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烘焙

新年咯!龙年的主角当然是母亲自制的龙饼。龙饼就是龙形状的金黄奶油酥饼。母亲每个新年都会为客户烘焙年饼,例如龙饼、花生饼、芽菇饼等,今年的龙饼自然更受客户的青睐,许多订单都指定要专属龙年的龙饼。 现代人多购买现成的年饼,以致很多人都对年饼的制作毫无概念。我们家却例外,我们每年都会帮忙母亲做年饼,即有成就感又可一起体验烘焙的欢乐。兄弟姐妹一同挽起袖子做饼,也借此想当年,非常温馨感人。 母亲对龙饼很有要求。她从12月就开始接获订单,现在依然在厨房忙碌着以在过年前交货!她说,自制龙饼最大的好处就是可根据顾客要求调整,以他们的口味为准,材料也在掌控之内。我们在帮忙母亲制饼时,也为客户加入麦芽、巧克力、凤梨,以增添龙饼的风味。 制作龙饼的材料简单,不过是牛油、糖粉、香草粉、自发面粉和粟粉。首先将牛油、糖粉、香草粉和盐拌打均匀,然后加入自发面粉和粟粉,拌匀成一软团。过后取出面团用星型花嘴在烤盘上压出S型,按入蔓越莓当作龙眼睛。最后用160度火烤15分钟。 我爱龙饼的酥脆,馋嘴得一口气可吃上一大罐。有时做了龙的造型,却感觉形状有点怪,妹妹说比较像条肥胖的蛇!可能这面团我用了比较大的花嘴,结果把面团压得太粗壮。龙眼有时我们会用粉红色的彩糖,感觉一样立体可爱。 母亲不分昼夜,只望透过一双巧手制作充满传统味道的年饼。她早期是用炭烧制作的,过程很辛苦,随时代的进步,现在已有许多烘焙仪器,因此轻松多了。她说,刚开始需先学习烘焙基本功,并不断从中研究和改进。目前热卖的龙饼都是后期的作品,也偏向低糖低卡,以符合现代人的健康观念。 “顾客对龙饼爱不释手和订单的增加,都是很大的满足感,即使过程很累,可是都很享受。”顾客的开心满意就是她在新的一年里最大的鼓励!
2月前
奶香十足却不会让吃一口就腻的饼乾,让人忍不住吃了还想再吃。本期《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食客指路>要介绍给读者的就是刘嘉敏(33岁)的自制烘焙饼乾。 刘嘉敏表示,她从事烘焙已经有17年,当时是为了准备在学校义卖会上售卖,15岁的她开始从简单的紫菜酥和糖酥,这两类比较简单的油炸类开始,过后慢慢培养出兴趣,就开始尝试新的种类和烘烤方式的饼乾。 上网搜索食谱 “我是通过网络自行找资料学烘焙,当时还没有现在流行小红书,我是上网搜索烘焙部落格看食谱,再自己买材料回来试著制作。” 嘉敏笑说,刚开始没有经验就照著食谱依样画葫芦制作,结果失败了很多次,后来做得多了才渐渐上手。 她指出,像德国奶酥,刚开始照著食谱制作,发现做出来成品太黏不能成型,她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使用电风扇让烤好的饼乾加速定型,也尝试过放在冰箱通过冷却定型,后来是在误打误撞下才让她发掘了现在的配方。 她说,成品推出后,她会依据客户给予的反馈减少食谱中糖分的用量,改良成低糖的版本,让客户不会吃了一片就觉得腻。 她售卖另一款受欢迎的饼乾,就是很多人过年必备的黄梨酥,嘉敏表示,黄梨酥的制作过程很繁琐,所以开始时她没有想过要售卖,是家人觉得好吃一直游说她推出这个品项,结果她很多客户在尝过她的黄梨酥后,成为了老客户。 她披露,今年杏仁巧克力曲奇的销量也增加不少,可能是因为她尝试的新配方比较符合大众的口味,再加上在用料方面会特别挑选,顾客也吃的出来差别,才会一而再,再而三的找她回购。 聘临时工帮忙 嘉敏说,以前开始的时候从准备到制作,烘烤和包装都是她自己亲力亲为,后来因为订单数量太多,忙不过来才开始招聘临时工帮忙。 不过,她表示面团的混合和搅拌,还有进入烤箱烘烤这些步骤都需要靠经验判断,所以这些还是她自己处理比较放心。工人主要是帮她把搅拌好的面团用小匙子分成一颗颗饼乾摆在烤盘上,还有最后包装的部分。 “曲奇因为不要求形状统一,所以他们能使用小匙子来分成一颗颗饼乾,但是德国奶酥会要求要大小和形状统一,我不需要秤的辅助就可以捏出份量大小一样的饼乾,所以德国奶酥也是我自己制作,不假手于人。” 她指出,不同种类的饼乾面团和馅料混合搅拌的时间不一样,不同牌子的面粉搅拌出来要达到合适的混合程度,搅拌的时间也不一样,需要凭经验判断,不能完全依照食谱里所写的。所以,她选择使用手持搅拌器,方便她能够随时掌握面团和馅料的混合程度,这是一般大型搅拌器做不到的。 她笑言,她曾经在赶一个过年期间的订单,操坏了4至5个手持搅拌器,所以她现在赶订单时都会准备好几个备用,以防万一真的出状况时能够派上用场。 嘉敏说,她的订单高峰期是在农历新年之前,而且每一年她都会重新拍摄,将推出的饼乾照片上载到脸书专页,让客户可以知道今年会推出的种类,方便挑选下订单。 她制作的饼乾种类也从最初的3款增加到现在已经有10余款饼乾了,她也挑战自己每一年推出一个新的口味,保持客户的新鲜感,所以客户的回头率高也归功于此。 黄晓秋:连续多年回购 本期的指路人黄晓秋表示,她从嘉敏开始售卖饼乾就支持她到现在,除了饼乾之外,嘉敏制作的水果塔和甜品的味道也很好。 她说,当初会开始向嘉敏订购,是因为看到她在社交媒体发开放订购的帖子,就抱著试试看的想法订购,结果一试之下,已经连续五六年向她回购了。 我是指路人! 指路食客:黄晓秋 推荐美食:黄梨酥、德国奶酥 推荐理由:用料实在、价廉物美 食客打星 美味程度:5颗星 价格指数:5颗星 服务水平:5颗星 美食哪里找? 店名:JM Home Bake 地址:447,Persiaran Scientex Utama 1,Taman Scientex Utama,81400 Senai,Johor 电话:012-735 9749  
2月前
3月前
3月前
5月前
(新加坡31日讯)从童年爱吃的红豆冰取得灵感,阿姐范文芳炮制“Memories Tart”祝贺新加坡国庆,并披露家中大小男人的趣事,国庆宝宝Zed曾为了她与李铭顺作对! 难得受访的阿姐范文芳抱病接受《新明日报》访问,近日感冒的她正在康复中,偶尔传来几声咳嗽。她谈到“Memories Tart”时表示,对于她是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对新加坡国庆特别有感情,加上爱儿Zed(李晞铨)又是国庆宝宝,更是双喜临门。 “所以今年就在想,能不能制作一个甜点挞庆贺国家生日,新加坡是我的家,陪伴我从幼儿、童年到成长至今,有太多温馨甜蜜的回忆,回忆很美好也很独特,记得小时候的我,最爱吃红豆冰……” 红豆冰除了甜甜的、流泻沙冰上的七彩缤纷,看在文芳眼里就像国庆佳节在星空绽放的烟花,“冰冰凉凉,而且每挖一勺都涌入不同的口感,刺激着味蕾。” 范文芳从红豆冰吸取得灵感,制作烘培了“Memories Tart”,凸显味蕾的多层次,粉嫩粉嫩的色泽,从8月1日开始,只限在国庆月于网上限量推出。 9岁爱儿是国庆小寿星,如何为他庆生?范文芳笑说:“儿子有跟爸爸(李铭顺)提出在家里举行烧烤会,他父亲正在考虑。”李铭顺目前人在新加坡,一家三口齐聚。 甜赞儿子贴心 记者打趣问夫妻俩谁做白脸谁当黑脸,范文芳笑说“轮着做”:“不过我比较少生气,稍微变脸,儿子就会显得紧张,但儿子对我们二人都很敬畏,可能因为他很在乎父母。” 儿子可曾对她做过什么暖心事,范文芳说来语气甜滋滋:“他是很贴心的孩子,我咳嗽,他会一直来抱我、关心我,问我‘你还OK吗?’;脚受伤了,他会来帮我按摩;我休息,他不会来吵我。” 最令范文芳印象深刻的一次,是有一天下午,她倒在沙发上睡着了,李铭顺坐在一旁,旁边开着风扇,“当时我说自己好冷,李铭顺没反应,因为他很怕热,但在饭厅的儿子听到,他立刻走过来把风扇关掉。” 李铭顺反问儿子为什么关风扇?儿子说“因为妈妈说很冷”,但李铭顺太怕热,很自然又扭开风扇,不过,当他一走开,儿子又再一次走过来,把风扇关掉,“他就是这么一个小暖男!”