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邓丽君

山茶花,你说他的家开满山茶花,每当那春天3月,乡野如图画…… 注意起山茶花,是由于听到邓丽君唱的〈山茶花〉,歌如其花,淡淡清香,舒缓闲适、沁人心脾。 年末,同事佩华买了一盆130令吉的山茶花,花朵深红多瓣,看上去好鲜艳,她把照片放在群组里,美事美景,与大家分享,真的让我兴趣盎然。没料到,靠近新春了,我的妻舅进财,竟然也一口气买了两棵山茶花,摆在前院里,让我干巴巴地看,羡煞不已。 贵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七的山茶花,据传已有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唐诗“风载日染开仙囿,百花色死猩血谬,今朝一朵坠阶前,应有看人怨孙秀”、宋代“门巷欢呼十里寺,腊前风物已知春”,就证明了茶花盛开的情景。11世纪,山茶花已经出现在中国的瓷器和绘画作品中。18世纪,茶花自日本传至欧洲和美洲地区,成为世界名花。 我在花圃寻觅山茶花时,亲眼目睹其花连同花萼整朵掉落的情景,不像一般花朵一片一片凋零,这是它的特征。佩华一再提醒我,这花开的寿命很短,开了几天就凋零,你若真要买,就要有心理准备。听及此,我便犹豫起来。 年花开在我的心 毕竟,我并非对山茶花格外青睐,除了赏花,满足中国情结,聊以自慰,也看不出有什么别致了。就因为它是中国名花,我就要买下来,在家观赏和滋养它吗?它的价格确实昂贵,更何况我家已经挤不出空间来培植一棵花树。我又何必多此一举,贪得无厌? 多方斟酌后,我决定不买了。 然而,农历新年的跫音渐近,欲买山茶花的心,蓦地死灰复燃、蠢蠢欲动,尤其是看见对面家妻舅买回了两盆结满花苞的山茶花时。而佩华说,她买山茶花,就是等待着过年看它开满树,红彤彤地,喜气洋洋。 至终,对于山茶花,我还是静静远观,如暗恋一个心仪者,不想伤害她。因为我了解自己,给我一棵山茶花,会给我糟蹋而死,我那忙碌的生活形态,绝对会忽略她。 所谓花开花落,都是人生禅意。有花没花,都在于自己的心态。我虽然没有山茶花,但这个新年,山茶花的倩影和淡香,已经开在我的心,随着春风,给我美丽的期待。
2月前
6月前
有时去到一些办公高楼,办完事后,在等电梯时,若是周遭无人,我喜欢伫立在玻璃前,望着下方家家户户的屋顶,感觉一个时代又一个时代很快的过去,人们的灵魂也从那里飞远了。诗人曾说:“……我们便如飞而去。” 喜欢听妈妈讲述的50年代,那时大家邻里都未有电视机,那到底有什么节目可以天天追捧的呢?妈妈说,午后四五点,主妇们在厨房忙着切菜煮饭的当儿,大家像是约定了,一瞧到那位美美的女老师出现,大伙就停下来在窗口、门口,等着看她今天穿的是什么款,是什么样的搭配。有时无意中被她发现有人看自己,她也会颔首微笑。妈妈还说,下雨时她撑的伞,也一样搭配,像是雨中一朵花。(我在想像,别人撑的伞不是旧了就是伞骨歪了,都摧残得褪色破旧。) 美美老师除了教育孩子,她回家的路途,还是妇女们现场直播的午后节目。 而男人的欢乐呢?是晚饭后到咖啡店,那时有咖啡女陪坐,没有提供酒的时代,只有咖啡女谈心说笑。妈妈说:“白天咖啡女来工作时穿着普通阿妈衫,很是刻板。到了晚上,换了高跟鞋与裙子的打扮,走起来摇摆像一尾鱼。”又说:“那家的咖啡女漂亮呢,那家就更旺。” 一九六几年,那时我们住在大街店屋的楼墙快要倒塌了,只得赶紧找个地方搬。新搬的地方是一栋大楼,上上下下住了六七户家人。除了房间,没有厅,只有长长的大走廊。有人要开生日会,开了音响喇叭声,熄了灯,就在那大走廊,仿如灯暗了的夜总会舞池,男男女女跳着舞着。在这样的年份,大家似乎都懂得不多,没人有大知识大智慧,只需肚子温饱,身体快乐。 70年代,开始翻阅《学生周报》;总觉得里头有许多真心话,俏皮话,特别是编者们的回复。编者作者读者,个个年轻年少打成一片。里面常介绍外国电影,那令人响往的巴黎,还有杜鲁福。那时中国出版大大本的期刊,封面总是阳光普照,脸色红润的农民,这真不像我们这里的世界。我还是每周寻找《学生周报》,这刊物穷得连封面也永远是单一颜色,这样的简单,十六七岁的我们各有幻想美梦,梦里一色亦无妨。 80年代各有各精彩 走到80年代,愈来愈前进了;喝啤酒已不是男人的专利,记得有女子在杂志写专栏,名为:“喝黑狗啤的女郎”,女性更是昂首独立。那时杨紫琼还没红,在比赛中被选为杂志封面的冠军,后又在大马小姐夺冠,就这样进了电影圈。这时候的港台作家,也都活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亦舒发奋半工半读去了英国,三毛流浪的风在吹着,林燕妮的文字与风华也在绽放。真的各有各精彩。 感觉一切繁华都在眼前,我们的未来一片光明。 可是到了90年代后,是疲惫了吗,是一切都飞远了吗。记得那时听说林青霞拍戏至半夜也不知为何哭了,后来就嫁了人,且不是有情人终成眷属。而邓丽君愈来愈洁癖,常戴自己的手套,带着法国小男朋友,嫁也不是,不嫁也不是,都累了,憔悴了。连戴安娜皇妃“从此与王子过着幸福的日子”也没了。张爱玲住得像在雪洞一般,也死了。 真的是意兴阑珊的年代。 最近翻杂志,很厚重的一本,许许多多的广告,护发护肤美甲,保健营养养生,从婴儿的奶粉至老年人的奶粉,头到脚,小到老,千万种的物质,生活也是重甸甸的,感觉活着是飞不上了,唯等离开身体后。
