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校园

(加拉巴沙威30日讯)古来太子城培正华小昨晚举行校园开幕礼暨筹募建设基金联欢晚宴,筵开逾200席,各界领导齐聚一堂,见证该校的辉煌时刻。 出席的座上嘉宾来自柔佛王室的翁姑诺胡达、大会开幕嘉宾IOI集团董事经理兼总执行长拿督李耀祖、董事长夏茂德、董事部总务杨德财、李氏基金代表邱添炎,大会主席兼建校发起人兼署理董事长王瑞生、通讯部副部长张念群未克出席,由助理张浚榕代表、士乃区州议员黄勃扬、校长林维宏、古来警区主任陈顺利、古来县发展华小工委会主席吴令富、各源流学校校长等人。 王瑞生说,该建委会在2008年成功向发展商IOI集团征求得5.62英亩校地,在当时马华古来区会主席拿督陈益昇和郑振贤的牵引下,将受石油工业发展受影响的边佳兰培正华小,搬迁至古来太子城。 他感谢夏茂德、已故顾问夏恭廉、总务杨德财及古来县华小发展工委会等的协助,获得石化工业赔偿385万令吉作为建校基金,也获得时任教育部副部长拿督斯里魏家祥协助,成功取得教育部的批准迁校准证,同时拨款120万令吉作为建校基金。 他也感谢魏家祥为该校向市议会争取免付公共设施服务费,也获得热心好友,李氏基金的代表邱添炎向李氏基金会征求得总共300万令吉的兼大礼堂建设基金,改善学校的学习环境。 他说,该校于2017年开课,从192名学生至增加今天的1060名。为了让学生有更好的活动空间,而决定建综合活动礼堂,也获得丹斯里李深静基金会拨款100万令吉。 夏茂德说,培正华小位于边佳兰的小渔村,受到石油工业工程的影响,校地被征用,而该校被迫搬迁,在获得IOI集团献地,也获得石化公司赔偿385万令吉作为建校基金。 他说,当时的董事部与古来的代表会谈,并同意搬迁至古来太子城。 他说,在获得赔偿金和魏家祥拨款100万令吉,以及《星洲日报》义演筹获435万令吉,总共1000多万令吉的建校基金。 他说,华教是华社的堡垒,他呼吁爱护培正的热心人士,让培正华小这棵教育树苗茁壮成长、培养更多的人才,造福人群,为社会做出贡献。 林维宏说,由于学生人数迅速增加,学生的活动空间有限,所以建筑礼堂时迫不及待的事情。有了更大的活动空间,改善学习和活动的环境,可以让学生发挥他们潜在的才华,创造更美好的将来。 他说,在过去的几年里,学生无论在学术和校外活动方面都取得很好的成绩,这些都是董家协、校方和家长紧密合作的成果。 翁姑诺胡达以英语致词时说,培正华小的建校工程是在幕后功臣的推动下,才有今天辉煌的成绩。 她表示,知识就是力量,学生能在这个大雨伞的庇护下学习,会有更大的成就。 拿督李耀祖为校园主持开幕时说,培正华小的开幕,一栋栋的建筑物,标志着该校掀开新的篇章,作为培育更多的英才和国家栋梁的教育机构。 他说,华小是华社的根,孩子是我们的梦。他深信通过提供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良好的学习环境,将能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助他们成长成为有智慧、有爱心的社会栋樑。 他说,IOI置业集团作为当地城镇的发展商,将会与培正华小紧密合作,共同开拓各种教育和社区活动,致力于提升文化素养和社会发展水平。 他说,我们期待这所学校成为孩子们探索、学习和成长的温床,成为社区文化和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共同为培育未来的领袖,推动社会的进步而努力。 张念群的助理张浚榕宣布拨款2万令吉充该校建校基金。 她说,对于古来多了一所华小是好事,该校成功落成和启用,是默默耕耘的董家协,善长人翁、商界、热心人士、家长的功劳。 她说,副部长非常重视华小的发展,她曾经在2013年发放了41万令吉的拨款予古来县的13所华小,也拨款10万令吉予该校。 她促请各华小尽快提呈拨款申请信函予国会议员办事处。  