范文芳语气充满怜惜。 儿子向来粘她,以往她工作迟回家,儿子会一直等到她回家才肯上床睡觉。这些年范文芳为了照顾家庭,婉拒了好些片约,李铭顺曾对记者表示,感激老婆付出很多,为了照顾一个家与孩子,牺牲热爱的事业,让他能专注地在娱乐圈打拼,但范文芳被问起时,笑说这不是“牺牲”。 “我一直没出国(工作),也因为离不开儿子,因为没人能代替‘妈妈’的身份,小孩子的成长过程那么短暂,我非常珍惜这段相处的时间,只要一错过,孩子就长大了。” “当妈妈的,这不算牺牲,那是一个天职,一个很重要的岗位。”她的语气绽放母爱。 录节目偷师 8月她将再接主持棒,与欧萱携手主持《糖朝冠冕》,她乐于见到更多创意烘焙,“我从中偷师。” 范文芳拥有一大票支持者、具备甜点烘培实力,未来会否投资开店? 她想了想说:“实体店?不会,那是不一样的生意方式,现阶段的我主要照顾家庭、孩子,有好剧本的话,我会接拍,开烘培店我担心应接不暇。” 提到新加坡娱乐圈,范文芳也略有留意,小阿姐中她觉得黄暄婷人红有气场,看上去挺亮眼;至于小阿哥,范文芳认为平分秋色、实力相当。不过想了想,她补上一句:“我选张哲通吧,老公当导师的(《才华》竞赛时),我也支持一下。”
9月前
由于上个月是穆斯林开斋节,住在山上的我们竟然沦落到没有早餐吃。那一个月里,这个山上的早晨和以往不一样。往常卖椰浆饭和炒米粉的,就有4至5个档口。每一档都有自己的特色,每一档都有自己的客源。可是斋戒月里,繁忙的社区小商区变成冷清清,只剩下两档卖炮竹烟花的。 虽然我比较怀念以前住在城中的时候,附近的几档椰浆饭和无数的其他选择。可是当我们搬到这里,只有这几档椰浆饭时,也就只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快乐。无论怎么样,我都不应该嫌的。到了斋戒月时,就知错了。嫌什么嫌,此刻,连一档早餐摊位都没有。 早餐也只能是面包和煎蛋。然而要时常记得买面包,还要买自己喜欢吃的面包,也不容易。我开始计算,哪一家面包店的面包一袋有多少片。最不喜欢的是遇到一袋6片的面包。因为每天早上一人两片,两人4片,那么剩下两片不上不下,第二天就可怜了。城里只找到一家面包店,同一款面包会切成6片、8片、10片来卖,很贴心。可是本少会经过这家面包店,也就不常买。 有一天我突然想起,家里有一套法国制的铸铁锅。买锅之前做过功课,依稀记得可以用来烘焙面包。把铸铁锅放进家里的家用烤箱试试,幸好放得进。于是在网上找一个食谱尝试做面包。 食谱看起来也大同小异,都很简单,只需要4种材料:高筋面粉、酵母、盐和水。每个人的厨房都有盐和水,只需要到材料店买高筋面粉和酵母。 从前经营寻羊一店的时候,同事们也做过长达5年的夏巴塔面包。碰巧和自己现在要做的面包相似,都是免揉面包,所以虽然是第一次用自己的双手做,却没有什么难度。也许这种款式的面包也算容易,混合所有材料,放置在一旁经过长达12至18小时的发酵,给面团整形,再发酵30分钟,就可以把面团放入铸铁锅里再一起送入烤箱。 不再忧愁没有早餐 这样就能够烤出香喷喷的面包,其实自己也挺惊讶的。毕竟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烘焙出什么。还可以依据自己喜欢的烘焙程度调整。比如,我不喜欢太焦的皮,因为要吃的时候,还是会再烤热,所以在打开铸铁锅盖让烤箱替面包表皮上色时,就可以烤到自己要的程度。 老实说,要不是斋戒月让早餐变成一个问题,自己也不会动手去烤面包。只能说铸铁锅真的比我想像的实用很多,我以为这锅买来最后只会放在一旁久久用一次。当初寻羊烤的夏巴塔面包,也没有办法像铸铁锅那样让面团里的水分完完全全地保留。所以面团在铸铁锅里,无论用什么样的烤箱,只要会产生上下的热能,都可以烤出外酥内软的欧式面包。其实就如半烤半蒸的方式,把装在锅里的面包煮熟。 