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生命力

在步伐渐快的社会,我们似乎都忘了停下脚步来看看周边风景。有时候,为了看见“美”,我们会出国旅行或到美术馆、博物院去欣赏文物等。其实,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可以成为“美”的风景,取决于我们是否慢下来用心观察。我们可以从早晨仪式开始,冲泡咖啡、焚香、听音乐来开始一天的工作。 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馈赠,大自然之美总是让我们的心容易沉淀下来。插花者引“花”入室,不仅能够升华它的美,同时也让更多人得以欣赏它。通过插花可以提升幸福感,使个人身心和谐、与他人和谐、与大自然和谐。和谐,源自于一颗感恩的心和用心对待生活的态度。从花、叶子和枝干的形态,我们可以与它们对话和连接,配合线条、色彩与空间,插出一盆充满生命力的作品。 四季流转 爱上日本花道,源自于发现其中蕴含的智慧。道,寓意古人开创的一条道路,让后人也可以跟随同样的路线图,朝向更圆满的目标。花道呈现生命的流转,从生到死的循环。透过一个作品,我们可以在这生生不息的生命之流觉察 “诸行无常”。看见一朵花从姹紫嫣红到枯萎凋零,我们为它感到遗憾伤悲吗?其实,它只是形式上的转换,从盛开的花朵化为春泥。 日本人对四季的转换有着与众不同的情怀。在换季时,温度、风景、生活、衣着、饮食习惯也有所调整。因此,他们特别感慨也非常珍惜每一个短暂的季节。在日本京都旅行,我们刻意去一家居家小餐厅吃午饭,体验当地的家乡味道。当时候看见了主厨老奶奶把椅子拉靠墙,随后脱了鞋子站上去。当我们过去询问是否需要帮忙的时候,才发现老奶奶正要挂上秋季的风景图。我当下对她的用心赞叹不已。她会随着不同季节的来临而更换餐厅里的挂画。花道也一样,日本人会在季节更替时利用当季的花材来创作,象征迎接该季节的到来。 不完美既是完美 很多人可能认为一个完美的作品在于我们最后呈现出来的结果。但事实上“美”并不是指作品的完美,而是用心完成。当一个作品插好以后,花的故事才要真正开始。对于“美”的定义,我们经常会以世人一般的眼光去定义美或丑。因为有“丑“,才有“美”,但这两者是由谁来鉴定?我们是否可以超越两者而达到一个非凡的境界?如果我们用一颗善心,一切人、事、物,都会呈现出“美”,那我们就无需在对比中挣扎。我们可以借由插花来观心和反思,观自己对完美的坚持、反思对永恒的执着,世间无一物是可以独立和永远存在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完美是人生常态,因为不完美我们才能够往更美好的方向前进。日式插花也是如此,会留下一些空白之处,提醒我们更珍惜当下所拥有的。 小原流花道 中国隋朝时期正是插花非常兴盛之时,并多用于佛前供花。当时日本飞鸟时代的圣德太子笃信佛教,所以派遣了小野妹子以遣隋使的身分向隋朝学习,并把中国佛教带回日本,其中就有包含了佛前供花这一文化。 圣德太子在因缘巧合之下于京都创建了顶法寺,也称六角堂。这地方也就是后来日本花道的发祥地。遣隋使小野妹子后期于顶法寺出家,并成为初代住持,持续把鲜花供养于如意轮观音像前。而因为寺院的坊舍就在圣德太子沐浴的水池旁,所以顶法寺的僧侣也因此被称为“池坊”。 自江户时代开始,日本花道以家元制度开枝散叶,经由一代一代传承至今。小原流花道 (Ohara-ryu)是日本三大流派之一(其中包括池坊及草月流),19世纪末由小原云心创建,现由第五世小原宏贵继承家元之位。小原流的特色是 “先认识自然,再表现自然”, 此流派最具代表性的造型以盛花样式(Moribana)为主。 幸运的是,我遇到了小原流花道教室与槟城小原流插花协会。不需要远赴日本,也可以在槟城学习花道。感恩林宝美老师,是她把小原流花道引进槟城,把那么美好的艺术从日本带回槟城,并训练出一班花道老师,让更多人可以从中受益及感受花道之美。步入花道这条路,学习与大自然融合,我心怀感恩。
3月前
9月13日是母亲的诞辰,没有大摆筵席、没有红包、没有庆祝会,只有一个含藏我心意的寿桃蛋糕。 在民间神话故事中,西王母娘娘做寿,设蟠桃会款待群仙,因此一般习俗用桃来做祝寿的物品。献桃贺寿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之一,历史悠久。寿桃寓意长寿,象征健康幸福、吉祥如意、延年益寿。人们常会把它作为贺礼送给年长老人,是晚辈对老人一种美好的祝愿,以及对父母的孝敬。 9月12日特意订制一个寿桃蛋糕,跟蛋糕师傅一再强调一定要有寿桃,感谢师傅还贴心的帮我加上梅花,经搜索,才知道梅花意义非凡。 梅花在每年的春冬两季开花,生命力极强,被称为中国十大名花之首,也是“四君子”梅、兰、竹、菊之首,还与松、竹并称“岁寒三友”。梅以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 梅花五瓣,象征五福即和平、快乐、顺利、长寿、幸运。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坚韧不拔、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它又因不与百花争春的高洁之美,故有高风亮节之人的象征。 母亲看到蛋糕,嘴上要我别乱花钱,但我知道她心里是开心的。取蛋糕前,先生问我要多少根蜡烛,我说一根就好,因为我不想看到那么多根蜡烛燃烧殆尽,就像看到生命的终结。 年少时约莫十二三岁,母亲便开始工作,她没上过学,只在放工后晚间时间去一位工厂书记的家学几个字。从开始的黄梨园到后来的砖窑,每天工作八、九个小时,全年无休,除了农历新年休息两天。 在黄梨园,每天都是干身进园,湿透出来,每天的工资只有1令吉50仙。