3星期前
假设一场结业礼,一次 没有收到请柬的婚宴(无关水兽 禁止进入)我依然会敲门,私闯 新娘的房间。擅自于舌尖组装, 宰杀圈养在文字里的时间 紧捉几只你曾经喜欢的那些暧昧不清 意味不明的句子,作为报复。等待 你揭开红巾,伫立在他坚硬, 植入性的,不得不却 不可躲避的必然性前 即使是这样,我也要 再一次 面不改色地 拉上你,破窗而逃 之前暗暗留下两句韵脚,一行脚印 蓝框黄底的头版字样般显眼 他们会忍不住查明的 真相只有一个—— 你仍然不会解诗 正如房外的你,浑身结垢 双腿疲软,呆滞地盘坐,毫无 开窍的迹象。因而 永远无法亲自解构 逃亡路上藏匿的 一切意象之用意 这命运性的转瞬:课室 => 走廊 => 礼堂(行进路线, 切勿推挤) 你踩着自己的感言一步(感谢父母, 最后感谢自己)一步登台,等不及 为它们的所指附加意义 将无法言说的感情框成方帽 这般,想必我是无法做到的 请不要学我。请不要在今天的下一天 忘记那个为你别上胸花的人的名字 犹如一些坐在会议室里的人 决定的另一些人的称谓一样 离校的人,与在离校的人之后 离开学校的人。或许还是有分别的 我终究无法披上黑白相间的高领衣 掩着鼠鹿般孱弱的自己 前去相见。(它就在河边,但 没能踢走野狗)用剩下七行诗的时间 攥着自己的右手,仿佛 我们真的出走了那样 走出校门 以上 是我睡迟一场从未到场的毕业典礼,随后 离席 的原因 相关文章: 连宏勋/我定是要错过你的 ——致C 连宏勋/许愿 【新秀个人特辑】连宏勋/诗三首  
1月前
2月前
(新加坡3日讯)继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的学生也上网申诉,有不少游客到校园观光,导致食堂与巴士人潮过多,打扰到学生的生活。 《新明日报》昨天报道,南大校园出现许多观光客,有学生申诉学习受影响,食堂变得拥挤。南大则向旅行社发出书面通知,从2月起所有组团到南大校园参观的旅行社,得获得校方批准才可带旅客到校园参观。 除了南大面对游客多的困扰,国大的学生近期也上网申诉,国大同样出现大量观光客,导致校园更加拥挤,学生在食堂找桌椅更困难,排队时间也延长。 学生也称,有观光客导致学生错过接驳巴士,而且巴士服务是学生每年还学费得来的。 有网民也留言,指自己昨天(2日)看到一辆旅游巴士挡住马路,接驳巴士的司机一直在按车笛,让人无奈。 国大卢姓学生(23岁)受访时说,昨天看到至少7个学生团来参观,他们全部都穿着校服。 读大一的刘小姐(21岁)说,几乎每天都会看到观光客,尤其是在国大大学城(Utown)。 “食堂的确会比较多人,观光客通常都是去大学城Town Green拍照,因为那边有国大的标志。” 去年毕业的庞小姐(24岁)指出,观光客平时都在早上或下午二三时游览学校,不过没遇过他们打扰学生上课的情况。 “他们通常待在大草地那里拍照或野餐,或者跟着导游走,听导游解释学校历史。” 她表示,在疫情前原本就有很多游客来,如今疫情后恢复往昔情况。 有学生兼职陪逛 大学变景点,衍生陪逛兼职,有学生每周做两次兼职,月赚300新元(约1050令吉)。 曾兼职陪逛的王先生(27岁)受访时说,以前每周会做两次“兼职”,带观光客到处游览,每个小时收20至30新元(约70至105令吉)。 “我每个月其实赚不多,主要还是想要通过自己的视角介绍大学历史和文化。我每次都会做足功课,提前了解每个建筑的历史背景。” 