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诺贝尔

  2012年10月,山东高密人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是这个奖项第108位获奖者,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中国人。为国争光的莫言,坦言自己对人类精神贡献甚少。他认为一个作家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和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今天【全民读书会】,就来认识中国作家莫言吧! 多年来,莫言带着对人性的探索、对生活的真诚以及对故乡的热忱,塑造了很多鲜明而丰富的人物形象,借由这些人物的故事和他们的眼睛,道尽了近一个世纪波澜壮阔的中国历史,同时留下他个人的文学印记。 高密:一辈子的故乡 莫言,本名管谟业,1955年2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大栏乡平安庄(今属高密市夏庄镇)。莫言是他开始创作时所起的笔名,有提醒自己不要“放炮”说真话,告诫自己要少说话的用意。11岁时因文化大革命辍学回乡放牧牛羊,种植高粱棉花等农作物。这段与大自然相处的时间培养了他丰富的想像力,对后来的文学创作影响深远。1976年,莫言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1981年,发表处女作短篇小说《春夜雨霏霏》,开始展露文学天赋。而后,受到魔幻现实主义影响,以大胆新奇的写作风格创作出一批带有先锋色彩的独特作品。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红高粱》,在文坛引起轰动,更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2011年8月,莫言创作的长篇小说《蛙》获得第8届茅盾文学奖。 高密是莫言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并自认是带有几分血性的农民。“农村的任何一个事情都会影响到我的生活。”农民作家之称由此而来。 创作的原始动力:美食 吸引莫言创作的原始动力就是对美食的渴望。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最艰难的时期,粮食的匮乏,导致5岁的莫言和同龄的孩子时常食不果腹。“我们像小狗一样在村子里、田野里转来转去,寻觅可以吃的东西。我们吃树上的叶子,叶子吃光后,我们就吃树的皮,树皮吃光后,我们就啃树干。”莫言说。 他们甚至还吃过煤炭。 “1961年的春天,学校里拉来了一车亮晶晶的煤块。孤陋寡闻的孩子,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就有人拿起一块煤,咯嘣咯嘣吃起来,看他吃得香甜的样子,味道肯定很好。于是我们一拥而上,每人抢到一块煤,咯嘣咯嘣吃起来。我感到那煤块越嚼越香,味道的确是好极了。”莫言回忆道。“吃煤的感觉我至今还记忆犹新。” 和邻居的一席话,改变了莫言的一生。 邻居是山东大学中文系的学生,他说他认识一个作家,因写了一本书而得到成千上万的稿费,每天吃三顿包着肥肉馅的饺子,这让总是吃不饱的莫言羡慕不已。从那时起,他就下定决心,长大后一定要当个作家,憧憬有一天也能写出一部作品,过上“腐败作家一天吃三顿饺子的生活”。 “我在二十岁之前,一直处在半饥半饱的状态。仅仅饥饿的体验,并不一定就能成为作家,但饥饿使我成为一个对生命的体验特别深刻的作家。”莫言说。 作家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 莫言在《唯一一个报信者》中写道:“一个作家,一辈子只能干一件事:把自己的血肉,连同自己的灵魂,转移到自己的作品中去……我在写作,早期是向外看,对罪恶的抨击多一些,更多想到的是外部强加的痛苦,想到自己怎么受社会的挤压和别人的伤害。慢慢就向内写了,写内心深处的恶,尽管没有释放出来。” 莫言的作品题材敏感、语言犀利、风格独特,叙事磅礴,出版后常常引发广泛的争议。其中《丰乳肥臀》是莫言最为推荐的“必看之作”。