在砖窑,因为年纪小,只能做用手推车搬运砖块的工作,不能做细活像砖模和印砖,那时候一天有3令吉50仙。 母亲每个月会给外婆100令吉,她自豪地说当时觉得能给外婆多些钱,那是她的幸福、快乐与骄傲,从没想过要为自己存钱,剩下的就偶尔买些糕点犒赏自己或跟好朋友看场电影;她感慨,那时候看场电影只需65仙。有时候会买布料缝制衣服,跟两位好朋友穿同一花色、同一款式的衣裙,如此这般过了10年的打工生涯。悠悠几十年后,当初的三人行,如今只剩她一人了。 现今母亲已是耄耋之年,每一次提起过往岁月,总是娓娓道来,侃侃而谈,眉眼间尽显喜悦。她没上过学,当不成校花,却没想到当年她竟是砖窑之花,不乏追求者,最终却与父亲结为连理,那是缘分吧!说及此,她脸上闪烁着光芒,那是她年轻时的甜蜜片段。 往事如烟随风过,留下的是珍贵的回忆。 打从来我家那天起,母亲就不止一次提起要我帮她剪头发,我一再拖延,因为自几年前发病后,双手和体力已大不如前,怕自己体力不支,双手笨拙,剪坏母亲的头发,自己又完美主义者,不想随便两刀完事,一定要削薄、平整、反复修剪。她又不愿去美发店,说大城市理发很贵。 祈望剪掉母亲的烦恼心 直到有天看着母亲凌乱的头发,忍不住问了她:“妈,要剪头发吗?” “要啊!”她马上说。 然后一再嘱咐我说:“你要先看好好该怎么剪,然后记得要削薄,要不然看起来会很老土!” 我说:“那当然,我怎么可能随便乱剪。” 人老了,还是爱美的! 看着没了墨色的头发,就像没有血色的嘴唇,苍白无力;指间滑过三千烦恼丝,没了雀跃的黑,只有伤感的白。 母亲问我需要用梳子吗?我说不用,我的手指就是梳子! 手中握着没了弹性、也没了韧性的头发,刹那间我惊骇于生命的流失,也惊惧时光一去永不回,我再也找不回年轻时生气勃勃、照片中巧笑倩兮的母亲了。她说以后不烫发了,头发已经卷不起来。我心里一阵黯然,只能附和着说:“是咯,以后别烫了,剪一剪就很好看了!” 人,从一出生,岁数就逐年逐年的长,可生命却逐年逐年的减,在增增减减中,生命已不知不觉匆匆而过,来到尾声。在生与死、死与生之间,人们总会感到无力与无助。祈望母亲能剪掉烦恼心、剪掉红尘梦,得到灵性的升华。 生日,是喜?是忧? 愿母亲的生命如桃、如梅:坚韧、长寿、健康、幸运。
6月前
近日,终于回到上海了。 抵达机场,已是深夜,原订的酒店因单人房客满被取消,却因祸得福得二人房。但房间的空旷,让初到异地的我更容易感到孤寂。 第二日,安顿好一切,立即注册了“哈罗”共享单车,直奔“徐记黄焖鸡米饭”。经两年疫情,很多店面已不在,幸而它仍屹立路旁。当我看见其耀眼的黄色大招牌,心情异常激动,如同会晤一个久违的故人。那里的阿姨大叔应该都忘了我吧,但我还一厢情愿地记得他们。 当冒着烟的“黄焖鸡米饭”抵达眼前,镜片模糊如梦幻泡影,仿佛从来没离开过。 2020年疫情一去不复返,所有的眷恋和告别就像一场“黄焖梦”,先前的“离去”就像去了一趟卫生间,继续把还没吃完的米饭吃完。这次回来,很多事物都在悄无声息地改变,警卫变森严了、猫咪变少了、中文系资料室格局变了、导师李振声、哲学王子王德峰和骆玉明都相继退休了。 幸好“黄焖”还在,还残留着一丝旧有印记。 吃“黄焖”一定要点“特辣”,辣味能让汤汁更浓郁。一口白饭,配一块肉,务必把鸡皮去掉,不然有鸡骚味,咀嚼一阵,当饭差不多碎掉之际,要赶快盛上一勺热汤细啜,让它在饭与肉之间荡漾。这时,你要忍着喉咙蠢蠢欲动吞入的欲望,试着让这滋味多徘徊一些,就像在守候一个恋人的离去。每次用餐,我都会把每根骨头里的肉“梳理”干净,将骨头和皮有序地安放一旁,再把汤汁匙喝光,算是对它是的一种敬意。吃完后已是大汗淋漓,心情欢跃,可以继续到“第六教学楼”自习。 如果可以,我劝你一定要独自过来。曾有一次,与中国朋友相伴到此,大家显然都在忙着闲聊,无暇专注用餐。我则忙着调整马来西亚的口音,一边吃一边还得分神分享文化差异与哲学概念,味蕾还未晕开滋味,舌头就得吐露新语,幸好舌头没打结!吃黄焖鸡米饭,必须一心一意,就像谈恋爱似的,容不下任何食物,其它美味在这时候都是一种干扰。而且你还必须趁它还未冷却之际入口,最好的状态是掰开肉时还冒出一缕缕的烟。此刻,所有滚烫的姜汁和辣味都在争先恐后地刺激你的舌头,这时若四下无人,还可以偷偷闭上眼睛陶醉,发出一声长叹。就算你预先把米饭吃完,而瓦煲里仍有肉,也切勿再添饭了,要预留一份饿意,让自己保持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把错过的遗憾都吃入肚 有时,看见一些工人来用餐,吃得豪爽,簌簌声此起彼落。这或许是一种生存的吃法,别具生命力,仿佛每一口都在宣泄什么的。有一次,前排一位女同学,黄焖鸡米饭上座了,可仍在滑手机,我特感着急,想过去催促她趁热吃,别耽误了食物的“使命”。 每一天,我都在抵抗着吃黄焖鸡米饭的诱惑,能少吃一天,便少吃一天,这样我又多了一天失去它的新鲜感。这阵子,不断在寻找着可替代它的美食:葱油面、小笼包、冒菜麻辣汤、蟹黄饭、咖哩饭等,终究还是无功而返。来上海的两个月,恐怕有一半时日,都献给了黄焖鸡米饭,这是一种欲望的专情,还是另有原因? 或许在潜意识里,我是否想透过黄焖鸡米饭,期盼能把那错过的遗憾都吃入肚里?抑或是在凭借一种味道的索引在寻觅过往那些已然失去的事物?那些旁听、自习、咖啡和雪;那些窥探、相拥、争执、眼泪与挽回都汇聚在这一份味觉密码里。我两眼润湿地看清那些岁月:初来复旦的傲慢;二三小猫因猫粮而欢腾地奔向我;在“中华”点燃的烟雾缭绕中旁听“马克思”;在相互争夺座位的课堂上旁听“世说新语”;还有那年差点失去彼此的G弦上的咏叹调之夜与第一场雪景,全都掺杂在这一小小的瓦煲中了。 那年,我还看见了学术的尽头,那便是没有尽头。王德峰、李振声、张新颖、骆玉明与申小龙,每一位都如此深邃,看着他们就如同庄子般望洋兴叹,无论这辈子多努力,都无法抵达那学术的彼岸。也许,正当我想放弃的时候,就会想去吃一碗热腾腾的黄焖鸡米饭,还好世上还有这一份美味!
