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表演

4星期前
武术,是中华民族向来引以为傲的宝贵文化遗产之一,既能强身健体,也能修身养性,还能提高危机应变能力及锲而不舍的精神。 随着时代的发展,武术逐渐发展成国际赛事,其丰富的内涵,即可作为表演,更可作为比赛项目,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中华文化的精髓,不少西方人因武术而开始对中华文化产生兴趣。 由于武术需透过身体韧性,才能展现出精准动作,不少家长因此决定让孩子从小接触武术,但期间由于各种原因,放弃学习武术的孩子也不在少数,仍有不少新一代武术学员坚持习武。 本期星洲日报《大柔佛》社区报《今日面谱》的主角锺振阳,将为读者讲述自己多年习武心得,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 受母亲弟弟影响学武术 锺振阳早期是篮球及排球运动员,母亲练习太极拳,弟弟则是柔州武术队队员。他长期在母亲及弟弟的熏陶下,逐渐对武术产生兴趣,更不时与母亲、弟弟切磋武术。 直到后来在机缘巧合下,弟弟的事业重心转至吉隆坡,他开始接手弟弟的武艺馆,成为了武术教练,也逐渐对武术比赛产生兴趣,期待在本地发掘更多具有潜能的年轻武术运动员。 “中华文化需要年轻人传承下去,若年轻人都不去学习、推广,那武术将很难传承下去。因此我告诉自己,是时候放下一些东西去发扬武术。” 他坦言,决定成为武术教练最初的过程较为艰难,曾面对来自各界的质疑声,他依旧不想放弃武术教学,继续与各地的教练交流心得,向他们学习。 “我找出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并加以改善。这段转折期,我获得不少的帮忙,因而有幸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教练。” 推广武术的道路任重道远,锺振阳所教导的学员尚包括非华裔学员。 他坦言,最大的难题是语言沟通,在教导过程中需亲身示范,同时用英语及马来语沟通、交谈。 与团队到各华小教学授武 另一方面,为了让更多学生有机会接触到武术,锺振阳与其团队也到銮县内各华小教学传授武术,期望培训出新一批的武术学员,把武艺精神发扬光大。 走入校园后,他发现从小培养一位武术人才并不容易,学员们除了要兼顾学业,还得花时间练习武术,不拖慢任何一方的进度。 他说,初到校园教学时,发现家长们对于武术的认识并不普遍,甚至部分家长会认为武术等同于打架,但其实他所教的武术属于比赛型的打法。 “虽然武术里包含刀、枪、剑、棍,但我们从不教育学员去欺负别的孩子。凡事能忍则忍,以攻为守,尽量不跟人起冲突,任何事情,第一时间去找老师。” 锺振阳举例说,曾有一名中学学员遇上校园霸凌,他当时被其他同学攻击,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只好用武术挡住了对方的攻击,然后立刻跑去找老师。 武术对基本功要求高 他提到,学武术能保护自己,尤其练习套路项目时,将包含攻、防、坚守招式,但前提是基本功要做好。 “武术对于基本功的要求会比一般运动来得高,若基本功打不好,在套路面前都是徒劳,因为上场后,每个动作都能看出基本功是否扎实,容易被裁判扣分。” 除了基本功,锺振阳对学员的另一项学习要求是热身要做好。若学员热身做的不够,身体的韧性达不到最佳状态,在练习武术的过程中将易导致身体受伤。 “教学根据中国的教程,动作需要高水准的发挥,若没有好的韧性,动作将没法施展,大多数动作将被局限。”