这部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为生命的沿袭所做的牺牲奉献。在一片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中,真实而不带偏见地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这是我最沉重的作品。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丰乳肥臀》。”他在一次访问里说道。 这位获奖无数的作家,自嘲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是孙子、懦夫、可怜虫;但在写小说时就判若两人,既贼胆包天、色胆包天,更狗胆包天。 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2012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此殊荣的中国人(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位)。瑞典文学院常任秘书彼得·恩隆德在宣布得奖名单时形容莫言为“用理想、魔幻的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现实融合起来的人。” 这个奖,让全世界认识了他。 对于获奖,莫言表示很高兴,希望可以“对中国文学起到一个积极的推动作用”。更呼吁大家把对他的热情“转移到对中国广大的作家身上去,从阅读莫言的作品开始阅读更多人的作品”,并期许自己在获奖后仍然写出优秀的作品。 得奖后的莫言,生活依旧朴实无华。每天早上,他就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的办公室工作,中午回家吃饭,午睡之后,下午再进办公室,晚上回家看看电视。平淡得如同上班的白领,代步工具就是一辆破旧的二八式黑色脚车。 偶尔与朋友小聚会小酌几杯,因喝酒能“刺激写作灵感”。至于喝什么,“当然是白酒”。 在西方作家当中,莫言最推崇威廉·福克纳和加西亚·马尔克斯。莫言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场景的不断切换和时空颠倒,具有明显的空间形式小说的特征,与福克纳的风格遥相呼应。而他引用神话传说以及动物角度来叙事的手法,则明显有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我最想介绍你的3本莫言: 莫言是高产作家,创作体裁丰富。今天,就来介绍莫言最具代表的3部作品。 ❶《红高粱家族》:主要叙述“我奶奶”戴凤莲以及“我爷爷”余占鳌两个人之间的故事,主线是“爷爷”余占鳌率领的武装压击日军,辅线是“爷爷”余占鳌和“奶奶”戴凤莲之间的爱情纠葛。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高密东北乡。在小说中,莫言对几乎所有的战争场面都精心雕刻,无论战争场面的大小,甚至人与野狗在吞噬尸体时的较量也用了极多的笔触,展现了一幅幅尸横遍野、血肉横飞的血淋淋画面。在这些血肉交汇之中,莫言描绘了一片红如鲜血的红高粱,整个世界都是血红的。莫言正是以这种狂欢式的语言、天马行空式的笔触,塑造了一个在伦理道德边缘的红高粱世界。这群土匪式英雄,他们做尽坏事但也报效国家,他们缱绻相爱、英勇搏杀,充满着离经叛道却拥有无限生气。 《红高粱》被张艺谋改编为同名电影,1988年在西柏林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扬名海外。  ❷《丰乳肥臀》:莫言曾经说过:“《丰乳肥臀》是我最沉重的作品。你可以不看我所有的作品,但你如果要了解我,应该看《丰乳肥臀》。” 《丰乳肥臀》是莫言最庞大、最丰满的小说,共50万字,堪称鸿篇巨制。记录百年中国风云变幻的恢宏“史诗”。经由一双婴儿的眼睛,目睹一个家族亲历的战争、贫穷、革命、荒淫、怪诞。有爱有欲,有生有死,有人性的愚昧、贪婪,也有人情的温暖、博爱。一切无情,一切有情,一切疯癫——用一个故事看懂中国。 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为生命的沿袭所做的牺牲奉献。