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网
星洲网
星洲网 登录
我的股票|星洲网 我的股票
Newsletter|星洲网 Newsletter 联络我们|星洲网 联络我们 登广告|星洲网 登广告 关于我们|星洲网 关于我们 活动|星洲网 活动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2024年1月4日上午,知名作家司马中原因急性肺炎离世,享耆寿90岁。这位台湾国宝级“鬼故事大师”,华人界的“史蒂芬金”,不止文笔卓越,一生更是充满传奇。早期作品带有独特个人风格,奠定了文学作家的地位;而后转型讲鬼故事,塑造一代台湾人的难忘记忆。 今天,就来缅怀这位“鬼故事大师”的传奇人生。 “中国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恐怖哦!恐怖到了极点哦!”喜欢听鬼故事的朋友,肯定对司马中原这句经典开场白不陌生。你知道吗?司马中原除了说鬼了得,他也是台湾1950年代文学代表作家之一,擅长乡村、怀旧、武侠及《聊斋》风格的通俗小说。 军中三剑客之一 1933年2月2日,本名吴延玫的司马中原出生于中国江苏省。15岁时曾参与国共内战,未受过任何正统学校教育。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迁徙至台湾。好学不倦的司马中原,凭着自学的卓越文笔,在军队里陆续被委派担任师旅新闻官等文职宣传工作,与段彩华、朱西甯号称“军中三剑客”。 1962年,司马中原自军队退役后专心投入写作事业,在此期间发表出版了大批小说,长篇有:《狂风沙》、《魔夜》、《荒原》、《骤雨》等,中篇有《山灵》、《雷神》、《霸头》等,写作范围相当宽广。除了“反共”文学,其乡野、怀旧、武侠、《聊斋》式鬼怪通俗小说,均颇有特殊之处。 主要作品有《狂风沙》、《荒原》、《失去监狱的囚犯》、《月光河》、《驼铃》、《云上的声音》、《大漠英雄传》、《乡野奇谈》、《医院鬼话》、《春迟》等。《狂风沙》是司马中原的代表作,名列“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四十二名。《春迟》获得台湾第22届“国家文艺奖”。另外,描写斑鸠的散文〈火鹧鸪鸟〉(选自散文集《云上的声音》)则被选入国民中学国文教科书,被视为“以文字描绘声音”的极佳示范文学作品。 鬼故事大师 对多数人而言,司马中原最为人熟知的就是在中广主持的深夜节目《午夜奇谭》。从70到90年代,守在收音机旁听司马中原讲鬼故事,是很多台湾人的难忘记忆。在《午夜奇谭》里,他将自己亲眼目睹或耳闻的一些诡异乡野奇闻与听众分享,在当时是非常受欢迎的广播节目。 一句“中国人怕鬼,西洋人也怕鬼,全世界的人都怕鬼”从此深植人心。其传神的说故事技巧,也让这位50年代文学代表作家摇身一变,成了大家心目中的“鬼故事大师”。但也有人批评自从“司马中原讲鬼故事”之后,其作品变得非常商业化,再也没有类似《狂风沙》、《荒原》、《失去监狱的囚犯》等传世作品。 与三毛的生死之约 在台湾文坛,司马中原另一个被人津津乐道的身分,就是三毛的“司马叔叔”。他们一同演讲,一同论文学,一同古玩淘宝。司马中原和太太,与三毛感情甚笃。这位奇女子的离世,让司马中原感触良多。 原来,同样在1月4日离世的三毛,与司马中原有“生死之约”!“彼此说好谁走后,要把死后的世界让这几个朋友先知道!”司马中原后来告知友人,在33年前三毛离世当日,自己在家中睡觉时,窗口紧闭但窗帘突然高高掀起,并见到一身毛衣的三毛,当时司马中原只淡淡地说:“哦,你走了!” 鬼神之说信不信由你 司马中原曾在访问中承认自己相信世间有鬼之说。“你信了,才能把鬼故事讲好!”他认为,世间很多事物是无法用纯粹的科学理论去解释的。“人是有躯壳的鬼,鬼是没有躯壳的人,人不做亏心事,无需怕鬼。” 