9月前
老是追求自己的,不曾过问妈妈对美好生活的想像。直到她捡了只小猫回来。 我真的好期待新年回家可以看到家里现在养着的那只猫咪。 家里从来没养过猫,还真的不知道会是怎样的一个情形呢。想着粗大的弟弟给小小的猫咪擦小小的屁股和拾粒粒的大便,想着妈妈抱着猫咪说话一脸怜惜的模样。那会是怎样的一个画面呢。想着爸爸骑摩托载着它出去兜兜风,它引颈四处观望的惊恐神情,还有爸爸一手骑着摩托一手小心揽着它不给它爬出篮子的想像,那会是多么美好的一张家庭照。在家里经历了一切之后。 猫咪死了。猫咪竟然等不到我回家就死了。 猫咪死了。妈哭得像小孩一样。 电话里头的妈妈伤心透了。我怕它饿了,就煮面给它吃。结果它就死了。我哪里知道它不能吃面,我又没有养过猫。我还给它冲凉,冲凉没关系吧?阿怀跟我说猫咪死了,我还骂他不要乱讲话。 下雨天气凉凉的,我想它是睡得很舒服呢。我今天很忙啊,要拜阿公,煮到来都没时间去看它。如果我刚才有去瞄一瞄它的话,可能就知道它出事了。刚才回来它没跑过来叫我。你知道的,我每次回来它就冲出来,小小只蹦蹦跳跳的很粗比(可爱)。它没跑出来找我我才发觉不对劲了,不会真的死了吧。它真的死了。就这样死了。阿怀把它埋在那只被你撞死的猫的旁边。阿怀说要去巴刹给我捉一只猫咪回来。我不要。我才不要。我就只要那只猫咪。 妈妈挂了电话,我还是放心不下,给弟弟打了电话。怎知接听的还是妈妈。我说还是叫阿怀给你找一只猫咪吧。 妈妈变成了小孩 我都说我不要我不要。我就只要那只猫咪。我的头好痛。我一哭我的头就好痛。你阿姨刚才看到我哭,还骂我傻的,为了一只死去的猫咪哭。好了,不讲了,你在那里好好照顾自己。 妈妈哭着撒娇,像从一个五十多岁的妈妈变成了一个小孩。猫咪岂止是猫咪。妈妈的哭诉里听来,猫咪不只是猫咪。猫咪是爸爸,是弟弟,猫咪尤其还是我。猫咪在我们都缺席的时候,赖在妈妈怀里撒娇喵喵说话,在妈妈脚边环绕摩挲,在妈妈身边安心的睡着。它需要妈妈喂食,需要妈妈抱抱,需要看到妈妈在家里来回穿梭的蹒跚身影。它在妈妈对一切都感到心灰意冷的时候,在妈妈每天叨念人不知道辛苦活着为了什么的时候,它活泼蹦跳的生命力给了妈妈重新活过来的希望。 在我听懂妈妈哭诉猫咪死去的电话那头,我,这个总是离家跑得远远的我,哭得像成人一样如此狼狈。不在她身边的我,圆不了她唯一的、单纯的想望。
10月前
入夜的吉隆坡金三角区灯火辉煌,车水马龙。升禧艺廊一楼诚品生活龙应台老师的分享会未开始,会场早已人山人海,站满坐满引颈以待的书迷。 围绕“路边有一棵树”这课题,老师展示了许多自己拍摄的大自然图片以及山居岁月的生活实录。其中一张是她私访古晋实蒙谷野生动物护育中心看见的红毛猩猩,老师还问我们知不知道它栖息的树名,奈何良久都没人说对,我为此感到汗颜,觉得自己知识贫薄。 自从搬到都兰山下,老师经常在原野漫步。她研究树的结构、伸展的方式,所以树干颜色深浅,树叶是墨绿或青绿,她都会仔细观察然后手绘笔记。大自然予老师而言不仅是一块生活的布景板,她早已温柔绵密地把山海和动植物织进生命里。 对于身边默默伫立的树木,我们又何曾留意它们,往往匆匆擦身而过。很多人以为树木全都是一个模样,其实不然。听了老师的分享,决定放慢步伐静心欣赏一草一木、云舒云卷;也要多了解每天途经的树木,不认识的就查阅资料,希望下次可以正确回答树木的名称。 老师提及走路是她远离喧嚣、自在独处的一种方式。她独处的定义绝非离群索居与世隔绝,而是找到自己的心灵空间,让身体和心灵单独而完整相对。我深有同感。无论是感受阳光洒在皮肤上的温暖或是微风轻拂脸上的安慰,在大自然之境徜徉、享受独处的乐趣是人生最安然的感觉。 好奇心是生命的力量 现场互动交流轻松活跃。老师就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和原住民的劣势处境等话题提出真知灼见,引发大家的深思。印象深刻的一环包括老师劝年轻的小妹如果结婚一定要找个女性主义者来嫁,引来满堂鼓掌。另外,老师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好奇心,去发掘身边事物。我们不懂的事非常多,多懂一点是一点。有好奇心就去挑战难题,自会觉得每天过得很有意思、有惊喜、有进益,那是推动生命的力量。 屈指数来,与老师自东京一别已三年多。今次在我城相见,老师神采奕奕,益发年轻,根本不像已达古稀之年的人。这除了是山居带给她的变化,我相信也归功于老师源源不绝的好奇心,令她活得开心、更青春!
