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江湖

若提及香港漫画教父黄玉郎笔下的漫画角色,你会先想到《天子传奇》的姬发?《神兵玄奇》的南宫问天?抑或《龙虎门》的王小虎?坦白说,黄玉郎创作太多脍炙人口的经典漫画,每一位粉丝心中都有自己崇拜的浓眉大眼英雄,化身主角闯荡江湖,行侠仗义,感受江湖世界的爱恨情仇。刚步入74岁的黄玉郎,一生可说见证了港漫发展的高峰与低潮。而他至今依然不断创作,与时并进,近年更是主攻手机漫画市场,为港漫注入新活水,另辟新天地。 报道:本刊 林德成 摄影:本报 陈启基、林德成 视频:本刊 陈愐壮 香港漫画(港漫)在90年代曾创造黄金时代,每一次新鲜出炉的彩色薄装漫画总会被读者一扫而空。尔后,港漫走出香港市场,成为一股软实力,向海外各地输出香港本土文化特色、语言魅力,加上画家擅于捕捉武打动作,用电影分镜形式呈现出来,令人看了大呼过瘾。这样的绘画形式也让港漫具有极高的辨识度。 惟随着日漫崛起,盗版漫画猖獗,迅速吞噬港漫市场,互联网此时亦慢慢兴起,令到港漫陷入低谷,整个产业面临严峻挑战。“(现在)仲低潮过我入行的时候,估都估唔到。”黄玉郎举例,《龙虎门》在高峰时期一期可卖15万本。步入1980年代,销量仍然能保持在10万本以上。直至2010年,销量开始一路走下坡。当问及最近新作《英雄十八》销量时,他回答,“勉强可以。” 如今,人手一机,消遣娱乐太多。纸本漫画仿佛被时间无意识地推向边缘,昔日读者与纸本漫画渐行渐远,转身投入到虚拟世界。他直言,手机文化占据了人生大部分时间,不断往生活的每一条缝隙里面塞满资讯、娱乐、视频,几乎没有时间给漫画。与此同时,盗版漫画非常泛滥,读者更倾向上网看免费漫画。 “我们一出版不到两小时就被人放上网了。变成你可以在网上看,根本不用花钱(购买)。” 身为玉皇朝出版有限公司的创办人,纵使漫画产业被人称为夕阳工业,他依然不弃,坚持在漫画路上前进。他心想与其被科技打垮,何不利用科技推动漫画事业?因此,四五年前,他把目标转向网络漫画市场,特别是手机漫画(或称条漫)。 《英雄十八》点击率过4千万 现在注意力是最值钱的资产,想要抢到网民流量,必须抓住他们的眼球和兴趣。这些年,条漫已经变成全球流行趋势之一,读者人数和市值不断攀升,各类平台都在抢读者,有些制作公司还迅速将热门漫画IP改编成动画,开发影视或游戏产品。 黄玉郎很早意识到条漫的潜在商机,无奈一场疫情打乱全盘计划,迟至2023年,他才在腾讯动漫出版《英雄十八》,截至目前已有超过4484万人点击。 “(点击率)都叫做不错。是不是最好呢?一定不是,一定要过亿我才算满意。” 他本身希望在手机漫画市场有所成就,接着能带领香港漫画家一起往这个途径发展。“(其实)不是你说要发展手机漫画就可以,当中有很多人事问题,两地文化不相同的问题。我都经过大半年时间去解决,作品才正式上线。” 功夫和武侠是两回事 对港民来说,《英雄十八》具有非常浓厚的香港情怀。他将故事背景设计在1969年,当时香港仍处于暗黑年代,黑社会与警察勾结,贪污成风,社会上也出现很多欺压事件。此时,就有英雄站出来抱打不平,捍卫百姓权益,不向恶势力低头。 乍听之下,令我马上联想到他的经典作品《龙虎门》(1970年出版),同样是主打英雄路线。他笑称,港漫很重视侠义精神,相信可以唤起读者的共鸣和感受。“我们当然做回自己香港漫画很有优势的武打(题材),这是他们(其他国家)画不到的东西。” 毫无疑问,武侠是港漫的一个主流题材。黄玉郎笔耕60年,钟爱武侠主题,莫非受到金庸小说影响?“可以这么说,我们画了功夫漫画之后很受欢迎。其实,画功夫漫画不等同于武侠漫画,功夫和武侠是有区别的。” “打功夫就是打功夫,未必是行侠仗义。但是武侠是注重在‘侠’字,一个懂武功的侠客。”而黄玉郎却融合这二者,他笔下的角色是会敢于仗义执言,反抗压迫。 港漫要跃出纸本 显然漫画未来的发展必须跳出纸本,并结合各种衍生产品,以延长作品的生命周期。 