事实上,在司马中原的一百多部文学著作中,关于鬼故事的作品并不是特别多,但真正让他声名鹊起,就是早年经由学生推荐,到电台讲鬼故事。这个转变,使其人生从此变得不一样。“讲故事要传神,要能用语言传达出精神,一种大家都能接受的精神。” 至于题材,则是从各地逃难乡亲讲述的古老传说中获得灵感,其中很多都是乡野鬼怪故事。从小就博闻强记的司马中原,把素材都记在心里,成为后来创作的不竭活水。在司马中原描述的鬼世界中,处处蕴含着处世道理和做人原则。比方说,在职场上,一个人若没有融入同事间,就会被当做“隔世鬼”。而他也很愿意,改编各类鬼怪故事,让年轻人明白“鬼世,亦通人道”。 谈到讲鬼故事,司马中原表示,很多时候,玄冥的东西可以引导人向善,不能非用所谓科学的标准去衡量。“打开心性,感受万物,把万物的悲悯之心,抖出来付给天下人。” 人生感悟:感心悟智悟人 司马中原说,自己有3点感悟最深:一是感心,万物都有心,万事万物皆为师;二是悟智,知识不是智慧,日进新知方得智,打开有限的心灵学习无限的知识,是人生漫漫长路的永恒之道;三是悟人,要做个有担当、顶天立地的人。 除了文学创作,司马中原一生更以振兴中华文化为志,多年来在台湾文坛担负组织领导工作,通过演讲和文艺等宣传活动,教育和培训了大批文学青年。并经常率团出访,到世界各地进行思想文化交流,弘扬中华文化。 “人的灵魂是打开的布袋,关键看你内心是否存正念。”他表示。人活一辈子,静心而已,俯仰无亏就是快乐,不亏不欠最快乐,手朝下,有能力多助人,与世无争,自然多快乐。 【延伸阅读】 司马中原的作品多以出生地江淮平原为背景,80年代转向鬼怪故事的创作。卓越的文笔让他从军时屡获升迁,与段彩华,朱西甯号称“军中三剑客”。退役后从事文学创作,而后更开始书写鬼故事。“尝试从鬼的典型里寻找人的感情。”扑朔迷离的情节,诉说着人世间无尽的情欲,加上出神入化的说故事技巧,奠定了他“鬼故事大师”的称号。 今天,就来看看司马中原最具代表的3部作品。 ❶《狂风沙》 《狂风沙》是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也是司马中原的代表作。此小说名列“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第四十二名。故事描绘义薄云天的血性汉子关东山,原为北洋缉私队的队长,因为看不惯军阀割据,抓伕、抽丁、迫税种种不平的乱象,决定挺身而出,带领当地老百姓起而反抗,又顶罪坐牢,出狱后带领私盐帮,成为神一般的传说人物。只是这样的英雄人物,注定了要品尝寂寞与死亡的威胁,然而他的精神早已深植人心…… 此小说歌颂了关八爷的英雄气概,展示了他明辨是非、弃私保公的草根智慧。关八爷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枭雄或武夫,他是一名“儒侠”,在儿女私情与公众利益的取舍、家族恩怨和民族大义的分辨等方面,都有着明智的分野和清醒的界线。在智取而不是力搏的战略运用上,以及义杀而不是夺命的取舍上,都显示出他追求在情、义、理之间寻求平衡、黑白分明的民间义侠形象。  ❷《荒原》 《荒原》讲述民国三十年到民国三十六年间,日阀占据了城镇,八路盘据了四乡,土匪横行,伪军不但仗着“皇军”的威势欺凌乡人,更勾通“八路”胡作非为;再加上天灾瘟疫的无情,洪泽湖四野到处堆满了苦难。苏北红草荒原上,老百姓在一位赤肝忠胆保国卫民的侠义汉子歪胡癞儿的感召下,接连抗日、反共,用顽强的生命力抵抗着命运的捉弄。 司马中原在书中运用精炼的乡土语言并糅合圆熟的现代技巧,鲜活地刻绘出那些在苦难中奋斗不屈的中国农民,也严肃地透视中华民族的特质,更象征民族延续的新生力量正不断地生生不息下去。 ❸《狼烟》 锐笔纵横文坛的司马中原,以抗日剿匪两大时代为背景,使用色彩浓烈的笔触,悲天悯人的情怀,鲜活地呈现出一页英烈悲壮的时代事迹。