他解释,他热爱自己的大学,也希望能向观光客介绍自己的大学,希望他们也能爱上这所大学。 记者也在《小红书》找到游南大校园的攻略,向公众介绍必打卡的景点,如南大商学院和创意之室(Hive)等地方。《小红书》也出现许多南大和国大学生推销自己的陪逛服务,一小时约25新元(约88令吉),除了带着逛校园,还会帮忙拍照。 南大:学生需求放第一 出新措施管理 针对昨天的报道,南洋理工大学回复询问说,校园因其独特的建筑和绿地而被公认为世界上最美丽的校园之一,吸引许多观光客。 “大学校园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有利的学习环境,而学生的需求必须放在第一位。” 他们解释,大学正在与各旅游相关方合作,以更好管理涌入校园的访客。自前天(1日)起,大学要求所有计划前往校园旅游的旅行社事先获得大学的批准。旅游团体需提前网上登记,并安排参观时间。 “这是为了管理访客,因为访客太多可能会干扰学生的学习。所有访客都应严格遵守校园规则,包括车辆禁停区,访客只能进入公共区域,不允许进入受限制的学术区域。” 采取措施降低 学生受干扰情况 新加坡国立大学则回应指校园开放给公众,而教师、实验室研究设施仅限学生与教学职员。 国大受询时表示,校园是开放的,公共空间也向公众开放。访客包括未来会到国大求学的学生及家人,可自由探索国大的不同校园。 “我们了解游客的季节性流动,并正在密切监视情况。我们已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对课程、学生活动和大学日常运作的干扰。”  
3月前
3月前
本身是西连小镇一所华文小学的老师,学校名不经传,不提无伤大雅。倒是最近排山倒海般的工作如潮水般汹涌而来,的确让人有点招架不住。 平日课堂上对学子谆谆教导,讲到声音沙哑,无非是希望班上学子可以重觅或窥探那浩瀚无垠知识海洋里的宝藏,最重要的就是让他们日后可以独立思考,及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无奈接二连三的活动(再加上校外及私人机构所主办的比赛或庆典)委实让我喘气如牛,面红耳赤。 依稀记得刚踏入校园拿起粉笔疾书的那段岁月,我拥有较多的时间来面对及处理学子的问题。那段时间过得很充实,每天到校后就是面对学生,千方百计从心里深处斟酌着如何开始与他们建立还未成型的友谊港湾。说到底,在今时今日,大部分的教学方针都以学生为主,教师扮演着引导的角色。不知不觉间,心里反而踏实了许多。教书的本意是传授知识,更深一层就是育人。 那时候活动办起来相对缓慢,书信一来一往也需要几天的时间(那时候手机还不普及)。反观现在好像什么事情来到手上都得马上处理,因为前方的路不容许你慢下来,后面可是跟着高科技的秒速火车(你肯定明白今日所谓的脸书、微信等)。你一停下来,肯定把你撞个稀巴烂。 于是就冒出了“提早退休”这个字眼。老一辈的如果回头一望,难免惊讶;年轻的一辈如果向前一看,难免也会打起退堂鼓。 我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可以使力踢走“快活”,摈弃那让人忙得焦头烂额、两眼无神又蹙眉深锁的琐事。我望着窗外崭新的草场,脸上迎着早晨微雨后带来的丝丝冷风,立志从今开始对自己大声呼喊:“享受活动,慢活内心。” 既然外在的事物不能改变,那就改变自己内心的想法,放宽放大。 不久之前,我还特地和学校的女书记提起:“办公20分钟,慢活5分钟。” 所谓的慢活可以是闭上双眼,放空大脑;也可以是站起来走去食堂,慰劳下自己的视觉与味觉;当然也可以戴上耳机,听听自己喜欢的音乐。 我相信在快与慢之间的高速大道还有个休息站,那里充满琳琅满目的新奇玩意。我们何不放慢车速,转个弯,享受眼前的美丽风景。
