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骗案

2月前
(新加坡18日讯)新加坡警方公布2023年诈骗和网络罪案数据,骗案有增无减,从前年的3万1728起增至去年的4万6563起,骤增逾46%,总诈骗金额高达6亿5180万新元(约23亿0792万令吉)。 《新明日报》报道,警方今天公布去年的诈骗和网络罪案数据,5万0376起案件中,诈骗案占了92.4%,共4万6563起,比前年的3万1728起,增加了46.8%。 十大骗案类型中,求职、电子商务、假冒朋友电话、钓鱼和投资骗局,是去年的前五大骗案,占去年十大骗案的85.5%。 其中,求职骗案在所有诈骗类型中数量最高,共9914起,比前年的6492多了52.7%,总金额也比前年增长15.6%,逾1亿3570万新元(约4亿8049万令吉)。不过每起案件中的损失金额从1万8089新元(约6万4050令吉)掉至1万3692新元(约4万8481令吉)。 涉案金额最高的则是投资骗案,去年损失高达2亿0450万新元(约7亿2410万令吉),比前年的1亿9830万新元(约7亿0215万令吉)多了3.1%,数量从前年的3108起,上升至4030起(29.7%)。 假朋友电话诈骗是增幅最大的骗案类型,从前年的2106起,增加到去年的6859起,暴增225.7%,受骗金额则从前年的880万新元(约3116万令吉),骤增162.5%至2310万新元(约8179万令吉)。 警方也披露, 通过通讯平台下手的骗子,使用WhatsApp的最多,占68%;Telegram排第二,占26.5%。社交媒体方面,脸书占71.7%,Instagram占18.5%。 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副主席陈佩勤表示:“公众必须保持警惕,并通过ACT三步骤,即添加(Add)、查证(Check)、通报(Tell),避免上当。公众也可以通过不同平台,例如NCPC(全国罪案防范理事会)的Scam Alert网站,WhatsApp及Telegram来了解最新的骗局。” 4月中起    公众只限买10张后付费电话卡 警方早前的执法行动中,突击了17家电话店以及逮捕了11人,他们涉盗用他人资料,协助骗子预先注册预付卡和后付费电话卡,来开展非法活动。 目前,每人只能购买最多3张预付电话卡(Prepaid SIM Card),这数额可以满足真正有需求的外国游客、游客和合同工。当局也发现,主要是由国人购买的后付费电话卡有被用于诈骗的趋势,所以从4月15日起,规定每人将只能实名制买最多10张后付费电话卡。 这项新措施限仅于新注册用户,那些已拥有超过10张后付费电话卡的用户不会受到影响,但他们将无法注册额外的电话卡。
2月前
3月前
4月前
4月前
7月前
(新加坡21日讯)因租金调涨,一名越堤族急着在新加坡另租一间房,通过社交媒体和手机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相中了一间,还给了订金,事发才发现租了一个不存在的房间。 25岁的美发师李欣旺告诉《8视界新闻网》,他本月15日晚上通过社交媒体看到有网民贴文,位于新加坡乌美1道第320座组屋的一个单位有客房出租,一个人住只需要600元(新币,下同)租金。 他说,他原先租的房间两个人住,一个人的租金快要从450元涨至650元,便急着租别的房间,准备下个月就搬迁。 曾3次通过社媒找房 李欣旺在新加坡生活近6年,曾3次通过社交媒体找房间租住,都没有问题。 这次,他在被照片和价格打动后,就先后通过社媒和手机即时通讯应用程序“WhatsApp”联系上对方。 这名署名“John Kho”的网民自称帮叔叔出租他的房子,他还用大马的手机号码和李欣旺沟通。 李欣旺说,或许因为自己也是大马人,因此未曾起疑,“John Kho”的口音听起来也像大马人。 “他其实蛮厉害的,会要求你把房子保持干净之类的,(听起来)好像真正的屋主。” 组屋单位并不存在? 李欣旺也说,他们通话两、三分钟后,“John Kho”就给他看含有组屋单位地址和屋主信息的一张截图,并附上屋主的身份证,一切看似毫无疑点。 