《狼烟》所展现的时代和人物,都曾为作者亲身所经历,经过他的透视和体察,掌握了人性的神髓,更融合了作者的生命情感,铸成了这部巨著的时代性、生活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在阴郁中迸射出人性的火花。 从时空背景上看,它发生在抗战期间的淮河流域,正好是《狂风沙》那一时代的延续。 《狼烟》是我童年期真实存活的世界,这世界,是万千陷区同胞共同存活、并共同感受的。也许由于那种魔魇般的世界带给我的沉重压力,它使我对于若干掘起于乡野上的英雄人物,有着极强烈的向往,在《狼烟》这部篇幅浩大的书里,我将用笔举出另一个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岳秀峰。——司马中原 ▲▲作者 鍾雪芬 简介 伦敦大学资讯及管理学学士。喜欢阅读,热爱写作,更享受说书。现为全职阅读推广人,以优雅之心品读人生。每周三在YouTube频道《雪芬說書》说一本好书。每周日在脸书以文会友,分享生活点滴和阅读乐趣。 《雪芬說書》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shirley813/  
2月前
由于世俗化,日本出了一些特异独行的和尚,比如用现代音乐宏法的药师寺宽邦,当调酒师开解客人的羽田高秀,还有获得怪谈比赛冠军的三木大云。 三木大云向晚上在公园游荡的年轻人和暴走族讲佛法,先用人人爱听的怪谈吸引他们,果真有些人也开始亲近佛法 日本大部分和尚娶妻吃肉,还由儿子继承寺院。其实古代都遵守戒律,直到平安时代净土真宗才娶妻吃肉,到1868年明治天皇为了扶持本土神道教,甚至颁布《肉食妻带解禁令》。他们担任住持之前照样要接受三坛大戒,之后再舍戒娶妻,但依然有少数宗派坚持守戒的。 由于世俗化,日本出了一些特异独行的和尚,比如用现代音乐宏法的药师寺宽邦,当调酒师开解客人的羽田高秀,还有获得怪谈比赛冠军的三木大云。 三木大云向晚上在公园游荡的年轻人和暴走族讲佛法,先用人人爱听的怪谈吸引他们,果真有些人也开始亲近佛法。 他所写出来的怪谈,要不亲身经历,要不由当事人口述,都是经过他们同意才刊出来的。 三木说,他是家中次子,家传寺院由大哥继承,而他在东京的佛教大学及日莲宗寺院修行毕业之后,若不能找到无人继承的小寺院,便只能继续在大寺院中生活。 他在京都出生,也希望继承到京都的寺院,然而机会渺茫。他在第二本书提到听说某个村子有个非常灵验的菩萨,后来果然经由祂的帮助而继承到京都的光照山莲久寺,在第三本书又提到继承的是百年破旧寺院,结果在大黑天(七福神之一的财神)的帮助下重建寺院,非常神奇。 三木大云从小就有灵异体验,有时会看到亡灵却误以为是活人,也能嗅到即将去世的人所发出的特殊气味。他所学和所经历的跟常人不一样,因此总会以佛法换个角度思考。 比如一间公寓房间闹鬼,房客请来灵能者处理后,反而变成整栋公寓闹鬼,便请三木帮忙处理,三木诵经供养后,才明白那鬼不是为了吓人,而是要揭穿该灵能者是个没有能力的骗子。 小女孩每晚听妈妈说故事,说着说着,妈妈竟然变成老人家的脸,长大才知道那是外婆,是来关心从小就很胆小的她,所以别以为闹鬼都是来害人的。 他经历许多怪事,比如安装AI的房子感应到家里还有很多其他人;在印度遇到会听日语的牛;一位“出租女友”被人当成实验诅咒的对象,而诅咒被解除后,对施咒者的反弹力量是非常可怕的。 书中不乏神明、人偶、灵异景点、轮回、狸猫等案例,经过三木解说,在佛法之中,这些怪事都不是怪事,他往往必须像侦探一样推测异象的因缘,并以供养来化解怨念和执念,而非以对立心来驱除。他相信他们一定也不愿意变成这样子,所以用善念来对待他们。 本书刚出版时,我正好到京都旅行,查知寺院在京都车站附近,还曾经动念想去拜访呢。 相关文章: 【草堂书架】张草 / 自S参考书 【草堂书架】张草 / 沒有过去,就沒有现在 【草堂书架】张草 / 你相信超能力实验吗?