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颁奖台上的荣耀,总让人忽略学员们在背后的默默付出。武术间接培养起学员们的自信、耐心、毅力及自律。 “自律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尤其练习高难度动作时,学员总会遇到瓶颈,很容易放弃,他们要学会如何克服障碍,并深入揣摩动作。” 学武道路漫长 他认为,学习武术是一天漫长的道路,每个项目都需研究及探讨,研究出套路,继续发挥、创新及编排。 “最重要是学员是否有用心,肯坚持付出时间去练习。天分是其次,主要还是看个人是否能坚持到底。” 锺振阳坦言,身为总教练也要不断地练习,将勤练习动作至更熟练,栽培更多年幼学员;教学不再局限于教程,他也在学员们身上学到更多东西。 “武术带来的启发是感恩,尤其教学初期,得到很多人帮助,让我的武术团更快成长,所以我们都要饮水思源,这是我坚持对学员传递的信念。”  
2月前
2月前
2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7月前
7月前
当大家随着主流走进电影院观看芭比海默,谈论着女性主权和原子弹威力的当儿,有一群人踏入了吉隆坡表演艺术中心(klpac),观赏舞蹈表演。 以往观赏的舞蹈,若不是夹杂在各种文娱表演中,就是串连于大型庆典盛会的节目间。今次观赏专属大马华人的舞蹈表演,还是人生中的第一次。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虽然拥有韵律操底子,也曾在念书时期廖化作先锋地参与舞蹈演出,但舞蹈予我,一直被一种深不可测的神秘面纱所覆盖。即使跳着韩流舞蹈、抛出水袖或舞着折扇和纨扇,依然无法如专业舞者般流露出韵味与魅力。于是,我始终把自己当成局外人,一直处于仰慕、崇拜和敬服的视角。我们之间像是以一种神和信徒的关系而展开的。 托星洲《活力副刊》的福,获得两张华人舞蹈周的入场券,抱着兴奋和期待,参与上周日(编按:2023年7月31日至8月6日)的马来西亚国际华人舞蹈周盛宴。每一支舞演出前必定会以中英诗句的形式,通过幻灯片介绍舞蹈概念。第一支舞《天地诀》,由郭少麒老师与李劲松先生双剑合璧联合呈献。武术融入了现代舞,刚柔并济,发展出新颖的舞蹈风格。双杰开天辟地般精彩对舞,展现了阳刚气质。挥刀耍剑不一定要喊打喊杀,这支舞也撕开了男舞蹈员必定阴柔的标签。郭少麒老师曾于2013年的舞蹈营教我跳舞,偶尔也会出现在《快乐星期天》艺文版,追求着他对舞蹈一如既往的热爱与向往。10年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舞蹈家的血脉似乎流淌着不老传说,动力和活力源源不绝。 10支舞蹈里,个人最喜欢雪隆广青舞团的《繁花》。没有特别的道具,5位舞蹈员徒手带来的表演,却足以让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幻灯片展示“从原初体态之变异,遇变再变,永恒的变动”的字句,让人不明所以。再观赏舞蹈,舞蹈员四肢着地舞动、背部贴地滚动、踮脚高抬腿,多元的肢体语言与音乐的节奏律动完美融合。其中舞蹈员奋力往前奔跑的力道是唯美的,倒立后双脚缓慢踏动的姿态是奇特的,呈现齿轮转动的机械之美。我们每一个人就像小小的齿轮,在这个世界里环环相扣,如同艺术在生活中是不可或缺的养分。随着音乐风格转换,疯狂乱舞的那一幕,更让我心底的涟漪逐渐荡漾划开……身体细胞告诉我,就是这种自然奔放的氛围,深深吸引及牵动着我,仿佛在邀请我加入她们。尽管无法完全理解该舞蹈的含义,但我只想把此刻的感觉记录下来,保存收藏,等待哪一天这段美好的记忆再次被唤起。 