7月前
林燕妮与黄霑那十几年的一段情,总觉得不是才子佳人的故事。像是少了些什么?虽是那么的风光明媚,但仍有其不安。黄没与原配离婚,黄再次情叛,自此至死两人不再见。 没想到2018年林燕妮也告别红尘。这个作家几十年来,一直有着不同的印象。她与黄霑,是女高男稍低的合框照。她与林青霞等人外游。她与陈百强是知心好友。她穿刘培基的设计上台颁奖,不然就是领奖。中年后她染了棕发,一次刘海呈深浅两色的线条。后来追求心灵的宁静,在一个佛堂穿着袈裟。除了文章,出现在人前的她姿态常有不同。 记得那年我独沽一味看亦舒。某次与编辑见了面,她说,你不妨看看这人写的。咦,这人写的没有亦舒的利落泼辣,却有一种开阔,客观而不那么人云亦云。于是林燕妮的杂文、小说一本一本的买;封底必附有她的美照。 她年轻时真的是斜杠人物。在电视台工作,幕前又幕后,又写综艺节目主题歌,写了专栏又写长篇,后来创立广告公司,又常出席各种酒会波场,上上下下里里外外,香港的繁华像是集于她一身。 她独立自主,处事干练果断,但心中仍有一片温柔处。她寄的稿子有香水味,而她的办公室竟然是粉红。她唇上有一小点的痣,女人唇边长痣又多了一份风情。 风华正茂也会走向云淡风轻。女作家的人生似乎都充满剧情——她读冷门的遗传学,很年轻就结婚生子离婚,进入电视圈,与已婚黄霑爱与不爱,婚与不婚,再经情变。期间仍然迈前,选修中文系。之后经历两个弟弟不敌癌症及母亲相继离世,寻求的是心中的永恒。精彩的人生,回眸时,她说,来生不想再做林燕妮,累。我想,情伤最累。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1】迈克/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2】张爱玲/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3】亦舒/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4】邓丽君/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5】刘文正/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6】林燕妮/余棋华(新山)
8月前
听小邓,那男歌手又听谁的?那个黄兄哭腔唱着:“我们的过去,我们的情意……”那是我姑妈的最爱,年少的我还没有太多的过去,不想学哭腔。之后出来的是这位青山,也是一座山,稳稳的站着唱着,是没什么不好,只是迷不上。 那时期男人剪发多了一种选择。可以不去印度理发室,可以不去阿伯阿叔理发室,可以到比较现代化的Unisex saloon,里面的理发师多为年轻女子,她们都在听一个男子的“诺言”,那是刘文正。 这样的唱腔有点怪,听久了却也觉得很自在。之前的男歌手唱得一板一眼,站出来就是那么站着,再也没什么了。我们却从不知道刘的出场是怎样的——戴帽不?有围巾不?身上是红是黑是什么颜色,是海军装,是风衣,是礼服还是轻装,永远不让你猜着。 唱抒情曲,他会用他多情的眼神杀死你。唱快板,扭几下迷倒你。刘的红,在于那年代几乎男男女女都听他。他没有绯闻也没有地下情,因为他是她们的。我们男生希望身形有他的高度,五官若能像他就更好了,最好还能像他一样迷倒女生。男歌手的卡带我只买他的。 我要亲眼见大哥哥 他巡回演唱要来新山这一站了。与杂志社通报一声,我要去采访,亲眼见见这大哥哥的模样,要听他说了什么话,要去感受他。 在酒店的大厅等着。一群人从电梯出来,就这样的走出来,我觉得他像是一个贵族或是一个王子,一身蓝,周遭没人托着他,他却好像被托着。我走上前,旁人稍排开,我是不是该跪下拜见呢。 我在大厅的一角,开始与这巨星访谈。最记得我问他的优点与弱点是什么时,他说:我的优点是我知道自己的弱点。我又问:那弱点呢?他促狭地说:我的弱点不告诉人,哈哈。 夜晚去他演唱的地方,闹哄哄,我没记下什么。他是大众的。一周之后,杂志刊登了这篇采访,而出现的大题,天啊,编辑出了这样暧昧的大题——我与刘文正的一段情。(此情是什么情,吓得我。)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1】迈克/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2】张爱玲/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3】亦舒/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4】邓丽君/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5】刘文正/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6】林燕妮/余棋华(新山)
