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阳光

2星期前
1月前
2月前
“幸福是需要努力的”,它好像是一个既定的事实,也是大家默认的规则。但我总是在想,这个规则好像哪里怪怪的。为什么幸福就不可以唾手可得呢?为什么幸福就不可以不劳而获呢?为什么幸福就不可以像每天早上看到的太阳一样,我什么都不需要做,太阳还是每天都会在宇宙中炙热的发亮呢? 也许有人会说:“因为这个世界上本来就没有不努力就得到的幸福啊。”对此我模拟了几个情景,推论出“幸福需要努力”的这个规则,好像是人自己“作”出来的。 试想以下几个情境—— 远在几十万年前,有两个可爱的原始人。有一天,他们在明亮的早晨睁开了眼睛,看到了耀眼的阳光。两个人不约而同说了一句:“哇,今天的天气好好哦”,看着明媚的阳光,他们顿时觉得好幸福。 故事结束。 幸福原本可以只是早晨的一束阳光。当然,如果有人觉得睁开眼睛也是一种努力,那么原始人也可以试着赖床,那么他们的幸福就是睡到自然醒。 这时,肯定有热心的读者跳出来,吐了一口口水,大骂道:“这是什么垃圾故事!这两个原始人会觉得睁开眼看到阳光很幸福,那肯定是他们已经解决了自己的三餐温饱!吃不饱饭哪来的时间看太阳?” 于是,就有了第二个情境。 很久以前,有两个可爱的原始人,他们在明媚的早晨睁开了眼睛,突然他们都觉得自己的肚子很饿。于是,他们站了起来,伸手抓了树上的两颗苹果,填饱了肚子,顺便看了一下日出,顿时觉得好幸福。 故事结束。 热心且热血的读者又跳了出来,大骂道:“世界上怎么可能有这么好的事情,这么刚好身旁有一棵苹果树,还这么刚好结了两颗苹果?” 我觉得有道理,因此对这个情境进行了一些修改。 于是有了第三个情境。 几十万年前,有两个可爱的原始人,有一天,他们睁开了眼睛,觉得好饿,可是他们又懒得觅食,于是原始人A就和原始人B说:“不如我们今天进行16小时断食法吧!” 原始人B愉快地同意了。然后在他们躺着耍废时,一只兔子莫名其妙地撞上了他们旁边的树,死掉了。这两个原始人就把兔子烤来吃。 看到这里,读者们开始兴奋地说:“你看你看,守株待兔的故事,不就正说明了这种不劳而获的侥幸只会出现一次!你说说,过了今天,这两个原始人不出去觅食,他们要怎么填饱肚子?” 然而故事还没有结束。 用兔子填饱了肚子的原始人安稳地睡了个好觉,又进行了两天的16小时断食法后,终于在第三天面临了生存危机。那就是……兔妈妈带着自己家中的16名孩子来为自己撞死在树上的孩子报仇。 于是,这两个原始人深思熟虑了一番后决定,把这16只中的15只兔子都杀了,拿来做成腊肉,剩下的一只让它回去向族人报信,让它们再来报仇。至此,这两个原始人接下来的一个月都过上了每天看着太阳吃腊肉的幸福生活。 故事结束。 读者:“……” 越来越难感到幸福 好吧。其实写了这么多,我也明白这些故事属实牵强且无厘头。可是就算如此,我们也不能否认幸福它原本可以只是一缕阳光,一阵风,甚至是树上的两个苹果,对吧? 我理解幸福需要付出一些基础的努力,可是现在的我们好像付出了远超过基础线的努力,却依旧觉得幸福需要更努力的去争取。是幸福变难了?还是我们的幸福接收器故障了? 我觉得现在的故事肯定是从这种情境里演变来的: 从前的从前,有两个可爱的原始人,他们睁开眼睛,觉得肚子饿了,顺手摘了两个苹果,原始人A一边看着夕阳一边吃着苹果,他觉得好幸福;原始人B则是一边吃着苹果,一边想着:“如果把苹果的核种在地下,等苹果树长了出来,我们就会有无穷无尽的苹果吃。” 于是,原始人B带着原始人A,在那之后的每一天,他们每吃下一颗苹果,就种下一棵苹果树。 日子一天一天过去,他们还是每天吃着苹果,看着太阳。