就这样目前我已经烤出6个面包,不再忧愁没有早餐吃。斋戒月也已经结束,除了自己烤的面包,还可以选择买椰浆饭当早餐。只能说,自己烤面包是逼出来的。搬到山上来也有这样的好处,我们逐渐向《小森时光》迈进。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前几天在Instagram收到一条陌生信息,说见我在账号里上载了好多自己烹调的食物的照片,便问我是不是名美食博主。 我看到信息的当下只觉荒诞好笑,加上平素没有回复陌生信息的习惯,笑过以后就把信息删除了。事后以玩笑的态度跟我母亲说,怎知她竟颇以为然,还不停地游说我把以往上烘焙课所学得的食谱都拿出来复习一遍,并将成品上载至社交网站。母亲十分乐观的以为美食博主就是这样误打误撞地就半途出家,又误打误撞地在网上蹿红,然后误打误撞地有利可图。 对于母亲的乐观(毋宁说是天真),我除了哭笑不得,还是哭笑不得。 几年前在吉隆坡工作的时候,我确实上过好一阵子的烘焙课。那是一家从日本来的烹饪工作室,学费不菲,但无论是地点、师资,还是设施都是极好的。我上朝九晚六时就在下班以后直接搭捷运过去,舒舒服服地上完课再搭捷运回到公司大厦取车回家,巧妙地避开可怕的塞车时段。第二天再把“功课”带到公司,表面上笼络同事,实际上是让亲爱的同事替我消灭我只想做而不想吃的精致西点。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种怪癖,但比起吃,我确实更热衷做。印象中我似乎从中学家政课开始就挺喜欢下厨的感觉,也特别期待和珍惜母亲将厨房让给我的那些罕有且短暂的时光。可是厨房终究还是她的天下,我每切一根萝卜、每剥一瓣蒜、每舀一匙调料,她都忍不住一一查问,最后再以一句“哎呀,你还是回房去看书写字啦!”把我驱逐出场。 凭各人价值观做选择 前几天傍晚在给父母炒香蒜杂菌橄榄油意面的时候和母亲说起这件事,才发现原来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母亲对我用厨房的态度早已宽松不少,我也隐约觉得她逐渐还是认为女孩子终要入得厨房才不算太失礼。 兜转多年,我终于得到了中学时梦寐以求的厨房使用自由,只可惜我虽仍爱钻研食谱,但对下厨的热衷冷却了许多,或者应该说是恐惧许多。 自从尝试制作了《红楼梦》第四十一回里出现的藕粉桂花糖糕,我才知道会下厨有时候竟是件挺尴尬的事。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下厨的女子和令人闻之色变的“黄脸婆”划上了等号。下厨仿佛是中年已婚妇女的专利,不是年轻未婚女子的生活技能,更不该是一项嗜好。厨房工作的辛劳闷热又怎么能和书房里的舒适优雅扯上关系?一边是黏腻汗水,一边是凉爽闲适,任谁都知道该怎么选。 不过做选择却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如何权衡,各有方式。有的人凭得失;有的人凭利益;有的人凭情分;有的人凭喜好。总而言之,这全在各人的价值思想。譬如我的同届同学,有的走出了原生家庭,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事业王国;有的则走入另一个家庭,确确实实的三年抱两,羡煞不少旧友。 现在是下午4点半,我在饭厅里写着这篇稿,听着自厨房传来的破壁机打豆浆所发出的啪嗒啪嗒声,脑里幻想着豆浆蛋糕的香甜气味和松软口感……这个阶段的我对厨房还是有一丝眷恋。 厨房固然是我母亲的主场,但饭厅从以前到现在一直都是我做功课温书的地方。 想起以往念大学时住的二人一房的宿舍,所有日常起居都在同一个空间里。书桌即是饭桌,亦是梳妆桌。其实无论是回到书房,还是走入厨房,我还是我。我,始终是我。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