10月前
谁也没有发现墙边何时多了个坑,更没有人会想到那里正悄悄地孕育着一个小生命。 某天,当它带着绒毛的藤蔓向外伸展,翠绿的嫩叶正贪婪地吸取光时,这无名小苗才被偶然经过的同事发现。因不似野草,大家都兴致勃勃地玩起猜谜游戏,在不仰赖谷歌神器的帮助下,凭直觉说出幼苗的品种。西瓜、黄瓜、冬瓜,凡是带着瓜字的蔬菜都成了答案。这些答案还算符合逻辑,唯有个同事脱口而出的“木瓜”当场被否决了。我明明记得木瓜树是有主根的木质茎植物,哪来的藤蔓呢?还好当时没有农人在场,不然他肯定被我们的答案给逗乐了。 那刻,大家为了“新发现的大陆”而兴奋不已。我望着在风中颤抖的绿叶,心想这里明明是每日的必经之路,怎么就没有发现它呢?看来快步行走虽然可以锻炼腿部肌肉,加强心肺功能,但也让我错过了身边一些值得发掘的美好事物。此后,经过无名小苗时,我都会放慢脚步,偶尔稍作停顿,仔细观察它的变化,感叹大自然的奥妙。 那个不起眼的坑大约有15厘米长,深度就不得而知。看着幼苗一天天长大,没有营养不良的样子,里头的营养算是充足的吧。过了几日,藤蔓的尾端开了数朵小黄花,一时间,整个部门都被它的生命力感染着,个个都充满朝气及干劲。这可别让老板知道,搞不好哪天为了提高士气,让员工开垦空地,种种蔬果可就不妙了。 赫然想起谁是栽种者 绚烂的黄花除了吸引蜜蜂蝴蝶前来授粉,也吸引了其他部门同事的目光。每当他们问起栽种者是何人,我们都会默契地说无名小苗是天生天养的,只不过最近老天爷出了趟远门,无人灌溉,所以我们轮流充当保姆,往那小坑干巴巴的泥土里浇一浇水。这段日子,无人提出施肥的主意,也没有人兴起移植到别处的想法,它就在原地吸取日月精华,为结果准备。 过了数周,一个椭圆形的果实悄然出现,绿色的果皮上有着深绿色的纹路,答案就此揭晓。我看着拳头大小的西瓜,赫然想起某同事边吃西瓜边吐西瓜籽的画面,原来他才是真正的栽种者啊!
10月前
母亲今年82岁高龄了。 犹记得10年前,我带了一棵桑树苗回去,栽种在屋子外的空地上,那是一块荒芜已久的空地,听说是有地主的,但是地主从来没过来打理,与其让它杂草丛生,还担心蚊虫蛇鼠混杂,于是母亲都尽量栽种些蔬菜果树等,一来可以打发老人家时间,二来可以吃到新鲜无农药的蔬果。 种下桑树苗后,再向母亲解说桑树的好处:丰富的营养,是苹果葡萄的4至6倍,是最佳保健果品。桑树的果实——桑葚既可入食,又可入药,味甜汁多,是养心益智佳果。桑叶晒干后还可以当茶喝。母亲听得似懂非懂,就只知道桑树是一棵好树。 在母亲悉心照料下,桑树茁壮成长,平时修剪的当儿,她将叶子晒干,收集后给回来的孩子冲泡当茶喝,多余的还能让孩子带回去冲泡。修剪后的桑树终于开花结果了。看到红艳艳的桑葚让人垂涎欲滴,采下冲洗后就可以送入口,桑葚甜酸清香,还能搅拌成果酱,如同草莓般美味。大伙儿吃得开心和安心,话题总绕着桑葚,母亲看到了也沾沾自喜,无限光荣。自己的付出,能让孩子们开心,就是母亲最大的满足。 桑树给了母亲正能量 桑树越长越茁壮,有两个成年人的高度了,母亲的身体却每况愈下,去年在扫描时发现了颈肩下处长了颗良性肿瘤,偏偏这肿瘤越变越大,最后会压到呼吸道而威胁生命,让家人都慌了手脚。我们走访了私人及政府医院的医生,了解了这肿瘤的情况,最后被逼让母亲动手术。 当然82岁高龄动手术有高风险,何况母亲还有高血压、糖尿病、气喘等病状。母亲为此心烦不已,寝食难安,平时硬朗的她被磨砺得病恹恹的,人也憔悴了许多。她的心总是游走在生活谷底,没有了阳光,没有了色彩。她担心和放不下的事还真多,她担心动手术后再也醒不来,或是瘫痪变成植物人,感觉生命已来到了尽头。她望着门外的桑树,感觉就像她枯萎的人生,凋零得七七八八,没有了生命力,孩子回来再也吃不到桑葚! 由于我今年初退休,有更多时间回去陪伴母亲,并细心照料桑树,砍去枯枝残叶,再浇水施肥,垂死的桑树竟然发了新芽,还结实累累。母亲看了,终于满意地笑了。桑树似乎给了她启示,向她表达了正能量,她心中无挂碍了,更有信心接受手术了。 母亲的手术安排在5月中,希望母亲如桑树般枯木逢春,延年益寿,她的手术一定会成功的,因为门前的桑树正迎风摇摆,等着迎接它的主人回来。
11月前
12月前
1年前