8月前
小邓十几岁出道就那么红,她活泼,可爱,甜。我不怎么喜欢。我自觉孤傲,不喜一窝蜂,冷眼旁观。这种青春洋溢,甜到腻,很快就成为过去。 之后对她刮目,她去了香港,粤语不行后来也行。去了日本,再次提升自己,不久却发生假护照风波,面对林林总总的磨难,能够继续前进,带着一种坚毅的温柔。 那年第一次守候在酒店外看明星。她穿着红色热裤与T恤,从酒店的电梯走出来,样子清纯,那是她初到东南亚的时期。 第二次是10年后,她容光焕发办了巡回演唱会,外头有许多猜测,这次演罢可能就要结婚。她的演唱会在中段必然步到台下,与观众贴近。我从很后的座位赶紧去到舞台前,与她握个手。她着了露背装,也真的热,见到她背上的汗珠。那晚她的发型是那种爆炸装,不明的我,在想着是真发还是假发。 感觉一切都那么美好。红也红过了,风波也平息了,婚也快要结了。 有一次翻到一页评论她的面相,是如何如何的平步青云,又如何如何的幸福美满。是么是么?后来婚吹了。她的俏皮风趣渐渐收了,带着一点点的落寞……无言独上西楼。 法国小男生的出现或许带给她些微的快乐,只是青春已逝,只是她将来可以为他生子么?可以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么?未来的一切并不像歌唱事业那样可以掌握。 或许开心的离去也算一种美,或许没到老死也是一种永恒的传奇。在泰国开心地度假,来不及告别也没准备告别而告别——我们的经典,小邓。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1】迈克/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2】张爱玲/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3】亦舒/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4】邓丽君/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5】刘文正/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6】林燕妮/余棋华(新山)
8月前
年少时,写了好几篇老妈子,我妈不是冰心的妈。与亦舒对母亲的态度也相似——不是客气就是生气。客气时用一种客观看妈妈的喜与怒,生气时就主观的写之发泄。后来惊觉,数年来写了4篇亦舒,而写我妈仅有3篇,超越生我之母。 见真人亦舒时,觉得她的背不是那么直,或许是长年每日清早伏案写作两小时。她不怎么化妆,白皙,直发。 她文章的前一句普通,接上的后一句常常才是重点。比如——忍无可忍,重新再忍。忍无可忍,那不就一刀两断么?不就一拍两散。她是反高潮“重新再忍”。另一句——思想消极,行动积极。咦,思想消极不是行为也消沉么?不是的不是的,人还是要活,还要好好活。 喜爱的女星是林青霞 记得一次她遇上笔战,起因是香港人说的煲电话粥,她与另一女作家谈了许多名人的八卦,也免不了她的心直口快,带着许多的加料调侃,全被录音下来。或许是亦舒不该,但那女作家更不应如此。我说那女作家不该姓白,因为心是黑的。我这里看不到香港报刊的笔战烽火,只知她被围攻,这也包括林燕妮。林燕妮身形较高,亦舒似乎如是形容——像是男人反串穿了女装。 她熟络而常通电话的女星是方盈(小说《我的前半生》就以方盈为蓝本),她爱得死去活来的男星是岳华,她喜爱的女星是林青霞(劝林勿修眉),还有之前的何莉莉(劝何勿除眼下的痣)。一次,无意中发现她也喜欢邓丽君,小说插段小邓的歌:“……丢进河里,埋在土里,让我俩永远永远的忘记。”那时她情伤赴英留学,在他乡听了邓柔软且绵绵的歌,想必也觉疗愈。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1】迈克/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2】张爱玲/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3】亦舒/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4】邓丽君/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5】刘文正/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6】林燕妮/余棋华(新山)
8月前