3月前
3月前
“我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开始排挤我。本想忍一忍过去,后来实在太过分了,只好找教官帮忙,结果,还不是都一样!”你留了短短的讯息给我,在秋天舒爽的风里,如挂在枝上欲坠不坠的枯叶,在心上不断摇摆。 我走入了你的12岁,你巴掌大的小脸为洒落如雨的文学话语所浇灌,在课堂中苏醒绽放,你喜爱在课堂外时常与我互动,带着好奇却不失礼貌的距离,跟我谈谈苏东坡的旷达、生命的抉择。你习惯在制服外套上一件白色短外套,那种白是同年龄者甚少穿在身上的,毕竟太容易随挥洒的青春就沾染红尘,失去本有的亮眼。然而你总是穿这样一件白得耀眼的短外套坐在课室,自成一格。 几次写作中,我读到包裹在洁净白外套下的恐惧及伤痛:父亲长期对母亲施暴,你一路从只会躲在门后的消极恐惧转成捍卫在母亲身前的勇敢叛逆,承受本该落在母亲身上的撞击,又如何勉强自己面对父亲“只见新人笑不见旧人哭”的新关系……家暴让你对人失去信任,每一段同侪关系都隔着窥伺的担心,超龄的自我防卫让你无法贴近同侪,却又早熟地意识到要融入他者以免增添母亲的白发,于是你努力淡化个人色彩,然偶尔掩蔽不住的白光一现,却仍刺得你的人际磕磕绊绊。 15岁的暑假你选择跨出父亲、同学所在的城市,只身去了母亲娘家的高中就读,断断续续给了如小白短外套般轻巧明亮的讯息:“学姐很照顾我,当妹妹真好。”“课业很难,但文学课好简单。” 未再收到任何讯息 一年后讯息渐渐少了,直到母校校庆前几日,你留了被排挤的短讯给我。校庆当日你依旧一身白色短外套现身,巴掌大的脸上画着少女的腼腆笑容,我因事忙碌仅匆促予你一声“嗨”便错肩离开。午后在人声杂沓的校园中陡然瞥见一抹熟悉的白,手持着一杯饮料,脚步如醉酒班刻意左右大步摇晃,双肩亦刻意外展甩动,未扣的外套随风撑大瘦小的身子,影子在秋阳下烙印着不合身的巨大,这刻意拒人千里的姿态令我万分错愕:“是你吗?怎么变成这样?” 是日我一直未能跟你好好对上话,校庆结束后也未再收到你的任何讯息。秋天的风再度吹动枝上的枯叶欲坠还坠,你还是穿着白色短外套为自己医敷伤口吗?还是脱去那名曰“逞强”的外套,给自己一个机会以青春的色彩拥抱世界?那件短小的白外套给你渴望的温暖了吗?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4月前
在校园的后山停车场遇见一只灰色虎斑猫,看长相是刚长成少年的猫。我叫他咪咪跟他打招呼,他躲到柱子后偷看我。 最近我放学术假期不用到校,除非有特别的事才需要来处理,就像今天,我是为了见在我名下的一些学生。每个学期系办都会平均分配学生给讲师做学术辅导,跟学生约见面,聊校园生活与学习情况。 一段时间没来,发现校园改变不少,改路了,路面还看得到用黑漆涂改过路向的痕迹。以前可以交叉来回的路口都变成单向道,不能直接往校门口出去,要绕一大圈。加上开学了,停车场停满教职员或学生的车,供两辆车过的宽敞大路两侧都停了车,变成窄窄的为车子量身订造的小路。我停到坡道上去,走一段距离才来到文学院,于是路上遇见了以前没见过的猫。可惜我手上只有珍妮小熊饼干,近日发现吉隆坡设店了,惊喜地买了一盒,带来学校当作下午茶点心。我下次一定要带罐头来请猫吃。 研究室都生尘了,我用湿布把橱柜和桌面擦过一遍。从系办抱回一叠学生修订好的毕业论文,拼命找地方放。8年前刚入职,我的书架还是空荡荡的,如今书都要想办法前后放两排节省空间。这让我想起以前论文导师的研究室真有趣,导师把杯面放进书架,前排放书来掩盖。