在一片弥漫着战争的硝烟中,真实而不带偏见地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❸《晚熟的人》:“本性善良的人都晚熟,并且是被劣人催熟的。后来虽然开窍了,但也仍然善良与赤诚,不断地寻找同类,最后却成了最孤独的一个。” 《晚熟的人》是莫言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收录了莫言创作的12篇中短篇小说,以其中一篇作为小说集的名字。这12个故事有喜有悲,有荒诞有现实。从上个世纪到当下社会,从澡堂子到网络空间。在书中,莫言改变了他一贯的讲故事的方式,既延续了以往的创作风格,又注入了新的元素——汪洋恣肆中多了冷静直白,梦幻传奇里多了具象写实,从油画般的浓烈转向线条般的简洁。 莫言把自己作为人物写进小说,以特殊的视角打量着这个复杂、令人迷惘的世界。 锺雪芬 / 即使失败一百次,也不要后悔一次:东野圭吾 ▲▲作者 鍾雪芬 简介 伦敦大学资讯及管理学学士。喜欢阅读,热爱写作,更享受说书。现为全职阅读推广人,以优雅之心品读人生。每周三在YouTube频道《雪芬說書》说一本好书。每周日在脸书以文会友,分享生活点滴和阅读乐趣。 《雪芬說書》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irley813/
4月前
休闲农场是台湾的特色旅游模式,由于其集农业、休闲、体验、教学、野趣为一体,因此深受长期生活在钢筋水泥中的都市人青睐,是最为适合短暂逃离尘嚣之所。 这种旅游模式不仅丰富了台湾旅游业的品类,还改变许多台湾农民的生活和收入。它究竟是从何而来?又因谁而起的呢? 报道:本刊 叶洢颖 摄影:本报 黄志汉 7月中旬的台湾闷热不已,我们从新北乘车近3小时抵达位于宜兰大元山脚海拔250公尺处的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时,已经傍晚时分。 正值周六的香格里拉休闲农场处处可见携家带眷的游人,有的聚集在奉茶亭旁玩陀螺、扯铃,有的坐在秋千上边聊天边眺望着宜兰景色,好不热闹。 正准备办理入住手续时,一位头戴棕色贝雷帽、身着蓝色宽松T恤和短裤的老先生和蔼友善地朝我们微笑点头。 正当我边回礼边寻思老人家可能在等家人时,同行一路的台湾休闲农业发展协会执行长谢文凯以及认证组组长黄致豪走过来同老先生打招呼:“张董好。”我方恍然大悟,原来眼前这位已年届7旬的老人,正是被誉为“台湾休闲农场之父”的张清来。 就像是踏入少林寺,以为自己偶遇的是寻常扫地僧,却没料到得见的是一代宗师,充满戏剧感的微妙。 如愿成为公务员却拿起了农具 张清来的祖辈从明朝时期已经来台扎根,他是第14代土生土长的宜兰人,老家就在大元山的山脚下,小时候经常到山里放牛。 在资源贫乏的年代,“上学”是一种奢侈品,一如当代大多数人一般,家境贫困的他学历也仅止步于小学毕业。 然而,言谈间字字句句引经据典,历史典故信手拈来,却像古代穿越过来的老秀才。 由于时代背景的特殊原因,他听从父亲的嘱咐不从政、不读法,但是一心想着成为一名公务员到都市里见见世面。 “一个人有3个贫穷:一是欠缺财富,二是欠缺知识,三是欠缺周围是否有具备知识、智慧,能拉你一把的人。” 他叹,当时农产品换不到钱,去做苦工也赚不了多少钱,亦没有学习成长的环境,乡下没有人来拉拔,所以完全陷入三贫的状态。 因此,他拼命念书,26岁那年如愿考上公务员,正准备迈开脚步离开养育他的故乡时,回头一看,眼前的画面让他迟疑了。 村里一百多人来欢送,只因村里第一次有人能实现阶级跨越,从手握农具的农人变成手握钢笔的白领。 “他们看了我是又羡慕又祝福。但是当我回头一看,看到他们的无助和无奈,我心里很难过。” 于是,他带着心中的不舍到基隆待了5天又重返故乡。 “他们说你怎么回来?我说我舍不得你们,我要帮助你们。” 这一眼,改变的不只是他的人生,还有许多人,乃至台湾观光旅游业的未来轨迹。 “兴农六论”乃休闲农场的概念 决定留在故乡的他,一直在思索要如何实践“我要帮助你们”这一句承诺。 1976年,他先着手写一篇“三农三困”的文章,向政府表述农民收入偏低、农业末路、农村凋零等3个困境,可是得到的回复是:这是世界趋势,他们也无可奈何,反让他别光提出问题,还要提出解决方案。 1978年他便提出“兴农六论”,核心思想是让农民能赚到钱、有自尊心、生活快乐;有社会地位和尊严,以及良好的生活环境。 分别是文化论、教育论、环保论、科学论、观光休闲论以及建构一个宜居宜游的农村。