他在看房前,于当晚根据“John Kho”提供的屋主银行户头信息,汇给对方600元的订金。 不过,《8视界新闻网》记者在新加坡土地管理局网站的土地综合信息系统,以及新加坡国内税务局网站上查证地址时发现,“John Kho”提供的地址并不存在。 再被要求付租金后 才意识到不对劲 李欣旺说,直到本月18日,“John Kho”再度联系上他,要他多给600元,作为10月的租金时,他突然开始起疑,毕竟房东并未给他钥匙,也还没搬进去。 他随后致电“John Kho”说,自己已经付了订金,不可能再多付一笔租金。 在他决定报警的几个小时前,发现网上也有人分享自己陷入同样的骗局,便毅然决定报案处理。 新加坡警方答复询问时证实接获报案,并表示调查仍在进行。 新加坡去年共发生979起网络平台租房骗局,比前年的192起激增超过4倍。
7月前
(新加坡1日讯)新加坡一名男子兑换马币时篡改付款截图,向兑换商称已把钱转给对方,骗走逾万新元,之后还对妻子和女佣动粗,被判坐牢7个月又5个星期。 《新明日报》报导,被告是30岁的耶鲁玛来,他面对14项包括蓄意伤害、欺骗等控状。 案情显示,被告去年5月23日开始犯罪,修改“PayNow”截图,显示自己已经付款,6次骗吃骗喝或买香烟。 被告几次得逞后,变得更加大胆。 他去年6月21日到新加坡文礼坊一家钱币兑换中心,表示要以1100元(新币,下同)兑换马币,并要求以“PayNow”转账付款。 被告修改“PayNow”转账截图,显示自己已付款,结果兑换商上当,将3482令吉交给被告。 被告尝到甜头后,第二天又回到同一间钱币兑换中心,以同样方式,出示1万2000元的假“PayNow”截图,骗取3万7980令吉。 钱币兑换中心的一名职员在7月23日检查账目时,发现被告的款项没有进账。她检查监视器时发现被告连续两天干案,因此报警。 被告在7月23日三度到钱币兑换中心干案,企图骗取价值5万元的令吉,不过被店员一眼认出,当场报警。 除了行骗外,被告也在去年10月22日下午与妻子吵架后对妻子动粗,他掐妻子脖子,用手肘攻击妻子腹部和大腿,并拳打妻子背部。 被告也不满女佣干预,间中拉扯女佣的头发。 被告事后被捕,在保释期间于今年3月3日晚上再度对妻子动粗,拳打妻子嘴巴和脸颊5下。
9月前
(新加坡15日讯)谎称能协助他人索回分时度假和葡萄酒的投资金,6名男子向43人骗取逾350万新元,分别被判坐牢7至44个月。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昨天发文告说,这6名介于28至45岁的男子,法兹利、泰米尔瑟万、普拉布、古鲁马尼、维诺德、帕明德星,因分别涉及多起诈骗案,在2022年1月5日至2023年7月14日之间被判坐牢。 案情显示,2016年至2019年期间,法兹利、泰米尔瑟万和普拉布,通过4家公司假意帮助分时度假(timeshare)的会员终止会籍,声称可代为索回投资金。作为回报,被告们会收取手续费及税款。 岂料,被告们并没有帮忙索回钱财,而是使用手机上的图片编辑应用动手脚,用伪造的巴克莱银行汇票,前后让33名受害者信以为真,纷纷掏钱支付费用,骗走超过300万新元。 法兹利于2022年1月5日被判坐牢3年3个月;泰米尔瑟万和普拉布分别于2022年7月12日和11月22日,被判坐牢1年9个月。案件的另3名共犯已被控上法庭。 被告古鲁马尼及维诺德也在2018年至2021年期间,涉及另两起案件。 案情显示,两人当时随机拨电给分时度假和葡萄酒的投资者,说服投资者支付各种保险和注册费,以便帮助他们收回投资金并退出这些投资。殊不知,被告们通过多家银行收款后没有如约提供服务,还将所有钱花光,骗取了5名投资者的50多万新元。 古鲁马尼于2022年11月1日被判坐牢22个月;维诺德则在2022年5月30日被判坐牢44个月。 最后一名被告帕明德星则被指在2017年至2018年期间,利用他在Interval Resorts Network有限公司任职的身份,欺骗5名客户支付总计3万3500新元的费用,声称用来升级分时度假的会员籍。 帕明德星于2023年7月14日被判坐牢7个月,案件的另一名共犯已被控。 警方提醒公众勿坠入类似骗案,并时刻保持警惕,不要向任何来电者分享个人信息,在决定使用索回投资金的服务前,应对公司进行背景调查,索取文件副本,支付预付款前也要三思。  
