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5/06/2015
老巴刹剪影:孕育太平市成长的摇篮.百年大巴刹 太平遗产
作者: admin

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太平大巴刹,见证了太平早年至今日的发展,这座横越古打路的大巴刹,在历经繁华后逐渐走向没落,甚至面对搬迁的命运,慢慢的步入历史!

大巴刹坐落在太平市的正中心,这座巴刹兴建至今,一直都扮演太平市及北霹雳农产物流中心的角色,对整个北霹雳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

在太平年长一代市民的心目中,大巴刹更是孕育太平市成长的摇篮,有着几个世代市民成长的共同回忆。

共分为5座建筑物

大巴刹共分为5座不同时期兴建的建筑物,从敏律开始依序共用一座巴刹的鲜鱼零售市场、水果市场及猪肉市场。

在越过古打律后为另一栋巴刹,包括早夜市熟食中心、批发菜市场及牛羊肉市场,以及邻近戏院街的马来市场。

在两栋大巴刹当中,鲜鱼零售市场及水果市场在1884年兴建,菜市场与牛羊肉市场则在1885年才建成。

两栋大巴刹在兴建时,是马来半岛殖民城市的发展关键年份,因此大巴刹当时的热闹情况是可想而知的。

但是,在历经百年岁月后,大巴刹如今可说是洗尽华铅,由灿烂步向衰退,甚至可能面对搬迁的命运。

通风 隔热 透光
建筑结构充满人文智慧

太平大巴刹是国内历史最悠久的一座巴刹,尽管建筑陈旧,但建筑结构依然完整,尤其是通风系统良好,巴刹内不需装置风扇,可说是座充满智慧的人文建筑结构。

这座大巴刹从外观看去已相当老旧,但若走入巴刹内部,可发现其屋顶超过两层楼高,天花板是以木板制成,可以有效隔热。

此外,巴刹底层旁的围栏以铁枝制成,上方则是木制百叶窗,可引入光线及通风,走在巴刹内,不会有闷热或阴暗的感觉。

鲜鱼巴刹

伍益添卖鱼逾60年 “当年巴刹非常热闹”

鱼贩伍益添(80岁)是其中一名鲜鱼零售巴刹兴衰的见证人。他在10余岁便随父亲在巴刹摆摊卖鱼,在巴刹渡过了人生的60多年。

他说,当年清晨巴刹人潮汹涌,喊叫声此起彼落,非常热闹,鱼贩们一直要忙到接近中午才有机会休息。

“当时,大巴刹周遭住满了居民,大家都提着竹篮走路到巴刹购物,路上鲜少见到车辆,最多的是脚车及三轮车。”

小贩担子买鱼成绝响

他表示,除了零售,也有许多小贩前来购买鲜鱼及其他海产,然后放在担子里挑着离开,这种现象过后逐渐成了绝响。

他指出,当时鲜鱼巴刹中央还有一个小型喷水池,过后这个意大利造型的喷水池不知何故被拆除了,而喷水池原来的位置,被辟为鱼贩摊档。

如一个马来西亚的缩影

伍益添说,大巴刹早年繁华已随时代的步伐消失,当早夜市、超场及霸级市场如雨后春笋出现后,到巴刹购买海产者逐渐减少,拥挤及热闹情况不再。

“大巴刹在这百余年的岁月

中,也曾进行维修,目前已相当陈旧,而且常有宵小潜入造案,因此鱼贩被迫装置闭路电视。”

他表示,大巴刹由过去至今都是三大民族购物的场所,可说是一个马来西亚的缩影。

目前,鲜鱼零售巴刹内有约40个摊档。

猪肉巴刹
“当年一天可卖30头猪”
戴佑文:现在仅能卖一头

与水果巴刹衔接的是猪肉巴刹,这座巴刹在60年代可说是盛极一时,但今日如水果巴刹同一命运,在时代浪潮的冲击下走向没落。

猪肉贩戴佑文(67岁)说,他15岁便到巴刹协助父亲工作,迄今已50多年,大半生的岁月都在巴刹里渡过。

他指出,当年巴刹内有30个猪肉档,其摊档一天可售卖30头猪,许多贩商都是以担子来挑猪肉,销售量相当大。

只剩6猪肉摊

“不过,好景不常,当各地区的巴刹都有猪肉档后,大巴刹猪肉贩的生意开始下跌,尤有进者,目前巴刹前开了一间猪肉专门店,造成生意下跌约60%,目前每天只能售出一头猪,而巴刹内的猪肉摊也只剩下6个而已。”

他说,大巴刹曾在30年前进行维修,虽然目前的情况因陋就简,但因猪肉档相当少,他们也不敢过于奢求,只希望市议会能加以维修。

谢锦来:数十年甚少维修
猪肉巴刹向来被忽略

太平屠业公所总务谢锦来说,太平猪肉巴刹年久失修,屋顶破损

漏水,屋檐遮阳木板经常脱落及地面粗糙等构成危险及不便,希望当局提升改善。

雨天漏水影响营业

他向市议会居民代表委员会主席李仰萩投诉,指猪肉巴刹向来受到忽略,数十年来鲜少进行维修,导致出现许多问题,引起猪肉贩及顾客的不便。

他表示,该历史悠久的巴刹因屋顶破漏,雨水从天花板流下,在雨天时影响同业营业,顾客也纷纷躲避。

“巴刹内的地面数十年未重铺,已凹凸不平及有许多破洞,除了担心顾客滑倒,也有碍观瞻,希望当局关注并重铺,让太平有个具有水平、清洁及卫生的猪肉巴刹。”

水果巴刹
郭荣和:生意相当好
“水果档多从事批发”

与鲜鱼零售巴刹毗邻的是水果巴刹,在巴刹内的水果商之前以批发为主,但目前批发生意剧减,大部分水果商以零售方式营业。

晋益号水果档东主郭荣和(62岁)回忆本身到巴刹工作时只有10余岁,当时巴刹非常热闹,人潮拥挤。

他说,当年巴刹内有约35个水果摊档,加上外围的水果档极少,因此水果贩的生意相当好,而且从事批

发,许多小贩商都到来订购水果。

他说,他是继承父业,当时父亲还将水果送到监狱等政府部门,生意很好。

外围水果摊档打击极大

“在70至80年代,外围的水果摊档开始增加,尤其是早夜市集的流动营业,对水果零售巴刹的贩商形成极大打击,生意不断走下坡。”

郭荣和说,由于生意只剩下够维持三餐而已,年轻一代不再继承父业,结果年迈水果商在退休后,摊位还给市议会,目前巴刹内只剩下5个水果摊档。

黄清来:苦守生意
巴刹人潮逐渐消失

在水果零售巴刹内经营生意超过50年的黄清来(76岁)说,他见证了这个巴刹的兴衰,由灿烂到平淡。

他指出,之前巴刹非常热闹,但历经光阴的洗礼

后,巴刹的人潮逐渐消失,目前只剩下几个水果商仍在苦守生意。

他说,水果巴刹主要是售卖本地水果,有些居民及水果小贩仍习惯到该巴刹光顾,让他们得以继续营业。

“在过去,批发及零售水果是一项有利可图的生意,目前一天只能售出70至80令吉的水果,每天只能赚一些绳头小利过活。”

他对水果巴刹今天的情况不胜唏嘘,并表示将做到健康不允许时才退休。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