法国诗人Dominique Fourcade在其1984年出版的《Rose-déclic》如是形容玫瑰:“具广泛象征意义,从未具体指称任何事物,却在一切事物烙下深深印记。”玫瑰寓意丰富,集爱与美于一身;既纯洁无瑕,但又暧昧不明,因而成为不少人幸福或痛苦的原因。就如王尔德在《夜莺与玫瑰》(The Nightingale and the Rose)写道:“Ah, on what little things does happiness depend! I have read all that the wise men have written, and all the secrets of philosophy are mine, yet for want of a red rose is my life made wretched.”王尔德读完所有智者写的书,掌握一切哲学秘密,但因缺少一朵红玫瑰,生活如此痛苦不堪。 上星期的吉隆坡不时霪雨霏霏,但在市中心的文创园区GMBB,展示叶逢仪老先生油画个展的四楼却感觉宽敞明亮。我在那里窥见无数朵玫瑰在鲜艳浓烈的色彩背景中安静盛放,这些仿佛永不枯竭的花带来一整个下午的欢欣乐观。 艺术,既可曲高和寡,亦可与民同乐。在我看来,叶老的作品属于后者。他对玫瑰情有独钟,描绘它们的形态早已驾轻就熟。朵朵玫瑰在他画笔下娇柔优雅、满载情感,令人眼前一亮。每幅画作绽放着生命力并洋溢着快乐和谐的气息,让人有种无忧无虑的感觉。 为了看不见的内心作画 最喜欢一幅《唐朝的爱》,驻足欣赏良久。我这不折不扣的艺术门外汉观画只能凭感觉和联想。此画远看,似贵妇风姿绰约的背面,与叶老的解说不谋而合:他是以那朝代对丰满形态的不懈追求而作画。当视线游走于《紫色的爱》和《祥云送爱在人间》两幅画的细节时,遍布每寸空间的活泼色彩令我印象十分深刻,至今仍历历在目。 叶老非常随和,我们的对话一直很轻松。他多次提及自己尽量不诠释画作的含义,留待大家自行解读,所以“欣赏我的作品时,看到什么便是什么”,正如20世纪实验艺术先锋 Marcel Duchamp杜尚所言:“为画面赋予意义的,正是观赏者。”问叶老如何汲取灵感,他即告知并非为眼睛的艺术而画,而是为了看不见的内心作画;想到哪里就画到哪里。耄耋老人的智慧,我们应多多学习。 既闯宝山岂可空手回?临走时有幸见识叶老现场大笔一挥,这才发现自己一知半解,只看见油画的表面,没深入了解背后技巧的变化无穷。只见叶老时而用刀(刮刀,squeegee),时而用笔,时而用油,时而用布;这些技巧的磨练确实需要长年累月的经验累积。在这个事事追求快速和充满变化的年代,博大精深的油画艺术更显得难能可贵,我为此戚然动容。
1年前
“员工幸福感”(employee well-being)是近日的时髦词语。 除了薪资,企业雇主还有人资都像是在变着戏法,时刻进行不同的“员工幸福感”企划,为的是提升雇主品牌,招到想要的人才,留住内部有潜力的员工。在发想着明年该怎么进行全远端的“提升员工幸福感企划”时,听闻Netflix近期推出的新纪录片《史塔兹的疗愈之道》好评如潮,特意安排了周六下午观看,没想到的是,竟在一天内重看了两次。 第一次是好奇,第二次是笔记。 贯穿整部作品的,是史塔兹心系于在人生里迷失前来寻求他的协助的人们。他倾向于给予大家一系列的“工具”,让他们能够随时随地在日常里在感受到负面情绪的那个当下拿出来使用,为“自己能好起来”的想像加强了能实现的概率。 我记得史塔兹是这么说的:“工具是能够立即实时地改变你的内在状态的东西,它把通常不愉快的经历,转化为机会。” 就是自己做自己的摆渡人吧,难关你要自己过,自愈能力也得自己提升。最亲密的人,即便有多担忧,也无法确切体会那些我们需要自己去经历的生命中那些艰难时光。到最后,还是得自己来。 现实的配方:痛苦、不确定性、不间断的努力 “如果有工具,我们就能扭转局面,我们就能继续前进。” 那是不是,有了工具,工作上的负面情绪也能好好地被处理,不会影响到生活? 在工作上听到最多的,是“我做不到”、“我不行”、“我在这里不快乐”。细问之下,抽丝剥茧后,98%都是因为外来因素如“给我的项目太难了”、“经理太刁难了”、“客户要求不合理”。很多的不满还有很多的委屈于是日积月累,到最后成了倦怠(burnout),再衍生成愤而离职和怨恨等其他负面情况。把气出在家人、伴侣和小孩身上,也是很多人后悔不堪的经历。 史塔兹说人的一生躲避不了现实的三个要素,生活里的痛苦、不确定性,和必须时刻进行的努力。既然躲避不了,不如正面迎战。 史塔兹也说,一切的问题,都可以从提升自己的“生命力”(life force)着手解决。从把自己的健康照顾好开始,再到和他人建立起能滋养彼此的关系,最后一关,是我们如何与自己自处。 追根究底,我们得向内看,因为我们自身是一切的解答。 生活和工作是互相滋养的 成为把下一颗珍珠串在绳子上的人 史塔兹在纪录片里分享了很多工具,其中一个是“珍珠串”,大意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生命的目的就是继续前进。 持续地把下一颗珍珠串在绳子上,若结果是坏的,那就做些调整,重新串起珍珠。看到这里,其实和工作上的项目还有企划类似。在发想时,先从“最小可行性产品”开始,从中收集回馈,再去调整和优化。那为什么从学习里还有工作上学到的技能,我们无法运用在生活里呢?那一刻犹如当头棒喝,生活和工作,该是环环相扣,互相滋养的。 我在笔记本上写下“工具”二字,这会是明年“提升员工幸福感企划”的主题。在经济不景气、企业大裁员的情况下,所有的企划和项目预算,能省则省,但我们的幸福感,还是要顾。 “预算砍了一大半,你们人资明年还能有什么玩意儿啊?”预算会议结束后,其他部门的工作伙伴看似担忧也看似看好戏般的问道。 不如明年我们为大家预备方便在脑海里携带的工具,可以随时随地打开合上,遇到艰难事时就能就地运用,减少职业倦怠的几率。 那会是属于我们每个人的疗愈之道。