9月前
10月前
(新加坡25日讯)为打击银行钓鱼网站和恶意软件有关的骗案,新加坡警察部队展开5天反诈执法行动,逮捕名9涉案男女,其中年龄最小的仅16岁,涉及金额高达22万余新元。 《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警察部队昨日发文告指出,警方自5月底开始接获多起与银行钓鱼网站或恶意软件有关的骗案,损失高达22万1000新元,包括从公积金转出的11万4000新元款项。 受害者一般在脸书或其他社交媒体上,看到食品有关的广告后联系对方,随后按指示从第三方网站或通过WhatsApp下载应用,结果无意间下载了恶意软件。 这些恶意软件让不法分子可以远程操控受害者的手机,并窃取受害者的网上银行、一次性密码和Singpass等个人资料。在受害者不知情下,不法分子非法登入受害者的中央公积金户头,未经授权将里头的款项转到银行户头,再分批转到钱骡的银行户头中。 商业事务局和警察情报局在6月19日至23日,展开为期5天的执法行动,逮捕了9名年龄介于16岁至28岁的涉案男女。 初步调查显示,其中7人涉嫌把银行户头、网上银行和Singpass资料交给不法分子。另两名23岁和25岁男子则被指充当钱骡帮忙提款,再将现金交给他人。 除了上述9人,年龄介于27岁至57岁的两女一男也正协助警方调查。 当局在行动中起获一台手机和多张银行卡,另有20个银行户头被冻结,里头存有5万4000新元。
10月前
10月前
(新加坡4日讯)神棍夫妇假借售卖护身符,10多年间骗走80万新元! 自2005年开始,两人到处销售护身符行骗,谎称护身符由泰国和西藏的大师亲手制作,会为佩戴者带来好运势,实际上却是由两人在组屋住家内制作。 护身符收费数百到数万新元不等,部分受害者多次受骗。一名受害者偶然发现男被告的字迹与护身符上的字迹相似,请教专家后才揭发骗局。 来自总检察署的副检察司胡俊伟接受《新明日报》访问分享过去发生的各类骗案时表示,当局区分案件中的宗教色彩和犯罪行为,专注于夫妇利用受害者的信仰行骗,并以售卖虚假护身符将两人定罪。 最终女被告被判监禁5年9个月,男被告则被判监禁4年7个月。 在另外一宗骗案中,夫妻联手设装修骗局,89人损失近180万新元,负责提控夫妻的胡俊伟披露,骗局导致一些受害者婚姻破裂、毕生积蓄泡汤,甚至沦落到破产。 案情显示,夫妻俩案底累累,2015年双双因欺骗而被判入狱,出狱不久后再次犯案。 两人于2016年间搭档行骗,女被告叫朋友开装修公司,她和丈夫则在背后操控。两人设立展示厅,也在脸书宣传服务,以低廉价格与各种优惠和免费局部装修吸引顾客。 他们一边欺骗屋主找他们装修,另一方面骗承包商提供服务和材料。女被告于2017年被捕入狱,在保释期间又继续行骗,让屋主和装修商分别损失了4万2000和3000新元。 胡俊伟表示,当局和警方彻查被告公司与受害屋主和承包商的合约和进出账记录,发现该公司只进不出,欺骗意图显而易见。 他也指警方过去数年调查了多起诈骗案,但夫妻两人的案件性质十分恶劣。 “他们不仅导致受害者婚姻破裂以及家庭关系紧张,也让众多屋主损失了毕生积蓄甚至破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女被告最终于2018年被判监逾7年,男被告则于2019年被判监5年半。 此外,胡俊伟透露,有装修商冒充建屋局和市镇会职员,并被揭发他们专挑组屋区年长者下手。 据他指出,诈骗团伙主要在白天上班时间出没,趁戒备心较低的年长者独自在家时下手,以支付订金为由骗取50至300新元不等。 他表示虽然诈骗金额不高,但对于退休的年长者却有一定影响,必须在尽早遏制此类现象。 “长此以往会制造社区恐慌,也会降低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结果团伙主脑被判监禁4个月,其余员工则各自监禁1个月。” 诈骗金额6年增至7倍 诈骗金额暴增至7倍,从6年前的8900万新元增至去年的6亿6000新元。 胡俊伟透露,过去的诈骗案多数都是面对面行骗,但随着数码化发展网络上的转账越加普及,不法之徒趁机利用政府机构的公信力行骗。 他强调,虽然难以将某些海外团伙绳之以法,但当局一直跟国外相关部门合作,尽最大努力将涉案者逮捕,并引渡到新加坡接受法律的制裁。 他说,随着诈骗案不断被曝光,受害者也不再羞于寻求帮助,这有助于提高意识和减少此类情况的发生。
