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10/2011
搞好语法,马来文不难学!
作者: admin

到台湾旅行的时候,到访过一个部落,原来该部族的语系跟马来语相似,谢谢也叫terima kasih,请坐叫sila duduk,听起来十分亲切。大家都说500年前本是一家。Bahasa Melayu在语言分类上属于南岛语系的马来-玻里尼西亚语族。印尼廖内省一直被视为是马来语的诞生地。

对大学的学术人员来说,研究一个语言的历史、变迁和困境,足以叫人废寝忘食。马大教育学院讲师周芳萍曾是中学马来文老师,目前在教育系专攻马来文。她在教学之余,锁定的学术研究范畴是“非土著学习马来文所面对的问题”以及“华人在学习马来文时掺杂他语现象”。她同时也研究语言社会学,去年刚完成“语文和身分认同”的研究,在新加坡一项语文学术研讨会上发表。专访当日,她正准备要动身到纽西兰出席另一场学术研讨会。

学术研究的目的本来就是去发现。周芳萍博士和她的研究队伍就曾针对瓜拉登嘉楼两所学校(一所国小一所华小)的100位四年级华裔生和马来学生进行访问,试图找出华裔生相较于马来学生学习马来文所面对的难题。

结果研究团队发现,华裔生的国语掌握能力不好,有三大要素。首先是家长不关心,其次是学生本身的心态,认为出来社会工作后马来文不重要,不是国际语言,需要修读只是因为这是必修科。第三个原因是华裔生的生活圈子里很少友族朋友(即便是在登嘉楼州),因此少有机会说国语。

大多数学生不爱马来文?

在小学阶段,马来文教学强调数方面的语言技巧,其中包括清晰聆听和理解会话的能力,以及在日常生活及正式场合中派上用场。
针对聆听和理解,研究分成读音和会话发音两个部分,华裔生在学马来文时很受母语的干扰。

例子:华裔生会把ramai读成“lamai”,把surat khabar读成“sulat kabar”,把mendengar读成“menlengar”,把radio读成“lalio”,lari读成“lali”,rumah读成“lumah”──l、r和j一直是华裔生在发音上面对问题的音节。除此之外,Tsunami也会念成“tusami”。学生坦承,害怕说国语有时是因为发音不准会被同学取笑,令他们对于学习马来文更为退却。

第二个部分书写测试,问卷上有5个单字,请受访学生造句。此外还有词句重组,除了测试理解力,还测试他们掌握标点符号和分辨“大号字母”的能力。调查发现,不少裔生会对“名词+形容词”感到混淆。像要形容桌上有3本厚厚的书,他们会写“Terdapat tiga buah tebal buku di atas meja itu.”学生总是搞混,“厚厚的书”在马来文里,是要倒过来写的!

在教学方式上,从访问中发现,国小跟华小最大的差别是,国小老师比较常让学生写作文,华小则较多发音和造句练习。但有一道问题是相通的:“马来文是我最爱的科目”,大家都答“不太喜欢”,他们表示更喜欢科学、数学和英文,因为这些科目的老师“更多使用有趣的多媒体来教学”。

受访学生都认为,马来文是困难的科目,因为课程范围涵盖面太广!只有12位马来学生(20.4%)和5位华小生(12.2%)认为马来文易学。华裔生很少阅读马来报,因为家中都倾向订阅母语报章;同时也少看马来故事书,因为父母都很少买。他们也少看以国语作为媒介语的卡通片或电视节目,他们学马来文的方法包括通过国语广告、与马来朋友交谈、跟家人说国语以及朗读课文等。

60名马来学生和40名华裔都认同,更喜欢用母语而不是第二语言交谈,母语让人感到自然和亲切。

该份论文总结,第二语言的学习需要系统化及加强手段,而不能以母语的学习方式相提并论。此外报告也呼吁家长和学生改变对学习第二语言的心态,家长应给孩子更多的关注。

华小生面对的学习障碍

周芳萍坦承,华裔生能否掌握马来文,关键就在学校的马来文教学。“毕竟马来文教学不像英文和华文,细分成‘第二语言教学’和‘对外语言教学’组别,像华文有对外汉语,英文有TESL,马来文却是一套系统走天下,不区分母语学习者还是第二语言学习者。”她以free sizeT恤幽默形容:“一个尺码,所有人穿。”由于不是量身订做,很多人会穿不下。

“很多华裔生会害怕马来文,予我则三语中,马来文最易学,因为它的语言历史浅,语法也简单。”华文多音多义,要配词,字义常需要多面推敲。“而马来文,主要是掌握imbuhan的功能、性质及应用,这是属于比较困难的部分,再加上掌握好文法结构,学起来就无往不利了。”

既然马来文不难,那华小生学习马来文的障碍何在?其一,自是教科书内容太深。其二,周芳萍认为是教学法。“我教过一位独中生补习马来文,我先让他明白马来文的语法方程式,过了几个月他的马来文进步了,他跟我说:周老师,我终于明白为何你会说马来文很容易。”

马来文语法跟中文是反其道而行,白衣不是putih baju,为baju putih。这个基本文法法则称为“Hukum D-M”,先D──Dihuraikan,尔后才到M──Menghuraikan,当要形容的是衣服,白是它的颜色,那么被形容的主体要置于前方,说明则在后方。衣──白,baju putih。此外,还有Imbuhan,mem和ber是动词,置peng+an就成了名词。

我们的问题是要如何去引导以马来文作为第二语言的孩子去明白其中的区别,何时要men?何时要ber?有berlari,没有melari,tari有menari没有bertari。别说孩子,大人往往也未必搞得清楚!

学马来文真的很简单!

“是的,确是难解释,我想一些固定动词可以背记。”但马来文教学的问题往往就是,语法基本功还来不及花时间打好,没有让学生厘清,便“长驱直入”,直接让孩子词句重组、造句、理解文作答。一年级词句重组:minum adik guna straw,用中文直译就成了adik guna straw minum,语法逻辑未搞懂就要词句重组,自然不通!孩子们当然是一头雾水,愈搞愈乱,愈学愈难了!而且不要忘记,华小的孩子要学三语!

周芳萍认为尤其低年级的马来文不应太深奥,学生既要明白每个单字的意思,还要词句重组,学生肯定跟不上,把他们吓坏了!“现在的课本设计概念是不要抽出语法另外教,而是纳入理解文里教。这跟我那个年代不同,我们都有另外学语法。没有另外学,会让学生摸不头脑。”

这位爽朗的学者坦承自小爱华文,最不喜欢的就是马来文,是语文科里考得最差劲的,但大学被派到国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修马来文,很快也能上手。“我的经历证明,只要用功,要学好马来文真的一点不难!”

她的大女儿也像她,最怕马来文,小学都考不及格,但身为大学马来文科讲师的她并不感到挫折,也没有因此严厉督促,因为“她就跟我小时候一样,我不担心,马来文真的很容易学。反而我认为培养阅读的兴趣最重要,学业尽力就好,分数不能代表什么。我的马来文也曾经不及格,哈哈!”结果她的女儿在五年级时成绩果然突飞猛进!

她回忆自己学马来文,都是通篇阅读猜词意,少查字典,也不将马来文翻译成中文来理解。这也许是另一个关键。“刚开始可能要依赖,但到一个程度后,就要用马来文来思考。这也许是华裔生要克服的关卡。”

【简介】
周芳萍博士

马大教育学院讲师。来自雪州万津。大学选科时,她的第五志愿填的是国大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主修马来文,就这样走进马来文的学术世界。大学毕业后当老师8年半,当中修完硕士学位,也都是修马来文,目前积极从事马来文教师培训工作。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