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4/02/2017
《鱼菜共生计划,到底行不行?》(上篇):鱼菜共生系统试跑3年.70人参与90%成功
作者: limlc

彭亨州渔业局自2014年推介“生态水培植系统(Aquaponic system)”,以让人们可以吃自种的有机蔬菜及自养的鱼,鼓励自给自足也提倡环保。

然而,投入这个计划到底会面对什么难题,有关理论是否能实现或实际投入商业化?我们将通过各造的探讨来深入了解。

平衡系统避免水质恶化

“生态水培植系统”又称“鱼菜共生系统”,是结合水产养殖(Aquaculture)与水耕栽培(Hydroponics)的互利共生的生态系统,又名养耕共生或复合式耕养。

这系统是让鱼和菜放在同一个共生系统中,让来自一个水产养殖系统的水被输送到水栽系统,其中副产物是由固氮细菌分解成硝酸盐和亚硝酸盐,它们由植物利用作为营养物,水然后再循环回到水产养殖系统。

换言之,在鱼池(缸)中可以养殖特定鱼种,池子的水带有鱼的排泄物,含有氮、氨等成份,若直接排到河川、土壤会造成环境的负担,不过若拿这些废水来种菜,反而提供蔬菜养分,而且蔬菜净化水质后,又可以导回鱼池再利用。

这一套平衡系统,能避免水质恶化,且形成鱼帮菜、菜帮鱼的良性循环。

渔业局:培植箱仅占地3尺X2尺

彭亨州渔业局局长拿督阿德南非常鼓励都市人善用这项系统,可以利用小小的空间来种植蔬菜和饲养鱼。这项系统不是拿来饲养观赏鱼,而是可食用的鱼种。

他指出,当局于2014年获得中央拨款推介“鱼菜共生系统”计划,让全彭各县有兴趣参与的个人或机构申请,经过这些年的试跑考验后,有90%参与者取得成功,也有许多人至今仍然持续这个培植系统。

政府拨款经费可免费申请

彭州渔业局当年总共提供了70套“鱼菜共生系统”的工具组,包括培植箱、鱼苗及蔬菜种子等,每一套的价值为2000或2500令吉(因供应商不同而价格有所差异),这些经费都由政府拨款承担,让人民免费申请。

他说,这个系统讲求在城市环境种菜养鱼,让人们自供自足,因此该系统的设计都尽量不占地面空间。由于这是非常新颖的培植概念,因此只作试跑,并未考虑提升或向这方面进行发展。

“这70个工具组分配给各县,其中关丹总共有22人参与、云冰5人、立卑4人、而连突6人、淡马鲁5人及北根12人等。”

参与这项计划的70人都各自在自己的住宅户外进行“鱼菜共生系统”。

培植箱占地仅3尺X2尺的面积,下面是一个养殖鱼的水槽,上面则是种植蔬菜的托盘,而种植蔬菜和饲养鱼儿都有一个收成周期,一般介于3个月或半年。

鼓励种易照料及快生长蔬菜

“为了方便栽培、更快获得收成及提高培植的成功率,我们的配套都鼓励采用比较容易照料及快速生长的蔬菜,例如:菜心、蕹菜、小芥兰,以及成长速度快及生命力强的鱼类,例如:非洲鱼、塘虱等。”

根据统计,这些参与者所种植的蔬菜在一个周期内,平均可取得重达32.9公尺的收成;至于饲养鱼,在大约6个月内可收成22公斤。

“每次培植到收成后,参与者都必须自己补充菜苗及鱼苗,如此一来才可以不断有收成。70名参与者当中,大约有90%取得成功,然而大约有10%的参与者进行了一个周期后,就因为不再热衷打理而不了了之,把这些器材都搁一边,变成了浪费。”

用心打理成功率高

他也举例位于百乐县甘榜武吉思当(Kg.Bukit Serdang)的成功例子,这名参与者截至今年10月为止,总共种出了32.9公斤的蕹菜及菜心。至于饲养的塘虱目前仍然处于第一周期,只有75%存活下来,每只重量约100克,全部共10公斤。

“其实,只要参与者有用心打理,鱼菜共生系统的成功率非常高,除了可满足自供自足的目的以外,也可当成是一种日常休闲活动或嗜好。”

◎鱼菜共生系统的组成:鱼菜共生包括2个主要部份,水产养殖和水耕养殖。鱼菜共生可以结合2种优点而改善两边缺点,不断循环再利用。尽管由这2部份为主,鱼菜共生系统通常分为几个组件或子系统负责有效去除固体废物,添加的碱以中和酸,或用于保持水充氧。

典型的组成部份包括:
饲养箱:饲养水生动物。
生物过滤池:过滤水生动物的排泄物。
生化池:让硝化细菌可以生长和转化的氨成为植物可用的硝酸盐。
植栽床:种植植物。
取决于复杂和鱼菜共生系统的成本,生物过滤池、生化池或植栽床可以组合成一个单元或子系统。

鱼菜共生系统的好处:
减少用水、有机蔬菜、无需除草、节省电源、环保、加速蔬菜生长、无需人造肥料、简易实用和装置、可以一直重覆使用、没有土壤中的害虫、适合置放的地方、学校空地、办公室空间、老人院、孤儿院。

阿德南:2014年开始试跑,70人参与取得90%成功案例。(图:星洲日报)
由渔业局提供的鱼菜共生系统,培植箱占地仅3尺X2尺的面积,下面是一个养殖鱼的水槽,上面则是种植蔬菜的托盘,而种植蔬菜和饲养鱼儿都有一个收成周期。(图:星洲日报)
塘虱鱼是其中一种适合用于鱼菜共生系统养殖的鱼类。(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