11月前
(新加坡18日讯)新加坡频频出现乌达(Otak-otak)骗案! 《新明日报》报导,骗子假冒马来西亚坡著名乌达商,诱导顾客下载虚假网购平台应用,新加坡一名70岁德士刁机坠骗局,手机遭侵入,银行户头遭转走逾1万元(新币,下同)。 受害者罗先生(70岁,德士司机)向记者讲述受骗经过,他本月14日晚上在Instagram看见促销广告,指4盒“麻坡阿梅乌达”的乌达仅售8元,于是隔天通过手机即时通讯应用程式“WhatsApp”联系“卖家”。 自称“Ken”的卖家随后传来一个链接,要求罗先生下载手机应用程式“EZMART”,并指示他通过该应用程式下单和付5元订金。 罗先生下载应用后,选购了两盒乌达和两箱饮料,但多次付款都失败,应用程式页面显示网银系统维修中,当他联系“Ken”告知此事,对方却称没关系,可待货到再付款。 岂料,昨天下午2时许,罗先生收到银行转账通知,指他户头出现6次转账记录,短短10分钟内被转走约1万零998元,他才意识到自己坠入钓鱼骗局。 “我打去银行查询,对方指我的户头被骗子操控了,我原本以为设置‘PayNow’转账限额2000元就会没事,没想如今血汗钱都没了。” 罗先生说,当天下载应用程式后,手机曾出现当机情况,也无法都登录WhatsApp。 “但我没多想,我常网购,也知道新加坡有类似骗局,这次实在是大意了。目前这个应用程式也删不掉,银行职员建议我重启手机。我已经报警处理。” 老板娘现身打假:我们没社媒账号 “麻坡阿梅乌达”老板娘现身打假,称该店没有任何社交媒体账号。 据观察,令罗先生坠入骗局的促销广告,不仅用“麻坡阿梅乌达”的产品照片以假乱真。骗子与罗先生交涉时,也录音教罗先生怎么下单。 《新明日报》记者今早拨电给“麻坡阿梅乌达”老板娘黄清梅(63岁),她指完全不知自家商号被不法分子冒名,并强调自己没经营任何网上生意,只在麻坡门市售卖乌达。 “我们没代理,也没批发出去,顾客只能现场买,或WhatsApp下单来门市取。若有顾客买了后拿去转卖,我们也很难控制。” 她说,售卖的乌达一盒8至9令吉,乌达包一盒12令吉。 “我们没经营任何社交媒体,希望大家不要受骗,我之后可能叫员工在店里贴通告澄清。”
11月前
(新加坡23日讯)涉及超过10亿元(新币,下同)骗案的公司董事黄有志,通过律师申请将保释金从600万元减至500万元,但被法官拒绝。 《联合早报》报导,由于担保人筹不到保释金,黄有志(35岁)自1月19日还押至今已有一个多月,他的代表律师今日提出申请,要求法官降低保释金额。 被告案发时是两家公司的董事,他面对包括欺骗、伪造文件和严重失信等共105项控状,控状指该两家公司从2016年至2021年间,欺骗约958名投资者投入约14.6亿元参与镍(nickel)贸易投资计划,自己涉嫌从中得益4.8亿元。 案件之前过堂时,控方指被告曾透露他在国外有约1.07亿元资产注册在不同人的名下,这显示被告有弃保潜逃的风险。 但是,在新提呈的一份宣誓书中,被告却通过代表律师表示自己无法动用海外资产,也完全联系不上拥有这些资产的一名女士。 法官点出,被告曾在另一份宣誓书中声称有信心获取至少5000万元资产,两份宣誓书的内容有出入,被告的话让人质疑。 被告的担保人是自己的72岁父亲,律师表示他没办法筹到600万元,就算保释金调低,也必须再找另一名担保人一起分担。 法官则指律师没有提出第二名担保人的身份,最终拒绝辩方的申请,但允许由两个担保人分别承担500万元和100万元保释金,或分别承担450万元和150万元的保释金。 若担保人还是筹集不了保释金,被告将被继续还押。案件随后交由新加坡高庭审理。
1年前
1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