1年前
每年岁末,习惯为过去一年做复盘。数算与写下过去一年经历的大小事,所有得失皆是上帝恩典,学习感恩与顺服。还有件重要的事——种小植物。是的,自母亲父亲去世后的每个开年,我都让自己种植一盆植物。 母亲生前爱种花种叶子,车房前边的小园地是她的活动空间。20年前她因洗肾病变永远离开,小天地没人打理杂草丛生。那年我把野草杂草拔掉,只留下母亲种植的水梅。新年前母亲必定交代我载她到花圃买一棵植物放家里。女儿你要记得,开年很重要,就买一棵新的,迎接新的一年。母亲从不买年花或金桔,她说不耐久难打理且价格不便宜。 母亲离开后,开年我必种一棵植物。很常是十点花(日本玫瑰),母亲最喜欢的花朵。小小花瓣可以有多种颜色。每年种不同的也种了好几年。父亲负责浇水。每次他总说你妈看到这些花一定很开心。几年后父亲也因洗肾病变而离世,我没有再种花朵。改成种叶子。父亲每次提醒简你改作文改久了眼睛辛苦,要记得看下绿色植物。 我常种绿萝。容易养可水栽或土栽。房间电脑桌客厅书橱车房角落小玻璃桌处处叶影。我从现有的绿萝根部剪下3小截,用插穗方式种植。绿萝喜欢阴凉不太喜欢阳光,适合种植在室内。周休日我把全部叶子搬出去母亲的小天地晒太阳。中午时分搬进来,因阳光若太强,叶子会灼伤。 某次学生带先生来拜年,从事室内装修的先生说老师你知道吗这叶子是很好的空气净化器。原来帮顾客处理好屋子后他们必定加上一盆绿萝,能够吸收室内甲醛、苯以及新地板等的杂质。我说我没有研究呢种这个是因为它容易养。某次年尾长假出国骑车,老姐忘记帮忙浇水,我几个星期回到后我赶忙把已经干掉的几个盆栽处理,全部移植到一个大花盆,松土浇水,过不多时,绿苗又冒出头来。坚韧的植物,顽强的生命力。 冠病疫情让全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祈愿来年,天地万物仍充满生命力,一如绿萝。
1年前
我每天花在书房里的时间不少,小小的地盘,却是我大大的活动空间。主要是我习惯坐在几案前阅读、抄写、思考、用电脑、写作。书房是小房,比客厅小得多,却有我的书橱,我的各类书籍,我堆积一地的报纸副刊以及各种书刊杂志,还有文房用具等琐杂物件。不大的空间,杂物横列排陈,益发狭窄了。我不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只要我要用要看的东西唾手可得,我就不会觉得东西碍眼。 书房小,东西多,打理起来却也不太困难。地板是每天要扫一扫的——看似干净的地面每天都扫出一堆尘埃,盛在畚斗里,有时量多,有时量少。自己的脚板洗得干干净净,进来书房的人也不多,到底尘埃从何而来?屋顶没有听过老鼠走动的声音,家里又没有养狗与猫,自然不会有类似的畜生弄脏地面。偶尔有微细粒状的脏物散落在纸面与物件的平顶,我揣摩很久,认定那是爬在墙头壁角壁虎的排泄物。而一般尘埃是肉眼看不清的,脚踏也不一定觉察。 大风起时,窗外卷起的纸屑、小片叶子与花絮之类的东西时而会被带进厅堂与小房来;这就让我领悟到自家屋里的尘埃就在空气里,随着它的流动而闯进、散落。空气污染严重时,家里打扫出来的尘埃就厚重。我遂把房内积累的尘埃多寡作为空气污浊程度的粗略测量。 每天打扫出一些尘埃,隔几天以清水抹拭地板,也抹掉了书籍上、杂物间的一些尘埃,这是基本照顾环境卫生的做法。自恃在这方面已经尽力。然而,百般关切还是会有所遗漏。一段时日后,抬头看墙壁、看天花板,自以为该是一片洁净的,谁知不然。初看没什么大发现,细看却不是这样。墙角高处与天花板接壤的角隅竟然有细细的丝线挂着。再仔细盯注,发现一只小虫静静伏在丝线的一端,入定的模样。我这才觉知,就在我没觉察时间流逝的当儿,已有蜘蛛在暗中活动,在高处不显眼的地方结了网做了窝。 蜘蛛从何而来?我不但没有这方面的资讯,也没有花过心思在上面寻索。或许,每个家庭都有蜘蛛吧!它就像壁虎,不请自来。壁虎的存在,是因为夜里灯光明亮处,会把外间的飞虫吸引进来,提供了它粮食。而蜘蛛呢?也同样是吃虫族吧?房里有电灯,夜凉时刻,草丛间各种细小的飞虫会闯进来取暖。我的窗棂是装有蚊纱网的,但是,体积纤小的小飞虫还是有办法进来。就像肉眼看不到的尘埃可以进来一样。 因此,我终于明白,纵使我每天扫抹书室,但,蜘蛛的出现,像壁虎的存在一样,是很自然的。只是,壁虎不怕光,而蜘蛛可就要隐藏或躲闪在比较阴暗的角隅。