中学生扮演慈爱老母亲 以红色为主的两支舞蹈——沙巴Synergy舞蹈剧场的《红。楼》和新越舞团的《槿花缘》寓意非凡。前者由3位红衣舞蹈员借由舞蹈、茶道、掷圣杯,用故事手法表现出女人不同层次的红色。我从中感受到古时候的女人在思想上深受封建文化的约束,只能将精神寄托于神明。后者则由9位红衣舞蹈员呈现,她们柔软的身段和典雅的姿态,在舞台上绽放精彩。《槿花缘》也带出“不做别人的赏物,只做绚丽的自己”的主题,为女性发声。这两支舞形成强烈的对比,带动观众的感情,渲染出古典之美及中华文化的艺术价值。 最多舞蹈员参与的一支舞非隆中华舞蹈学会《游子的外衣》莫属。独在异乡为异客,家的温暖,是母亲缝制的外衣。年纪尚轻的中学生居然能够扮演年迈的老母亲,弯腰的姿态和慈爱的神韵传神到位,突破时空的界限。也许是人数众多的优势,这支舞蹈张力十足,尽管朴实无华,却能把伟大的母爱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感动得潸然泪下。 郭少麒老师带领全体表演者谢幕时的一句话把气氛推向了高潮。他说:“一个老人的离世同等与一座图书馆的消失。为了让图书馆继续操作,能做的就是传承的工作。”他成功做到了,是我们马来西亚华人的骄傲。华人舞蹈的传承在这里生根发芽,结合本地的多元民族文化色彩,蜕变成一种独特之美。为期7天的华人舞蹈周,让本地舞蹈创作者的潜能表露无疑。所幸没有错过最后一场的舞蹈盛宴,还能带着一份感动回家,而这一路全是繁华盛景。
8月前
(新加坡7日讯)虽然患有唐氏综合症,却无阻邓淑恩追求成为舞者的梦想。18岁的她会跳至少6种舞蹈,也是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新加坡分会体育舞蹈项目的成员之一。 为特奥会体育舞蹈成员 唐氏综合征患者一般都会面对智力和发育迟缓的问题。然而,这个疾病似乎未对邓淑恩造成太大的影响。 小时候的她,只要看到电视上播放《巴尼与朋友》和《Hi-5》等儿童节目,就会跟着音乐舞动身体。 10岁那年,她到特别需求者协会朝阳学校学习街舞。从那个时候开始,她越跳越起劲,也渐渐累积了扎实的舞蹈功底。 后来,她转到特别需求者协会东陵学校就读,并选择了拉丁舞为她的课外活动。当时,拉丁舞兼特奥会体育舞蹈教练洪福成,发现她在舞蹈方面的潜能,并在她毕业之前,邀请她加入特奥会体育舞蹈团队。 “她跟其他学员很不同 ,她的节奏和节拍很准,能够揣摩不同的舞蹈形式。因为她是一名可造之才,我不希望她毕业后就放弃拉丁舞,她可以在这个方面继续发展。” 洪福成向《联合早报》指出,邓淑恩在参加比赛时的状态和表现,让他印象最深刻。 “上台之后,每个学生都很紧张,不敢看观众,就看地上。但是,淑恩很不同,在台上的她非常自然,能够灿烂地微笑,且自信地跳舞。” 学舞道路不平坦 直到现在,邓淑恩仍在坚持学习舞蹈。目前的她不仅会跳街舞和拉丁舞,还同时掌握印度古典舞、韩舞、佛拉明哥和华族舞蹈。 她也曾在多个校内外比赛中荣获奖项,包括香港挑战杯舞蹈比赛2022国际组街舞团体赛铜奖等。 虽有多种光环在身,但无论是在个人的成长,或学习舞蹈的道路上,邓淑恩都面对过许多挑战。 她的母亲黎晓苓说:“淑恩小时候非常开朗和健谈。但慢慢长大后,淑恩的情绪变得容易波动,并开始在意自己的外表。有时她也会封闭自己,不愿和他人交谈,对别人的评论也会非常敏感。” 黎晓苓指出,每次出现这种情况,家人都会给予她很多鼓励,并以简单的方式开导她。如今的她已变得更加成熟,并学会控制情绪。 在学习舞蹈上,教练洪福成说,唐宝宝一般手脚较短,因此在学习像拉丁这类讲究体姿的舞蹈时,会面对不少挑战。