在构思作品时,黄玉郎会一并思考整个完整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开拓衍生产品,扩大作品IP的影响力和价值。“一个漫画的(销售)收入未必足够去抵消成本。” 以美漫为例,漫画销售量是不如预期。为何漫威或DC漫画改编成影视后会卖座?主要归功于现今的CG特效或精美制作,吸引很多人入场观看。他问,有多少入场的观众是真正看过原始漫画的?他补充,单靠销售漫画肯定不行,只能在影视或游戏方面寻找出路。 不过,日本漫画市场是一个例外,亦令他羡慕。日本有非常成熟的漫画产业链与风气,漫画家可以很自由地发挥创意和构思多元题材。同时,日本有庞大的读者群,能够支撑整个漫画产业发展。当然,日漫市场也难免遇到网络漫画冲击。根据日本网报道,网络漫画市场的规模在过去5年已经扩大了1.5倍。 “我们自己有很多IP在手,不断有人来谈授权。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制作更多新的IP。”黄玉郎透露,目前已有公司购买改编《神兵玄奇》的动画和游戏版权,预计会在2025面世。 我不免俗地问他,一个好的故事需要哪些元素?他立刻大笑说,哎呀,这个问题太广泛了。不过,黄玉郎还是给出心中的标准——最好的故事就是令人感动的故事。 然而感动人并不容易,他坦言需要用很多剧情和时间去铺排。“令人激动(的故事)也很多,譬如王小龙之死,令到很多读者激动。”可是,他自己从没想过《龙虎门》会有如此高的成就。 最喜欢《龙虎门》和《神兵玄奇》 在众多作品中,黄玉郎最喜欢《龙虎门》和《神兵玄奇》,而《神兵玄奇》又与其他作品不同,它是以神兵为卖点。究竟这个创作灵感源自何处?原来他当初看到电脑游戏刚起步,很多年轻人花钱购买一盒盒游戏带回家玩。那个时候,他脑海突然蹦出一个想法,以往漫画都以人物为主,不如试一下以兵器为主。 一开始他是先构思兵器,像是天晶剑、虎魄、神农尺等等。之后每把兵器再配一位神明,比如天晶剑搭配女娲。接着,把时代背景定调在古代,再注入一个世界观,就有东方、南宫、西城和北冥四大世家的恩怨故事。 有趣的是,《神兵玄奇》出版之后都会附送一个微型的神兵模型开信刀。“出版的时候,我就在想要如何宣传,因为那时候港漫市场比较低潮。不如就送‘兵器仔’,做一个4吋长的天晶剑。”当他以赠送兵器为宣传噱头,立即提升漫画销量,紧接着又带动了一股兵器热潮。 作为公司营运者,黄玉郎现在已经很少起稿,大多数是参与故事构思。然后决定每一个角色的造型。“我算是一个总监制了,要过了我这关才可以制作。” 是否担心AI打击漫画业? 如今生成式人工智能(AI)正在迅猛发展,但黄玉郎并不担心AI会打击漫画行业,反而想要拥抱这项技术,尝试用AI去编写故事。 “AI可以协助你修补所欠缺的文字修养。我是没试过,会试一下。”至于AI能制作漫画已是一件不容置疑的事,黄玉郎则反问,AI会有创意吗?“AI能做到什么程度,我真的不知道。可是我觉得它在创意方面不会比人类厉害。” “创意是无中生有,AI是你必须要有东西,它会帮你组合。很多资料它可以很快地抽取出来和组合,它可以令你的故事架构很完整。但是你叫它想一个没有的东西,相信还没到这个程度。如果到这个程度,它(已)取代人了。” 针对想要进入漫画业的人,黄玉郎给了两条建议——多学多画和以画为乐。“以画为乐的含义是,可能画画的收入很少,但是当你以画为乐,可以填补你经济上的损失,你才能不断地坚持下去,直到有一天你发挥出才华,那个时候你可能就会发达了。” 相关视频: 【非常人物】黄玉郎:我失败的事太多了! 更多【人物】文章: 媒体工作者闾丘露薇/报道受限改写小说 记录时代的心意仍没变 北雁山人汤余铭/听从内心 找到生命的创作目标 导演蔡崇隆/如果冷漠让你不舒服 那请你不要继续下去 马来文学家林天英/一无所有的日子 诗是逃离的出口 台湾休闲农场之父张清来/开创农场魅力 盼休闲农业能得诺贝尔
3月前