2月前
更令我惊讶的是,原来张宇是女生,在创作《迷离境界》之前,曾经当过英文翻译、电影编剧、文艺杂志主编,而她先生竟是著名插画家董培新,当然也帮妻子画封面啦。 小时候的80年代,本地报章上一整版每日连载的香港小说,后来才知道都是盗版香港报章的,但也因此接触到各式各样的作品,包括金庸和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卫斯理传奇、色情小说和恐怖小说,恐怖小说之中尤其记得余过的“四人夜话”和张宇的“迷离境界”系列。 前些年得知,张宇《迷离境界》竟有出版两本复刻版,当下趁着到香港参加科幻大会之便,去书店寻找,经不友善的店员用电脑查询后,总算给我找到了,放在不起眼的角落,才惊觉曾经红遍香港的畅销书、写了一千多篇的迷离境界系列,已经少人知晓了。 更令我惊讶的是,原来张宇是女生,在创作《迷离境界》之前,曾经当过英文翻译、电影编剧、文艺杂志主编,而她先生竟是著名插画家董培新,当然也帮妻子画封面啦。 张宇的鬼故事(或说惊悚小说)跟一般不同的是,她并不追求吓人,或出现血淋淋的画面,她题材广泛,并不全然来自个人想像,而是努力收集资料,原来一千多个故事皆是收集从清末、民初到现代的民间传说和真人真事,故事皆有所本,有的清楚出自某县某村,且带警示意味,难怪她的鬼故事显得更有企图心,更有高度。无独有偶,台湾的司马中原也将鬼故事带上了文学殿堂的高度。 例如〈问米〉和〈碟仙〉两篇,故事顺便介绍了这两个民间习俗的来历,〈玛瑙戒子〉〈梦境〉〈凶井〉分别是被自己的贪、瞋、痴招惹悲剧的人,在她的故事中,最可怕的往往不是鬼,而是自作孽的人。(阅读全文)  
5月前
7月前
11月前
1年前
2年前
2年前
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华裔同事总会尽量地准时下班。即使有非完成不可的任务,加班时间也不会超过晚上9点,主管也会识趣地放人,绝不为难下属。 N年前,一位有阴阳眼的同事,曾看到不该看到的一团黑影,就出现在办公室升降梯的角落,徘徊不去。当时是农历七月十四晚,他当下双手合十小声恭敬地念了10声“南无阿弥陀佛”,那团黑影立即消失不见。事后他淡然说黑影是“好兄弟”要求超度,他鼓励信佛的同事要多念佛。 此举无疑已吓坏了与他一同加班的同事。大伙绘声绘影说起来,即使有不信鬼神论的同事对此事斥之荒谬,却也形成其他同事心底的疙瘩。但秉持着“人鬼殊途,互不侵扰”的原则,我们甚至感觉不到有任何异象,一如往常地上下班,出入平安。 记得有一年中元节,我留在办公室里赶工。下班时,已是晚上九点多。与我一块加班的马来同事茜蒂小声问我不回家吗?她指了指办公桌上的日历,在今天的那一格子上画着一群人燃烧冥钱的图案。 当我们一起站在升降梯前,我不禁想起那位同事的经历,心里感到一阵不舒服。茜蒂见我沉默,趋前拍拍我肩膀,安慰我别怕,并说根据马来人禁忌,当人遇到类似这些科学解释不来的现象时,不要直接进家门,而是在外绕一段路才进门,以防一些不洁之物随人进屋。茜蒂又说马来民族没有所谓鬼节,但相信世上确有灵异之物,它们被称作“makhluk halus”,通常就寄宿在荒郊树林里,只要心中坚守信仰,一般邪灵是不会无故地侵扰人类的。 我赞同她说的,人不懂得的事太多了,尤其是对神秘、超自然的异度空间,千万别妄加评论,敬而远之才是明智之举。我接着向她解说华人的中元节是吉祥月,亦被称盂兰盆节的来源,是宣扬孝道的同时,也是祭拜祖先、超度亡者的时节。 