它们同时出现在我的书房里,说明了我的书房也有阴暗的角落,也有不干净的诱惑力。人间或许就是这样:有的追求光明洁净,也有的必须依赖污浊而存在。 蜘蛛的毅力不会输给人类 见到蜘蛛网,不止一个,而是多个高高的头角都有,甚至在箱头暗角、书堆间隙,也暗藏不露。有的丝网才刚刚结就,纤细的一层,网成八卦的图案,看似柔弱,却不会有劲风耍弄,安稳得很。边远的蜘蛛也可以静守以待。或许,一两只小小的猎物,就足够它充饥一整天。有的丝网比较厚重,应该是时间冗长,蜘蛛也吐丝了好几遍,铺叠了好几层;不然,则是附近的网络断了一丝或多丝的线,纠缠在一起,扑跌到另一个网络上,加厚了网络的分量吧!甚至还可以见到垂吊着的蛛丝网线,摇摇欲坠。我看不出刚结成的蛛网是什么颜色的,或许,是纯净无色。然而,当蛛网变得厚重,厚重到有了垂丝儿近乎挂不住时,它就不再是晶纯的瞻观了——它变得灰郁郁的,甚至是黑乌乌的,显然是沾满了尘埃——空气在它上面遗留的痕迹。于是,我看到蛛网的脏,就联想到空气的不洁。虽然如此,我们每天却把空气吸进吸出。 蜘蛛要生存,必须结网捕虫捉蚊。蜘蛛总是凭本能把网结在这些飞虫出没的地方,像破屋檐角,像密林的枝丫间。记得我小的时候,居乡下,常常看到蜘蛛在寮檐结网以及捕虫。鸟儿造窝,得去把干草枯枝衔回来,作为原料。蜘蛛不同,它不必外出寻找材料,它的网络材料是从自己嘴里吐出来的,是口水吧?却是不一般的口水。人的口水是液体,它的不是。液体无法造网,而它吐的可是幼细而坚嫩的固体,在它的体外凝结成韧性的丝质。蜘蛛先把丝头稳固在檐角,再把丝拉长,一夯一跃就去到另一端,也将之稳固住。接着,它就来来去去地把丝吐出并且衔接成一个圆扇形的八卦图像。仿佛它是全能的空中织网师、雕塑师。网制成后,它就退到一旁,以逸待劳地守候。飞虫或者蚊蚋扑网,它就爬过来,张口啄食。当它吃饱了,再多的蚊蚋被丝网逮住,它也不急着吃。有的就气绝在网上。那时候,我就已经把蜘蛛归类为有技能有智慧的肉食物种,却也是残忍的生物。 当然,有蜘蛛网出现的地方就有碍瞻观。它的形象是肮脏的。我们看到蜘蛛网,多也好,少也罢,总要拿把扫帚或者竹竿去捅破它、清理它、扫除它。而失去了网络或窝宅的蜘蛛并没有气馁。几天后,它又在另一个角隅纺织出另一个网络来。捣破它的网并没有把它赶上绝路。它的毅力和生命力不会输给手脑俱全的人类吧? 回来自己的小房。蛛网出现了,眼见不净,不行动就会憋气。放下手头的工作,用椅子叠高,就可以手握木条或竹竿去碰触和捅破它。竿头拖拉卷动,丝网黏在上面,拿下来再用布条纸巾抹擦,丝网成了肮脏的尘埃。掉在物件上或地板上的脏物,来自坠落的网丝,也得加以清理整顿。年尾大扫除,扫出的多是这些屋角檐头的赃物。现在还没有年尾,蜘蛛在我没有注意或在意的地方暗结丝网,只得清除而后快。而我也知道,蛛网还会再结,就像每天扫除的地面尘埃还会再来。 这会否也类似我们一再思忖而烦恼、却又无可奈何的事:人为的因素以及工业化已使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一场豪雨,可以把空气净化不少;但是,豪雨过后,空气又恢复变脏。
1年前
疫情后期,无论是被残酷的经济,还是糟糕的政客往我们身上泼了脏土,我们应该有选择活成种子的信念。 由于上篇提到粮食危机,《星洲》副刊记者白慧琪来园观访,想要报导相关课题。我与附近农友,满腹牢骚不尽,几乎都是对着国家与政客的施政弊端大口吐痰。每天处在人烟稀少,对鸟唱歌的农夫,难得遇到有人愿意听农夫的苦水,全都滔滔不绝,似乎农业生涯的所有乌云都集结了起来。 “他们试图埋葬我们,但是他们不知道我们其实是种子。”如果有机会,我们也想喊一下口号。 灌注了文字的力量 这句话其实是日前听香港诗人廖伟棠在花踪文学奖线上讲座提到的。我上网查了一下,这句话曾被墨西哥社运人士用来作为抗争标语,有专家指此文改编自希腊诗人,迪诺斯·克里斯丁诺波罗斯(Dinos Christianopoulos)的一首诗,原文为:你为何不干脆把我埋了,可是你忘了我是种子? 当听到廖伟棠诗人分享的这番话时,我的内心是震撼的。感觉灵魂里头一些被生活的各种压力封锁的精神,似乎提振了一下。疲惫的肩膀,像是被灌注了一股文字的力量,能够把该扛的再扛高一点。疫情后期,无论是被残酷的经济,还是糟糕的政客往我们身上泼了脏土,我们应该有选择活成种子的信念,让试图掩埋我们的糟糕事情变成养分,让我们倔强的DNA教我们挣脱泥沼,往阳光处生长。
2年前