然而,邓淑恩并未放弃,而是配合教练的指导,不断尝试和纠正自己。 邓淑恩在受访时也透露,当面对舞步非常快的舞蹈时,自己觉得并不容易,但只要有亲友的鼓励,她就可以克服。 她表示,自己非常热爱舞蹈,并会继续追求梦想。她的目标是希望能站上国际舞台,为观众献上表演。 亮相国庆短片    母亲:望女儿能以自己的方式说故事 邓淑恩克服先天障碍、勇于追梦的经历,让她成为今年新加坡国庆庆典短片的主人翁之一。 她的母亲说:“淑恩可以在国庆舞台上表演,让我们感到骄傲,我觉得将有更多人通过这个平台了解淑恩。淑恩也能借此以自己的方式述说故事,启发更多人。” 她也希望女儿在面临失望和挑战时不要放弃,努力找寻和建立自我价值。
9月前
他是第一天进入宽中就读中一,就第一天毕业的学生;他并不是出身在一个音乐世家,家人没有人从事音乐工作;幼年时,他平凡如左邻右舍的孩子一样。 可是,他却有著过人的音乐天赋,充满了音乐细胞,一天晚上,他在店中自享其乐的弹奏,一个敲门声,改变他往后数十年的生活,并一直与音乐为伍,迄今步入晚年,经常自弹自乐或与众人共乐。 他名叫纪力英,1946年在新山出生,今年77岁。 谈起以前与音乐为伍的岁月,他就浑身是劲,思潮如潮水般起伏,毕竟很久没人跟他聊起当年的光辉事迹了。 在他数十年歌艺生涯里,经历过无数的世面,见过数不清楚的歌艺界人士,有的曾是红极一时的歌星。 他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就只凭一把吉他乐器与众人一同走天下。 与他同在一个舞台上的艺人,他记得有邓丽君、尤雅、张小英、林竹君、郑锦昌、黄鹂、王沙、野峰等。 纪力英说,他的乐队曾在新加坡的新加坡歌厅为邓丽君莅临登台时伴奏;他也曾在新加坡海皇歌剧院,为王沙与野峰的表演伴奏。 上世纪70年代,新山的乐坛开始热闹,他记得他的乐队曾与台湾的红星尤雅及张帝,一起在直律街新山福建会馆篮球场开演唱会同台表演,全场爆满,轰动一时。 纪老回忆说,当年他在新山上台演奏最多的舞台,就是苏丹钻禧纪念堂。 他说,那是当时新山最好的多用途的场地,该纪念堂建于1955年,犹记得多次与本地的歌星,如郑锦昌、张小英及林竹君同台演出。 当时纪老参加的乐队,就是新山最著名的“神圣乐队”,英文乐队名称“The Saint”,负责人就是黄文光,乐队队员6人,全是男性。 这支乐队声名远扬,足迹遍及新加坡、吉隆坡、砂拉越、越南胡志明市等地。黄文光三兄弟及新山出身的歌星黄鹂及樱花等,皆当时新山最知名歌乐界人士。 黄文光改变了纪老往后的一生。 纪老回忆说,他辍学后,每天就在自己家的店屋楼上玩吉他乐器,他是无师自通,勤劳加上天份。有一晚在家自弹,被路过的黄文光听到,敲门叫他到他的地方练习,当时年仅10多岁的纪力英,往后的一生,就这样改变了。 对于上世纪60年代名噪一时的神圣乐队(The Saints),一向对新山早年歌坛动向有研究的张钖丰在受访时说,该乐队的三兄弟队员是黄文光 (吉他手)、 黄文春(鼓手)及黄文辉(电子琴)。 该队于1967年组成,黄文光是乐队的发起人,亦是乐队的灵魂人物。 他说,当年歌星秦淮推荐“神圣乐队”给超光唱片公司,适逢当时唱片业正值蓬勃时 期,而“神圣乐队”的崛起,刚好配合到当时的潮流。 他说,他们三兄弟另一特点是与生俱来即有音乐细胞。 谈及纪力英,与他经有15年交情的张钖丰在受访说,他晓得纪力英最精通弹奏西洋乐器的吉他。 他说,在上世纪的70年代,纪力英已是新马著名神圣流行乐队的组员,经常灌录唱片。同时,曾经也是多位新马,台湾,香港红歌星演唱会的音乐伴奏乐队成员。 他说,前几年,通过新山及新加坡唱片专卖店,非常难得收藏了5张上世纪70年代神圣乐队的黑胶十二寸唱片。 他说,纪力英虽教育程度不高,但是在音乐造诣高超,无师自通。随着年龄及健康的问题,现今的纪力英早已放弃练习弹奏吉他,他感到十分惋惜。