打开了一扇窗 茜蒂静静听完我的讲述,她望着我的眼神真诚,露出一个释然的微笑表示她终于明白了为何每当这时节,华人会蹲在路边烧冥钱的现象。 就这样谈着,聊着,不觉间,我们已安然抵达底楼,步向停车场。我们没有再深入探讨亡灵的悬疑怪象。但与茜蒂简单分享彼此的传统和禁忌后,令我深思。到底是恐惧加深了人与人之间的不了解?还是不愿去关注才增加彼此的隔阂?有时候,人若以开放的思维模式去聆听、理解和尊重不同的观点,就会遇见一直与自己平行的,不一样的生活和世界,就在咫尺间,那么鲜明、充满启示力量。 那一夜,对我而言,是不寻常的。不是因为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而是接触到本来应该知道,而自己却忽略的事物,我和茜蒂的关系是同事,因各自的信仰和文化不同,除了讨论公事,平时少有交流的时刻,但经此一役,我们仿佛一起打开了一扇窗,瞬间,连微细的星辰也变得灿亮起来了。
2年前
2年前
比起小说,我对于图鉴类的书籍总是无法抗拒。买下《马来鬼图鉴》之前,我从未听过它,甚至不了解作者;单凭极具远古山洞壁画风格的封面和“图鉴”二字,便收入购物袋中。小小的一本书可轻松放入腰包,或许也是方便道士在驱魔时拿出查阅?(笑) 日本人相信,妖怪住的地方和人类住的地方其实空间上是重叠的,只是人类在白天活动,妖怪则是在晚间出现;即所谓的——百鬼夜行。 本书也一共收录了一百只鬼,包括女鬼,小孩鬼,自然鬼、病鬼、精灵鬼王等等,颇有隐喻意味。 从《马来巫术》到《马来鬼图鉴》 据作者所述,书中收录之鬼魂资料皆来源自3本马来语人类学书籍(其中一本为1900年出版的《马来巫术》,但至今仍无中译版,并且只是影印稿),里面所介绍的鬼魂与其说是马来西亚鬼,倒不如说成东南亚鬼比较贴切,因为内容也涵盖了缅甸、泰国、越南等民族习俗与鬼魂传说。 在翻阅本书的时候,除了可以认识不同的马来鬼,我还能够从一只只鬼的背景故事中,了解到19世纪东南亚对于环境的主观认知与习俗。 在我看来,每一只鬼都是从前村民对于疾病、灾祸,以及未解现象之恐惧的符号化。正因为夜晚代表着黑暗,黑暗代表着未知,因此夜晚是最“邪门”的时段,而书中的第一页即介绍了“黄鬼(mambang kuning)——傍晚黄色的斜阳”。鬼,不一定是人形且具体的,它也可以是万物的魂。 锅子与油,万物皆有魂 书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有两只鬼——“瀑布鬼”与小时候常听到的“黑油鬼”。瀑布鬼多藏在瀑布底下漂浮的锅子里,若平民靠近这个锅子,就会被拉下水而溺毙。黑油鬼则是较为人所知的传说,相传其全身都是黑油,会潜入家中偷窃及强奸女子,因为全身滑滑的,所以也不容易被逮捕。 或许是因为长大了,在翻阅这两只鬼时,我除了如小时候听故事般对它们的故事产生遐想,也对于其背后的习俗产生兴趣。或许漂浮的锅子意味着河边失足人们的怨气,也意味着人们对于漂浮物底下未知水深的恐惧。锅子与油,它们都是平日随处可见的东西,却都与未知的鬼魂世界拥有联结。这一份联结正是早期医术不发达,居民文化所带来的遗产。 烟火味的东南亚怪奇地图 比起图鉴,我更愿意把它当作另类的文化出口。从中窥探东南亚早期居民的思维与生活习性。它以另一个视角向读者阐述本土的地域故事,浅显有趣的插画与鬼魂简介补充了历史课本和马来小说所没有收录的人间烟火,是一本有趣的轻松读物。
2年前
3年前
6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