这时,原始人B说:“我觉得,只是单纯的看着太阳好像少了点什么,我们去找一些花来,种在这里,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又看太阳又赏花,就会更幸福了,对吧?” 于是,他们走了几百公里,终于找到了一朵玫瑰,又往回走了几百公里把这朵玫瑰种在他们每天看太阳的地方。 日子又过去了许久,原始人B又说:“只吃苹果太单调了,说不定吃马铃薯可以更幸福。” 于是,他们又走几百公里把马铃薯带了回来种在地里。那之后他们又种了玉米,种了番茄,种了小麦,却再也没有好好地看过一次太阳。 直到有一天,原始人B对原始人A说:“听说1000公里外的地方有一条河,只要用那条河的水浇灌我们的耕作物,它们就会越长越快,越长越多,我们就会越来越幸福。” 听了原始人B的提议,原始人A看着眼前满满的耕作物,这一次,他终于拒绝了原始人B的提议,说道:“可是我们已经有那么多食物了。” “只要有一场暴雨或者龙卷风袭来,我们的耕作物就会全都毁掉,我们就没有食物了,我们就会变得不幸。”原始人B依旧不死心地说道。 “那到时候我们再去找下一棵苹果树就好了啊,”原始人A依旧坚持自己的想法。“我们只有两颗苹果时也很幸福。” 原始人B失望地摇了摇头,转身拿起了一把刀,咔嚓就把原始人A给杀了。因为即便他们彼此所说的未来都有可能发生,原始人B也更愿意相信暴风雨来袭的厄运比找到下一棵苹果树的好运更有可能降临在他们的身上。 于是,人类的世界只剩下原始人B。 而我觉得,人类的故事就是这么开始的……
3月前
我喜欢芙蓉花,我爱它的清新淡雅,纯洁与柔和的气质。它那层层叠叠的花瓣,柔美秀丽,给人一种生命饱满、精彩多姿的感觉。芙蓉花也象征着富贵吉祥,有些更把它形容为高尚和纯洁的君子。 也许是知道我酷爱芙蓉花,不知何时老伴在屋前花园里,种上数棵芙蓉花。在他细心的栽植下,它繁茂的生长花开。每天早上我在花园里漫步,看着那几棵芙蓉花,绽放着红的、白的、黄色的等花朵,在晨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鲜丽多彩,令人心旷神怡。兴致来临时我会把几朵艳丽的花儿剪了下来,摆在客厅里慢慢欣赏,添加点生活乐趣! 有一回好友到访,我兴高采烈的把这美丽的花朵介绍给了她。好友不禁一笑轻声地对我说:这不就是“打老婆花”吗? 原来芙蓉花还有一个典故:话说有一对夫妇,一天夫家的亲戚过世了,丧事当天丈夫刚好一大早有事先外出。妻子出门时,碰巧看到门口有朵洁白秀丽的花朵,于是顺手把它折下插在头发上,心想这白色的花朵,正适用于丧礼。中午时抵达了亲戚家,哪知与丈夫一碰面时,就莫名其妙地给赏了一个耳光。原来那朵花在这时分已从白色变成了粉红色。“打老婆花”就此被传开了! 是的,在芙蓉花中,有一品种被称为“醉芙蓉”,它那白色的花瓣会随着阳光与温度的上升而产生变化,一日三换,因此也被称为“三醉芙蓉”。很多时候,早上当我看到了这白色的花朵,隔三两个小时我会再去观看它颜色的变化,观赏它从早晨的洁白慢慢进入中午的粉红,直到午后的深红色,以满足心中的好奇与盼望。偶尔我也会一早就把白色的花朵剪下,直接放入冰箱里,等到晚上或隔天再拿出来,慢慢欣赏它颜色的变化,在梦幻中感叹大自然的神奇与奥妙。 芙蓉花本属木槿植物(Hibiscus),适合温热气候,对土壤要求不高,栽种也颇容易,只需将枝段插入土中,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如此奇妙易种的花木,加上那有趣的故事,这“打老婆花 ”你栽种过吗?在这一片喧嚣、争权夺利、乌烟瘴气的日子里,不妨一日三换赏花去吧!