一 又有人在谈论金庸的小说,而我仅看过《连城诀》,所以只有听的份,但天晓得连听也听不出所以然来。尤其谈到书中人物的性格,谁谁谁怎样怎样,男生说他最喜欢谁,最不喜欢谁。女生说她最爱的是那个谁,最讨厌的是那个谁(我不知道所提到的“谁谁谁”是谁,所以那一大堆名字中勉强只记得郭靖和黄蓉)。处在这样的场合本该是尴尬的,但我并不觉得有多丢脸,不就是插不上嘴么,无所谓。天下事你难道都非得要发表意见不成? 其实在我的书单上,缺席的并不仅仅是金庸小说,只是金庸被提及的几率比其他武侠作家更频密。像梁羽生和古龙在当年也是数一数二的大家吧,不过要持续到今天仍不断为人所称誉,就只有金庸。尤其专家学者,他们不但有理论,有分析,还搞到几近成为一门学科。 我五、六年级开始啃小说,却不知为什么就没接触到武侠小说。所以我的童年时代和青春时代都是没有武侠小说的。即便我是那么爱看小说,几乎整个少女时代都沉迷在小说的世界里。但是在这个世界里,就是没有武侠。我自己也觉得吊诡,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然而,武侠电影我倒是从小看到大的。而且还看出门道来,门道之一是:报仇。 无论大侠小侠最热衷于报仇。报仇是一件很折磨人的事,仇之产生,起因必然有个痛彻心扉的惨绝过程。不论是谁欠谁的,都各有极端的恨,恨到咬牙切齿,恨到深入骨髓。完全否定前因后果,拒绝探源溯本。于是天之涯,海之角,一门心思就是要把仇家给找出来,诛之而后快。 最后大仇得报,事情却还没完,这收场只是暂时的,并非结局。接着下来的日子就等着吧,等下一代寻上门来冤冤相报。如此周而复始,没完没了——武侠的人生是一个大循环。 门道之二:无敌最寂寞。 试想,一个日日夜夜想着报仇的人,一旦没有了仇人那状况是何等的寂寞? 武侠电影最造诣精深之处,便是拍出了:无敌最寂寞。 启迪人生的同时并带有指点迷津的成分:千万别把仇恨深种,别天天想着要还谁以颜色,如何报心中之大仇。切记,大仇得报,那忽然的空虚、寂寞,凄惶更甚。 二 以前的电影,银幕上出现的都是铁汉。那时初懂人情,略识世故;对事不求甚解,其实要求甚解也是不懂的。那些年的铁汉日本有三船敏郎和高仓健;好莱坞有保罗纽曼、查理士布朗逊。他们外表硬朗,内心却布满伤痕。闯荡江湖,永远都是孤身上路。所到之处,总有个对他一片痴心的女子。但铁汉是浪荡江湖的侠客啊,终究是要离去的,不能眷恋感情,为情所囚。 70年代的香港侠客是王羽、姜大卫、狄龙、陈观泰、罗烈等人,展现另一种铁汉柔情。他们的爱情有时会开花结果,有时即使像盛开的玫瑰,却迟早都是要凋谢的。错综复杂的感情,迂回曲折而兜兜转转,难免会造成遗憾——剧情到底是更丰富了,而且还很“旺血”。日落黄昏,夕阳为背景,侠客在天涯。但不是古诗的“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羁旅愁怀,而是侠客与人决斗的惨烈,那侠客不是姜大卫就是狄龙,他们的那一身白衣,染满复仇的鲜血,与夕阳交相辉映,却比夕阳更耀眼…… 此乃张彻的江湖,他把所有相中的男子打造成一个个铁打的汉子,全都一手给捧红了;女星们反而都成了绿叶,并没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那时的武侠电影一片阳刚气;爱情只有一种:异性相吸。 这之后的之后,铁汉那样的人物就要成为过去。而今天,铁汉渐少,因他们的身影已逐渐隐入江湖的尾声中。从铁汉到“花样男孩”,出现的乃是柔美似水那样的靓男。他们不是不健壮,而是气质上“很娘”,化了精致的美妆更甚。越发留念过去的江湖,想念那一片曾经盛行的阳刚之气。 相关文章: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花砖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山中一寺一僧 【专栏.所见微尘】李忆莙/通胜
9月前
1年前
2年前
7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