受了迈克的影响,我开始购买张的书。不敢说自己是张迷,因为张迷也是一个很高的位置。 一开始在书局买张爱玲的书很容易认着。张爱玲的书封面是同一系列的不同颜色与设计。是作者的心意么?还是设计者很明白作者的心?《流言》的封面是靛蓝色的天出现了月亮(一如她在一篇序里所说——开个窗口见到蓝绿的天与月),《怨女》是黄底浅白的月,《传奇》是湖青色升上的月。都有月亮,但,没有半月弯月。年轻时的张身形瘦削,脸庞却不小,也像月一般。她经常描述月——蓝色的月光、30年前上海的月、柳原与流苏在饭店里对着不同窗外的月。 十几岁读张觉得好,但是中学里没有人读张。华文老师也不认识她,都在鼓吹五四。寂寞的17岁是没人懂的寂寞。中学毕业前,华文老师还要学生写篇论文,我竟然写张,应该是没拿什么分数。 中国人对老的观念太落后 那天翻旧杂志,看到《明报》月刊在90年代也出过一期张的专辑,刊了十几个名家的评述。最记得於梨华写的一段——她送机之前,与张去了间小咖啡室,张不点咖啡饮料,而是香草冰淇淋苏打,非常愉悦地享受,吃罢闭目养神。於梨华想问的都吞进肚里,张这种自在很似现代版的王菲。那期的封面算是很经典的一张,就是张爱玲只手叉着腰,低眼俯视,真的是俯视尘寰,看罢众生。 张的作品那时是一年左右才有一本出版,一年365天这么长,必须天天有的看,不然精神空虚,无以填补。于是天天有的是亦舒的连载,每一周也有数篇短文。啊亦舒也喜欢张,对张贫嘴一次〈相见欢〉,那是张后期的创作。里头有一小段写说棉袍像彩鳞的蛇盘着,又有形容走路鹅行鸭步与鸳鸯;下来又有描述鹅蛋脸,以及咸鸭蛋透出红影子。亦舒评说这段仿如进入动物园,又像吃泡饭。亦舒不赞同张的复出,又用了一个比喻——有如摩西再生显灵吓坏人。这形容让人喷饭、抵死。 宋淇传了这篇文章给张。对于自己中晚年的复出,张淡淡的回应,也轻轻扎了一针:“中国人对老的观念太落后,尤其是想取而代之的后辈文人。”这样的两句话也真够玩味。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1】迈克/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2】张爱玲/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3】亦舒/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4】邓丽君/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5】刘文正/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6】林燕妮/余棋华(新山)
8月前
年少时总觉得自己像海绵,要吸啊吸。哪里有我的精神营养素?翻看几期的《学生周报》,看到里面有个“Our Way”。这样洋化的专栏名,中译反而八股。里头是两个青年人写同一题目,各有其观感。他们好像咱们的大哥哥,年岁在我们前面三、五年,就常看他们说了什么。那是雅蒙与迈克,啊连笔名都西化。 雅蒙似乎维护迈克,什么可写什么不可发表,都由他把关。 迈克,那个张迷的迈克、杜鲁福迷的迈克、钟妮米朽迷的迈克。 他们常有机会看那些文化协会放映的电影,生活的场景都很悠闲写意,一些小烦恼小挫折写出来也很诗。你说你说,年少的我们怎能不艳羡呢? 被作者们喜欢的作者 迈克没写“Our Way”后,在《蕉风》开始另一专栏“轻描集”。这次是写得更自在了;每月一期的专栏,写四五个题目,一个题目短则百余字,长则三五百字,那么大的自由空间。《蕉风》算是重文艺,那些大文豪的中译,那些本土的乡土,长诗短诗,小的我一翻,先找“轻描集”。 那时发现许多小读者都喜欢他,而后来又发现许多大小作者也喜欢他。被作者们喜欢的作者,也算是魔高一丈的等级。 “轻描集”写得短,他写得长的是什么呢?那就是这位张迷先生写的张。论张爱玲的第一炉香、倾城之恋、桂花蒸阿小悲秋……那时期在《蕉风》写最多张的论述就是他。 后来他出了国,听说他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了书,后来听说在香港中译西片的字幕,后来不知在哪里听到有人这么评价他——迈克的文章受张之影响,却成功另创一格。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1】迈克/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2】张爱玲/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3】亦舒/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4】邓丽君/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5】刘文正/余棋华(新山) 【六日情/青涩年少迷了谁 06】林燕妮/余棋华(新山)
8月前
8月前
9月前
12月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