3月前
5月前
5月前
6月前
〈雨一直下〉 我不需要这冷雨 告诉我远方的战事 电视荧幕就在眼前 却勾不起生活的热情 太阳的温度在被窝里 孵化不了梦境的激情 雨一直下,天要塌了 我不需要雨的施舍 我不关心龟裂的稻田 冰橱里的食物足够 过上一周无聊的生活 然后到霸级市场补货 跟着长长的人龙排队 扫描会员二维码,刷卡付款 不管晴天雨天,雨水 不会从天花板飞流直下 而现在,雨一直下 天花板嗷嗷怒吼 室内的雨声和室外不同 就像远方的战火只是媒介的接触 我的耳朵可以接受屋顶的痛呼 正如眼睛看见了炮火下的废墟和难民 它们都在那里,我在 这里,中间隔着 一层雨,是的 雨一直下,天塌下来 我仍会醒在阳光灿烂的梦外 〈今天阳光正好〉 今天,阳光正好 像烤熟的地瓜 光射出香甜的形状 不迟不早 醒过来,刚刚好 皮肤慢慢适应衣服的掩盖 思绪裸露在橘子色的天空里 被反复无聊地解读 可是呵,阳光还是正好 正好赶着去踏青的我 阳光随我到脚步走过的 每一寸时光 青春搁在足迹后渐渐被遗忘 前方还有更高的山头 曙光在那里引领 荆棘在脚下展开 有些伤口鲜血正在凝固 有些溃疡组织正在溃烂 疤痕是时间以外的伪证 从那里回溯到脐带 断开的切口,人生 光与影,命和运 就此切入 〈与风的对话〉 滚动的绿浪记录了你 淘气的玩闹 留下身后一地的玩具 我总是不厌其烦在收拾 用雕塑维纳斯的眼睛 看进去你的内心 绿啊,绿在抖颤 你是否知道此刻我在 故将惊喜和羞涩注入一切 可以显形的地方 那是你对我说的体己话 我绞尽脑汁回应 张口吐气,将自己的气息 慢慢,满满 与你,融为一体 〈告白的云〉 越过天空的自我界线 就可以向全天下宣告 对我的仰望 来自地表一棵棵迎风伸展 用抖擞的叶子们发表 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说者 趁风在歇息 海在闭气 山在凝神 我变幻了一千种形态 只想演绎一种心情 在蓝色遐想的画布上 标下星光绚烂的白色记号 用一个又一个岛链 完成包围你的爱 像上帝在抽烟 突然打了一个喷嚏 〈雨树〉 一树擎天 它是从土里引燃的绿色核爆 阳光切碎成无害的尘埃 天空和云 是在叶子间偷渡的空隙 时间的流动被年轮记载下来 若不幸一语成谶 被拦腰截断的树身,木屑飞溅 细叶代替了泪滴,涓涓而下 树的死亡 是炭的新生 然而,雨树作为树 不怕在大雨中倾倒 不惧在狂风里折枝 擎天之志 它是从地底长出的一把巨伞 若不幸倒下 也永不闭合 相关文章: 孙天洋/关于“我”的诗 孙天洋/我写着白面包的诗 孙天洋/诗三首
9月前
那天,我在我家组屋外的巴士候车亭与一位妇女闲聊,聊起现在很难找到番石榴叶。因为我很想找一些番石榴叶,放入一锅水去煮,再加入一撮盐,待水稍凉,我要把脚浸在番石榴叶水中。我的脚趾间感染了霉菌,又痒又刺痛,浸在温和的番石榴叶水中是治疗香港脚的土方。 她告诉我,对面组屋篱笆外的石壁就有一棵番石榴树。我每天从家门口走出去,在候车亭上下巴士,往返的路途只是家里和候车亭,始终把对面石壁上的植物当作毫无价值的次等丛林,从没注意到丛林中有一棵番石榴树。 经她一提醒,我越过马路,沿着人行道一边走一边寻觅,终于在丛林中找到了那棵番石榴树。石壁上没有土壤,可是大自然界中的植物是王者,不管野草,不知名的树木都在争取生存的机会,包括这唯一的一棵番石榴树。 当年,鸟儿不知从哪儿吃了一颗番石榴,连种子也吞下,种子随着鸟儿的粪便,掉在石壁上的缝隙里,种子吸取了阳光雨露,终于萌芽,成长了。它的根早已扎入石壁,枝桠的圆周最少也有30公分,猜测它可能在这石壁上挣扎生存已超过10年了,尽管生活条件恶劣,它仍旧充满活力,枝叶茂盛,树梢间绽放花序,还结了不少果实。 番石榴树是一种灌木/小乔木,长得不高。我用雨伞把一些较低的树枝勾到身边,另一只手摘下一些番石榴叶,准备带回家去,洗干净后,放入一锅水中去煮,再加入一点盐。待水稍微凉后,拿来浸脚。我真是懵懵懂懂,在这儿住了几十年,竟然不知道对面石壁上丛林中有一棵番石榴树。
10月前
11月前