导师出远门时会借研究室给我用,帮她处理文书杂事与接电话。她说饿的时候可以拿杯面来吃。 我那时把导师的研究室过成了自己的洞穴。我进去以后锁上门,把手机调成静音,在里头写论文,累的时候读《印刻》杂志,从创刊号开始读起。午餐时间我也不下食堂吃饭,直接从书架取下几本书,后面就有一整排的杯面任我选,康师傅的酸菜牛肉面、红烧排骨面、香辣牛肉面,还有满汉大餐葱烧牛肉面。挑了一个泡面,我还用可能是朱天文也可能是邱妙津封面的《印刻》杂志压在泡面盖子上等3分钟,然后一边吃泡面一边看杂志。 每月一次,用私密交换私密 过了好久的某日,导师因为外面下大雨不方便出门用餐才记起自己的杯面,把书挪开时发现粮食早已清空大半,气得问我怎么只留下素味的。后来导师又藏了一些别的东西,比如巧克力、薯片与各种口味的饼干,我还是喜欢泡面,总觉得在与世隔绝的空间里吃热乎乎的泡面会得到救赎,就像我也喜欢在飞机上吃泡面。 我泡了一壶热红茶等学生来敲门。 学生陆续来到,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烦恼,当然也有随意聊天不说烦恼的人。大家聊的事未必都跟学习有关,有时也会跟我说家事或恋爱的事。大部分时候我也只是听,他们可能会在我这里遇见别的年级的同学,终于有机会说上两句话,交换心情与情报。我只是不断地给大家添茶,然后问要不要来一块饼干。 最后一组同学站起身来告别,跟我说他们实习后就毕业了,我才有结束之感。下学期我不需要给他们约谈做学术指导,因为他们要踏入更大的世界了,已经不是我所能指引的方向。 我把研究室的门锁上,带走没吃完的饼干,我还是不习惯把粮食收在研究室,可能怕蚂蚁,也可能我现在有了别的洞穴。回程的时候收到大一新生的信息,跟我道歉说忘了今天有约谈。没关系的,下次还可以再见。 这篇文章也是【私月历】的最后一篇。我在这里分享了好多小故事,就像当初专栏所设定的:从人生大事到每月小事,从今事到往事,每月一次,用私密交换私密。本来就想好给自己两年的时间,倒数着、珍惜地去写,从来都没有截稿日的压力。偶然收到的反馈都像是藏在书后的杯面,让人欢喜。不过时间到了,我想是时候翻一个身,翻月历一样翻过去,那么下次再见时我也多老了一点点,我们也许有别的话可以说。
4月前
校园围墙外狭窄的人行道上挤满了人,家长们踮起脚尖、伸长脖子,试图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捕捉自己孩子的身影,一旦看见孩子身影,就立马大喊孩子姓名并不停向孩子招手。家长呼喊孩子姓名的声音此起彼落,混杂着交谈声、嬉闹声、鸣笛声,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身穿深蓝色白色校服的“小矮人们”从侧门鱼贯而出,心急地扑向各自的爸妈,有几个还不忘回头向我道别:“老师,再见!” 回到母校华小担任实习老师的那段时间,我每天都会跟纪律老师站在校门旁维持放学秩序。校外停泊着许多辆印有“BAS SEKOLAH”字样的正规黄色校车,而我小时候乘坐的不正规校车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时过境迁,在一大片鲜艳的黄色中,我没看到记忆深处那抹蓝。 我小学三年级所乘坐的校车,是一辆“私营黑校车”,宝蓝色的面包车格外夺目,我总是能在众多黄色校车中一眼认出它。即使我找不到校车也无妨,因为校车安娣会利用她的大嗓门为我指引方向。在等待其他同学陆续上车的过程中,校车安娣会把车门敞开,我曾经听见隔壁校车的安哥和安娣窃窃私语,说这辆是黑校车,没有申请合法的校车准证,但小时候的我并不以为意。 