这就是“休闲农场”的基础概念。 香格里拉休闲农场是他亲手打的样板。 将当地的奉茶、庙口文化融入到游客的体验活动中;果园里设置看板,介绍园里种植的水果以及出没的动物,为游客提供教育价值。 维护好自然环境,同时以科学方式管理农场,教会农民学会记账,投入和产出的概念,而非一味儿埋头苦干。 然后,从一级的生产产业跳到三级服务业以增值,再创造更多价格增加收入,建造一个即居住舒适又能观光的农村,让农民完成华丽转身。 那他又如何断定这并非一厢情愿,游客一定会买单? 他说,世上所有事物,无论是政治、经济、产业均离不开“人”,因此就得理解“人”的需求为何? “这叫作创造需求和掌握需求,这是我们要去做的。你创造出来的东西,是未来人家要的。你现在做了,未来人家要,你就刚好掌握到这个时机,而非蒙着头去做。” 而“休闲农场”便是他洞察先机,创造需求的产物。 1981年的台湾没有休闲农业,人们旅游观光都会去风景区、游乐区,住宿在都市里的饭店。 他认为人一定会返璞归真,总会回望和思念过去,当都市发展时,人们纷纷涌入都市,久而久之,必定会再次回归农村。 但前提是“产品”足够好。 “如果你还在种田,他怎么会回来农村呢?山上很脏很乱,他怎么会来呢?所以你要去创造环境和氛围,然后他就来了。” 于是,他率先大胆地以大饭店的标准打造休闲农场,无论是住宿到餐饮均以高格调、精致的面目示人,其舒适度比肩星级饭店。 他介绍,该农场经过两次改革,初创时期比较粗糙,营业十多年后再拆掉重建成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模样。 “因为人是一直往前在走,需求是一直在进步,你一定要走在前面,不要等到被淘汰了才来,已经来不及了。” 碧蓝的天空,日落金黄色的余晖,黄绿交杂的山林,与松罗馆屋顶那一抹艳红构成一副令人心旷神怡的风景画。 由桧木打造的松罗馆客房散发着淡淡幽香,巨大的落地窗前悬挂着木秋千,搭配着山景,精准击中时下年轻人热爱打卡的心,必是Instagram、小红书用户群们的宠儿,与刻板印象里尘土飞扬,臭味熏天,房间简陋的农场截然不同。 这栋装修风格走在审美潮流前沿的松罗馆于2014年落成,时隔10年仍不见过时,足见张清来的目光超前。 欲推广休闲农场遭阻拦 万事起头难,尤其是对于开拓荒芜的先行者而言,更是难上加难。 当他创办台湾第一家休闲农场后,果然客似云来,证实了他的理论极具可行性,因此一心将此模式推广到全宝岛。 1993年,他自掏腰包着手开办观光农场三天二夜的教育训练,食宿和学费全免,聘请顶级的相关老师为农民上课,学习餐厅、人事、财务、危机的经营管理;房间如何建造、公共关系的建构、法令等专业知识。 然而同行如敌国,已感受到威胁的旅馆业者到县政府恶意举报,称他们为“乱党”、“非法集会”,所以公务单位不但没有给予支持,反而上门取缔。 当然上有张良计,下自有过墙梯,当警察前来取缔时,正上课的人们顿时作鸟兽散,并异口同声称自己是来度假的游客,警察无功而返后,又继续上课。 彼时并没有相关的法律,休闲农场游走在灰色地带良久,直到有关业者逐渐成为各地的地方领袖,影响当地县政府、立法委员加速修法,催生出相关法律,最终成为合法规范的行业。 来到2000年之初,旅游业者必须通过台湾观光协会才能登上国际观光的舞台,而往往只有圆山饭店、游乐区等看着高端、大气、上档次的设施被视为名片,仍停留在“又脏又乱,没什么好看”既定印象的休闲农场则难登大雅之堂。 于是,他只能采用迂回战术,拜托员工替观光协会帮忙分担工作,经过一年后再见缝插针介绍休闲农场的活动,比如用纸巾和吸管DIY成白白胖胖的蚕宝宝,在展场里大受客人们的欢迎。 到了2003年,休闲农场终于得到重视,允许他们参与,从此走向国际舞台。 谁能料到谁都不看好、没人相信上得了台面的休闲农场,如今成为台湾旅游的脸面之一? 休闲农场一手紧抓农业生产,另一手则是旅游观光,所以在面对疫情时,尽管遭受到一定的冲击,但没有伤筋动骨,靠着销售农产品生存下来,不需靠裁员来支撑生计,保留经验丰富的员工,在疫情过后能迅速恢复运营,维持服务的质量。 张清来则更胜一筹,也展示出与第二代的休闲农场经营者截然不同的经营理念。 抵押土地度疫情 在生意红火的顺境时刻,二代们很多时候会用于扩张和投入股市,一代如深受农耕文明影响的他会更倾向于购买土地未雨绸缪。 结果疫情来袭之际,前者泡沫化,后者在危急时刻展现其价值。 在各个行业节省开支以渡过难关时,张清来抵押土地向银行贷款,不但没有裁员减薪,还砸五百多万台币购置电脑,趁机电脑化、更新系统,加紧给员工培训,翻修房间,随时做好准备面对再次开放。 “这次疫情是全世界的问题,全世界的问题都走不过去吗?一定会走过去,所以不用担心,好好地睡觉,好好地往前走。所以我那时候花了五百多万去买电脑。” “趁这个时候去精进自己,现在时机来了,就是我的天下啦!” 他认为休闲农场的经营是一个社会企业,并非单纯盈利的事业,已经变成普世的价值,只有把休闲农业做起来,创造就业机会,青年才能回家;把环境维护好,大家来共享,社会才能和乐、和谐。 他的愿景是希望“休闲农业”这个产业能够申请诺贝尔农村经济贡献奖,不知我们是否能看到实现的那天呢? 更多【人物】文章: 舞蹈家林怀民/别离云门 乐享云淡风轻 华文文学评论家王德威/文学或有一天变小众 但仍然存在 艺术家Bono Stellar/创作不只是在画布上 导演蔡明亮/不拍没兴趣的项目 坚守内心做电影 创作歌手Aki黄淑惠/不谈疗愈 用音乐拥抱情绪  
5月前
7月前
7月前
7月前
1年前
1年前
2022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已于10月6日揭晓,完稿时还不知道日本作家村上春树是否打破了陪跑多年的魔咒,尽管他本人从不在意这个锦上添花的奖项。 另一方面,由东亚村上春树研究会主办的线上讲座在当天如期举行,这次我有幸受邀主讲村上作品中较少人讨论的纪行书写及其艺术特色。 众所周知,村上除了写小说、散文随笔和做翻译,也出了不少纪行文集。最早一部是《远方的鼓声》,同年推出《雨天炎天——希腊·土耳其边境纪行》,其后是《终究悲哀的外国语》、《寻找漩涡猫的方法》、《边境·近境》、《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雪梨/悉尼》以及《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台湾时报文化将这8本游记合集出版,取名《村上春树旅行散文典藏套书》,据说市场反应不俗。 每个人对旅行的看法不同,旅行的目的也不只是为了看风景和吃美食那么简单。对于酷爱音乐和跑步的村上而言,他的创作灵感除了音乐,跑步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早在1999年6月号刊登在生活资讯杂志《BRUTUS》的特辑〈身体和文体的关系〉访谈中,村上就表示自己借由锻炼身体而形塑文体,呼吸的模式和节奏也随着跑步而改变,写作技巧变得灵动丰富。 他在过去的35年周游列国,去过很多国家跑全程马拉松,因而赢得“跑步的小说家”美称。曾经有人问他哪里的马拉松是他最爱,他毫不犹豫地说“波士顿”。 他把每一次行旅的所见所感写在随笔或纪行文里,可说旅行和他的创作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文学视角来看,他的文学语言是流动的,与日本传统文学不同。比如出现在《寻找漩涡猫的方法》的“小确幸”(微小而确实的幸福),这句充满醍醐味的用词霸占网络平台多年,甚至影响许多人的生活观。有人说这个用词仿自雷蒙卡佛的小说〈A Small, Good Thing〉。村上春树是100%的日本人,但他骨子里却是很美国的,他说他宿命地喜欢费兹杰罗、钱德勒和卡佛等美国作家。在语言上他一直寻求突破,自创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新语言。 在《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有这么一段话: “寮国到底有什么?如果事先知道那里有什么的话,谁也不会闲得无聊跑去旅行。去过几次的地方,每次都一定会有‘咦,原来还有这个东西!’的惊奇与发现。这就是所谓的旅行。”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一无二的东西。旅行的重点不在于去了哪里看了哪些风景,而是通过旅行得到什么。旅行虽有疲倦,但一定会有“什么”。透过村上趣味盎然的旅游书写,读者得以和他一同纸上漫游,发现隐藏在行旅中的流动语言,那是何等神奇的阅读经验!   更多文章: 叶蕙/浮过生命之海 叶蕙/酷日本是怎样炼成的 叶蕙/走过悲伤的旷野 叶蕙/聚散不由我,何处说离愁 叶蕙/鲸鱼律师的反击
2年前
2年前
2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