你能“种”太阳吗?你能把太阳当作一颗种子种在泥土里,让它开花结果,长出许多太阳来吗? 的确有一首儿歌是这么唱的。 住在深圳的女儿和女婿,时常播放〈种太阳〉这首儿歌给外孙女听。我是在去年尾,在他们那里第一次听到这首歌,觉得非常有趣。 这首歌的歌词充满童真幻想,旋律活泼优美,再加上它以清脆纯真的童声演绎出来,实在动听。当时不足4岁的小外孙女对它百听不厌,也爱跟着哼唱。 〈种太阳〉的歌词全文如下: 我有一个美丽的愿望 长大以后能播种太阳 播种一棵 一棵就够了 会结出许多的 许多的太阳 一颗送给 送给南极 一颗送给 送给北冰洋 一颗挂在 挂在冬天 一颗挂在晚上 挂在晚上 啦啦啦 种太阳 啦啦啦 种太阳 啦啦啦啦 啦啦啦啦 种太阳 到那个时候 世界每个角落 都会变得 都会变得 温暖又明亮 初次听到这首歌时,觉得“种太阳”这样天马行空的幻想非常有趣,但同时又觉得很可笑,地球的上空有一个太阳就够了,要那么多太阳岂不热死人?女儿提醒我说,这是一首儿歌,你不能以成人的思维来解读儿歌! 啊说的也是,既然我能接受“种太阳”这样的画面,何不延伸下去,感受一下“种” 出许多太阳的喜悦,而且还要爱心满满地把这些种出来的太阳送到有需要的地方,让所有人都能分享到温暖和明亮。 换了个角度来解读,我这个做外公的也和外孙女一样爱上了这首歌! 后来我上网搜寻了一下,才发现原来这首歌的来历其实很不简单。 〈种太阳〉的作词者是一位来自东北农村的小女孩,名叫李冰雪。1986年,当时只有10岁的李冰雪创作了〈种太阳〉这首诗。由于东北农村的天气非常寒冷,她通过这首诗,以天真有趣的笔调表达了她对温暖阳光的渴望,同时也希望全世界都能充满温暖和光明。整首诗抒发了小作者的童真和美丽幻想,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寄望。在漫长寒冷天气中生活的人们,是多么渴望能享有温暖的阳光啊!这是生活在热带地区的我们无法感同身受的。这篇作品被收入了金波主编的《中国小诗人诗选》里。 结出许多许多的太阳 后来,作曲家王赴戎和徐沛东为这首诗谱上了曲子,遂成了这首悦耳首动听的〈种太阳〉。这首歌在2004年入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纪念之“百首爱国主义教育歌曲”。 每次听这首歌,我都会对歌中的意境有所感动,一边聆赏一边随着歌声想像……希望能够种下一棵太阳,一棵就够了,因为它会结出许多许多的太阳,然后把种出来的太阳挂在寒冷和黑暗的地区,供大众分享,“到那个时候,世界每个角落,都会变得,都会变得温暖又光明”! 你也来听听这首〈种太阳〉吧!
12月前
同样是坐在风扇下,翘着二郎腿,盯着播放着剧集的电脑屏幕,可美滋滋地抱着零食,惬意地追剧,和无精打采、两眼无光地盯着屏幕的状态却是截然不同。相信每个人都曾如此,明明不累,但就是打不起精神,感觉浑身软绵绵的,甚至连走出门去给自己买个饭的力气都没有,任凭自己饿扁。我想,此时此刻,比我的肚子还空的,是我的灵魂吧。 胃空了可以吃饭,手机没电了可以充电,那灵魂没有力气了怎么办呢?也可以充电吗?大家都用过哪一些方式为自己的灵魂充电呢? 看剧是我的方式之一,这就是为什么会出现开头那一幕。看剧能把我从当下的精神状态抽离出来。除此之外,剧里的故事,也往往给我带来一些感触和启发,帮助我找出灵魂的裂缝,又或是,给我的灵魂打上一剂元气。 在此之前,我还努力睡了一觉,睡饱睡满。睡觉一向是很好的充电方式,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睡饱之后,一般就能够好很多。至少,是一个好的开始,是元气的基础。 挖掘自己新的喜好 再来,当然就是要好好吃一顿啊。虽然依旧垂头丧气的,但最后我还是硬拖着狼狈邋遢的自己,好好地洗了个澡,换上一身干净的衣服,准备出门去吃饭。我发现,在我洗了个澡出来后,干净气爽的我又好多了。 就是去吃了个饭。走在路上的时候,感受到阳光、微风、青草香,还有静谧且辽阔的蓝天。有了目的地的人,走在路上都有了精神。饭还是如往常一样,没什么特别,闻起来香香的,吃起来暖暖的。 后来啊,我又去了超市,把我重新安排好的日常杂货给买了,像是两大袋苹果、两排牛奶,还有一整盒鸡蛋。 最后,我最重要、最离不开的充电方式就是——听音乐。是啊,在我的生活里,有大半、大半的时光都是被音乐治愈的。 每个人的充电方式都不一样。这是我的充电方式,你的呢? 其实啊,我的这些充电方式,也不是每一次都奏效,总有它们失灵、匹配不上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我接触新事物、做一些自己平时不会去做的事情、发现自己的更多面、更了解自己的时候。我会挖掘到自己新的喜好和非喜好。我会更认识自己,同时,更认识这个世界,因而更懂得如何照顾自己。 休息好了,恢复元气,又是一个充满力量、温暖、可爱、快乐、最喜欢自己的小太阳啦!