顺便售卖零食的校车 校车安娣往往等到人齐了才开冷气。等候其他同学上车是一个闷热难耐的过程,不过幸好还有零食慰藉。校车后备箱是小学生的天堂,那里挂着装满零食的透明大袋子,有薯片、巧克力、包装水、铝罐汽水、五彩缤纷的糖果、冰棒等等,目不暇给。校车上总是出现这样的情景——小学生汗涔涔地吃着零食,嘴巴“吧唧吧唧”地咀嚼零食,头上的汗水也“滴答滴答”往下流,汗水的湿咸与零食的甜腻在车上交织。正规校车的同学都很羡慕我们,因为他们的校车没有售卖零食,他们会趁司机还没开车前跑过来买零食。 彼时,我们的快乐泉源是校车上那一堆等着被占有的零食。尽管校长屡次在周会上严厉劝诫学生勿随意购买校车上来路不明的零食,零食吃多了有害健康。但是,零食对小学生的诱惑可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化解,依然有络绎不绝的学生购买校车零食,连本该以身作则的巡察员也是校车零食的忠实顾客。如今,我以老师的身分重返旧地,发现那些售卖零食的校车已然不知所终。 超载是私营黑校车的常见问题。我不曾仔细算过车上共载了多少位学生,但深刻记得那种拥挤的感觉,活像沙丁鱼罐头。拥挤也罢,当时我的座位还很特殊,是跟司机“背对背拥抱”的座位,对面坐着不认识的同学,一路上大眼瞪小眼,无声的尴尬。极度内向的我往往选择欣赏窗外风景,或闭目养神,或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故事书,总之避开对面的视线。坐在这个特殊座位,没有安全带,一个急刹车可能会使我扑向对面的同学,上演偶像剧里的浪漫情节。确实发生过一次,幸好当时对面也是女生。 从私营黑校车在校园外消失得无影无踪的情形,我猜政府对这类校车的打击力度并不小。虽然私营黑校车有着条件欠佳、不规范、安全隐患等问题,但我并不十分排斥它,反而感恩它每天都把儿时的我安全送回家。我对它有一种微妙的、难以言喻的情感,它是一段难忘的童年回忆,也是我那一代人的集体回忆。
5月前
我曾为世界的另一端许愿 愿每个流落街头的小孩 身上的溃疡都得以痊愈 愿他们手上都有面包果腹 愿他们都没有该认领的尸体 ——遗忘该遗忘的 残余的便是憎恨 愿校园耸立在炮管的残骸之上 愿他们围成一圈 听着童话酣然入睡 愿他们能跨过 来得太早的明天 愿他们都有梦能做 有诗能写 我曾为就近的高塔许愿 愿每个在无数落地玻璃窗里 齿轮般转动的人们 为他们找一个得以休憩的长凳 在两根权威般耸立的楼与楼间 凿一口只属于自己的洞 ——时间静止而责任不再 愿他们在停歇的当儿 听鸟,看树,聊天 让一些楼里的人,得以 与另一些住在他们隔壁的人相认 愿他们在黄昏前找到合适的音乐 在下一个转右的路口前 为自己堵车的命运 添加一个充满诗意的开场 我曾为眼前的稿纸许愿 即使当下文字如流水骤止 被遗弃的缪斯,人们的眼神望向 另一些山头 以更加重要的事物自居 的事物。而诗 无人触碰,毫无波纹的迹象 一条没人游戏的河流 再也没人愿意 拾起河床的鹅卵石 我依然许愿 将自己匿藏在这崩塌的高塔中 无视脚边碎裂的砖瓦 用自己的最后一秒 写诗 我曾为你许愿,亲爱的 那些无力的愿望 愿我能在为一切许愿的同时 为你不面对这一切许愿 愿你走在路上而不巧遇熟人 愿你驶过的马路没有红灯 愿你不再看着窗口外的远方 愿你的痛苦化作无云的星空 它们诞生,闪烁,接着 炽燃着坠落,轻轻 印在你的作答纸上 一枚不小心涂黑的 相遇 相关文章: 【新秀个人特辑】连宏勋/诗三首 【零刻度诗社作品展】连宏勋/伊甸 连宏勋/明天记得带历史课本
5月前
5月前
5月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