我在菜地松土时玛丽安踅过来,就让她参观我的菜圃。她说这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然后一样样指出不是菜的绿,这些都是杂草。我不以为然,一样样指出是菜的绿给她看。她邀我去她的菜圃,井然的菜畦,棵棵挺直茁壮的青菜,肥美的豌豆荚挂满棚架,干净得像旅游景点的某某农场里的示范园圃。玛丽安教我斩草要除根,像我那样任菜草杂生不会有好收成。我表示我的是有机种植,她强调有机也得除草。 别过玛丽安我回来看自己的菜圃,菜心和芥兰都用透明塑胶纸罩住保暖,掀开罩子,深绿的是菜,翠绿瘦长的是狗尾草,还有三心圆瓣的车轴草,以及更多不知名的草族。观察菜心和芥兰,不直也不壮,有着各种姿态,入画的话一定有仙风道骨。菜长了四五片叶子,已经可以收割,不然就要长花梗了。狗尾草正抽花穗,等花穗生成时迎风摇摆真的像无数袖珍狗在绿叶间钻动,尾巴一翘一翘的。细看车轴草,也微微露着浅紫花球。原来它们的花期都差不多一样,往年我都没等菜老草长,收割拔除,一直没看过它们开花结子。今年因为生病,园艺的事拖延,菜圃里竟焕然有新意,原来不只能看菜生长,还有更多的惊喜群聚在小小宇宙中。 我找最贱生的蒲公英,只剩光秃的花梗及老绿的叶片,小太阳般的黄花早化成随风飘散的伞形籽,不知其踪。花卉有花期,草也有时序,夏初蒲公英和勿忘我展开序幕,看到它们就晓得温暖的季节如期而来,那是一种对大自然的信赖,知道季节不会有差错,如果说气候会变,那一定是缓慢递变,让人不知不觉地跟着变及适应。蒲公英应该是草族里花最大型的,最醒目的,像是太阳故意派下凡间的孩子,一来就喧哗热闹,使所有的草坪园圃田地统统金黄绚烂,窝了一冬的惺忪睡眼一霎那被唤醒,大家都啊地相告,夏日假期就到了。比夏季更早来的更有报春的草花,如款冬、番红花,几乎是顶着雪拼命冒出来的。尽管报春报夏,让人欢欣,它们始终是草,是草就不可以是花卉,虽然花卉大部分都属草本。人一提到草总要加上“杂”字,不是花和农作物的植物一律是杂草,要是长在花圃或菜圃或田地里,就必须清除,不然它们会喧宾夺主,妨碍作物的生长收成。 我的园地最青翠 草的长成的确是繁杂的,很少看到长草的地带只生一种草。人们特意种植在庭园里的草皮,也有一心一意维护特一草种的,把不是“好”的草千方百计除掉。像蒲公英,就是不好的草,而且非常不好搞,刈草机碾过,支离破碎,过几天它们又探头钻出来,迎风招展。也有专门对付它们的工具,一支一头有鉄爪的长杆,对准蒲公英插下去,把活动的鉄爪箍紧,就把整棵连叶带根揪出来。可是,一旦种子飘过,只一着地,它们立刻萌发,生命力之强韧,愈斩愈壮。我的菜圃,种植的菜只有5种,在它们周边生长的草则有几十种,数也数不清。我的菜怎敌得过这些生生不息的杂草呢!干脆由着它们共存。菜,你越照顾它们就越娇贵,变得弱不禁风,不如放它们跟草竞争,看它们能不能自强起来。我不再在乎收成,给它们最好的生长环境,有肥料有水有充足的阳光,就是没有保护它们,让它们跟草分享一样的条件,由它们自己开求生之路。我要看看菜能不能回复没被人类改良的本初,为求生而生长。结果是菜草难分,菜真的回复本初,叶子不再肥美如扇,而是坚挺小椭圆专为开花结子传宗接代而生。一眼看去,菜心跟杂草里的油菜简直就差不多一样,就怀疑也许菜心其实根本就是油菜。 我放任菜圃自然生长,姑且称为休耕,让土地休养生息一年吧。每天观察植物们的进展,尝试分辨各种草,找出它们的名字。早先种下的菜类也不拔了,让它们自然开花结籽,慢慢凋萎,由着成熟的种子落回土地。草的花五脏俱全,从花房到花萼到花柱,各草有各自的颜色姿态,用放大镜看,美不胜收。它们欣欣向荣,感染了我,这个夏季真的比往年有兴致,很多的发现和惊喜,不禁对大自然怀满谢意,对造物主怀满敬意。 我们的园圃属于居民合作社,这天合作社主席恩迪特地来跟我聊。寒暄一阵后切入主题:恩迪委婉地说我的园地今年比较特别,怎么不种菜了呢?我说有啊,只是今年的菜融入新天地里,没注意是看不见它们的。他趁机表示这不是什么新天地而是杂草丛吧。然后晓以大义说在合作社里种植也得尊重条规,虽然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条规,但基本上应该作物是作物,杂草是杂草,总是得保持起码的整齐有秩,不要让好好的园圃变成废墟一般。 我说夏天已经过了大半,我是不可能重新再种了,姑且让这块地休耕一年吧。他说其他的园友稍有微言,说是我的园地妨碍了园区的整体性,很不谐调,有欠美观,不如把杂草清除掉,就算不重新种东西,让土地看起来干净也好。我默不作声蹲下来端详一根梯牧草,他站了一会儿就走开去。 隔天我绕园走一圈,园区里最青翠的是我的园地,深浅不同的各种绿色,夹杂着点点白的黄的紫的小花,加上褐色的草穗,有蝴蝶飞来飞去,有虫声唧唧,还有青涩的草香。我取了锄头开始掘地,把绿草连根带叶翻入地里。劳动了一整天,把整块地都翻完,草味浓得化不开,我深深把那分清香吸入全身心,不经意的抬头看天,水蓝的天有浮云,几只海鸥划过,静静的。聒噪的海鸥今天却不出声了,不知为什么,海鸥仿佛有点忧郁。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