10月前
11月前
12月前
1年前
甘美兰(Gamelan)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大马和印尼常见的传统乐器。尽管现代音乐占据主导地位,但甘美兰令人放松的声音却俘获了欣赏其独特节奏和旋律人们的心。甘美兰通常在宗教仪式、庆典、传统戏剧、节日和音乐会中演奏。 为了在年轻一代中推广这种传统音乐并为后代保留它,英迪国际大学的学生服务部 (Student Services Department– SSD)为其员工和学生开办甘美兰课程。 曾国麟副教授说,英迪大学校长李裕光博士于2017年提出了在英迪推广甘美兰音乐的想法,目的是向学生和员工介绍传统音乐,让他们逐渐欣赏这种文化。 “这项举措将进一步培养我们不同国籍学生对马来西亚丰富文化遗产的自豪感。大学希望这些甘美兰课程能促进艺术的跨文化理解和欣赏。”他补充,学习甘美兰为学生和员工提供了一个培养团队精神的机会。 自2017年以来,甘美兰课程一直由尤再慕丁默哈末尤索夫(Yuzaimuddin Md Yusof)指导。尤再慕丁为一名拥有丰富艺术经验的认证培训师,其资格包括传统音乐表演二级证书、Kompang和甘美兰乐器的马六甲国家艺术和文化培训师(JSBN),以及Cak Lempong培训师证书。 该大学传统音乐室设备齐全,为密集的甘美兰训练提供了理想的空间,许多参与者分享说,他们能够比他们想像中更快地掌握知识,即使是那些没有学过乐器的人。作为一个团体,他们总在内部活动中表演,如毕业典礼和节日庆祝活动,他们希望有一天能在外部活动中表演。 英迪国际大学的图书管理员玛西拉曼苏将甘美兰音乐描述为一种可以感受并抚慰心灵的音乐,之前她并没有接受过传统乐器演奏训练。 现年54岁的她是英迪甘美兰小组的先驱者,并作为新和旧成员的学习对象。自从她加入以来,她学习了演奏所有乐器,包括排锣(Bonang)、木琴(Gambang)、铜片琴(Saron)、吊锣(Gong)、大釜锣(Kenong)和耿铛鼓(Gendang)。 独特又疗愈的传统音乐 与此同时,电脑科学学士学位学生方妙加分享了她第一次学习甘美兰的心情。“甘美兰是一种独特的传统音乐,结合不同的乐器一起,它的声音不同于管弦乐队的效果。方妙加还会弹奏钢琴、小提琴、长笛、demong和排锣。她正在利用在校园里上课的时间学习乐器,因为她开始工作之后可能没有时间学习。 工料测量文凭学生杨如意从学校开始接触甘美兰音乐和乐器,她一直相信音乐是一种疗愈。“我在中学玩了3年甘美兰。有一位老师训练我和校队演奏乐器,在学校举办的各种活动中表演。” 20岁的陈家宏从小接触音乐,5岁时上了他的第一堂钢琴课。虽然在中学看过甘美兰表演,但他说当时没有兴趣加入。“学习弹奏一种新乐器很有挑战性,但我喜欢挑战自己,就像我热爱音乐一样。为什么要把自己局限在现代音乐上,而不去尝试像甘美兰这样的东西来开阔我的视野?” 陈家宏说,与钢琴相比,甘美兰的音符更简单。 演奏木琴的家宏也表示,音乐不仅仅是一种娱乐,还可以帮助他专注于学业。他认为,要保留传统音乐,就应该让学生从小学开始接触。   更多文章: Agoda CODEGODA编码赛挑战3小时解决6算法 【研究故事】用2技术更准确预测干旱 MYStartup Hackathon X DNB编程马拉松赛,6人用5G技术 破题赢万元 新纪元美术系毕业生,用创意与美关怀社会 与MIFFest联手推广电影创作 BMW短片奖下月1起收件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