1年前
从7岁到70岁,过年给我的感觉就是“香”。 小时,看着墙上的日历还剩薄薄的一小叠,不禁窃喜,几个小屁孩忍不住欢欣的心情,拗着手指算着过年的日子。一天放学回家,看到番石榴枝桠间拉着长长的绳子,挂着白白的布蚊帐,散发出“哥士枧”肥皂特有的香茅清香,忍不住和弟妹们转进转出玩捉迷藏游戏。 母亲趁小孩不在家,用长竹竿绑着竹叶,香茅,柚子叶和一些不知名的枝叶把屋里屋外墙上的泥尘蜘蛛网打扫干净;傍晚时分,把煮饭时特地留下的炭火装进一个瓦罐,撒下从印度店买的“干蒙烟”,顿时冒出一阵滋滋响带出奇香浓烟。母亲提着瓦罐,非常有仪式感的把屋里各角落,床底下,炉灶下烟熏一遍,务必要把藏着的蚊子蟑螂壁虎赶尽杀绝。当晚,睡在经过暴晒后被母亲拍打得松蓬蓬,满满阳光气息的枕头上,吸着蚊帐传来的淡淡香茅味,还有床底下的“干蒙烟”味,不一会儿便打起鼻鼾了。 终于等到母亲“出粮”了。母亲到杂货店“打年货”。母亲又嗅又摸慎重的选了腊鸭腿,腊肉和两孖腊肠,打算在除夕煮香味扑鼻的腊味饭,最重要的是多买了一干冬米作“打米饼”用。母亲把一撮一撮的米放进大铁锅慢火炒至金黄色,大米的焦香弥漫在厨房空间。摊凉了的米放进大桶里,放在地上“打地气”数天后送到村子里“茶粿婆”家请她帮忙磨成米粉,然后才慎重其事的“打米饼”,母亲说打过地气的炒米吃了不会发热气。 浓浓的甜甜的年味 打米饼可是邻里间的大工程呢!需要人手帮忙把冷却后的糖浆和米粉混和,用双掌搓啊捏啊,成团后放进木制模具里用玻璃瓶碾实再翻倒出来。一个造型类似月饼,体积却薄得多的米饼被“打”出来了!母亲小心翼翼把米饼排列在托网上然后放到屋外铁灶用炭火烘至焦黄色,便大功告成。 新年前通常先蒸“圆笼粄”,俗称“年糕”,经济条件不好或人口不多的家庭会三几家人合股,在门外架起大大的炉灶用木柴通宵达旦地蒸。过后炉灶里的炭火便成了烘米饼的烘炉。这时,这里那里到处是一片浓浓的甜甜的黏黏的香味,啊,这就是所谓的年味吧! 除夕,母亲割了菖蒲,香茅,柚子叶煮水,让我们把身上的污秽不洁洗涤清洁。从桶盖间冒出的氤氲香气振奋了身心。换上沾着樟脑丸的新衣,七手八脚地在仿佛被烟熏的黑板墙贴上还隐约带着墨香的春联。啊,新年来啰! 餐桌一大盆的红枣金针香蕈炆火鸡肉配腊味饭,那可是等了一整年才有机会大快朵颐的佳肴吔!还有每人分得小半杯的“卜水”,甜甜酸酸香香的,得慢慢品尝呢! 到了今天的新年,香味还是充盈着空间。烧烤肉干的油香味,烘焙年饼的甜香味,柑橘特有的香味,烧腊味,供摆设的年花味,香味无所不在。在在是藏在我鼻腔的年味,幸福的气味!
1年前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