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06/2017
40年数千藏书‧陈广才潇洒送马大‧红楼梦痴裸捐如嫁女
作者: shuenfatt

丹斯里陈广才裸捐心头最爱的《红楼梦》所有藏书,心情就像“嫁女儿”。

珍藏40年,被他视为跟女儿一样珍贵的《红楼梦》藏书,将全数捐给设在马大总图书馆4楼的————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而将于7月1日隆重开幕的“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拥有全世界最丰富的《红楼梦》馆藏。

除了《红楼梦》书籍,馆藏还包括许多跟红学有关的名贵绝版线装书、书画、文物等6000多件。

原以为那批与他相处了数十年的珍藏,是他的“红颜”,这次裸捐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分手。然而,陈广才却不这么认为,对他而言,这犹如“嫁女儿”的喜事,数千册《红楼梦》珍藏是他数十年来珍爱有加的孩子。

陈广才手中这本书,并非无字天书,而是盲人也可阅读的《红楼梦》点字本(全集),是非常珍贵、少有的珍藏。(图:星洲日报)

走各地寻《红》成佳话

陈广才对《红楼梦》的热爱,在大马文坛甚至各国红学文人间已是佳话,40年来他走过世界各地,都带着寻珍觅宝的“猎奇”心思,往书局里钻,期待一次又一次相遇的意外惊喜。

他曾在2015年出版的《陈广才红学研究藏书目录及评介》一书的<序>中如此写道,“…………我对红学始终不离不弃,阅读《红楼梦》评论、收集红学书籍,是我政务之余的工作,乐此不疲,30多年如一日,从未间断。”

他也引用诗人陶渊明《归园田居》的名句“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笑称自己“误入红网中,一去三十年”。

而今,他决定让私有的红学图书馆,找个好归属。

“很多单位知道我想捐出红学收藏,都来跟我接洽。我也认真考虑了很久,结果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给我表达了非常强烈的意见,说‘你的红楼梦研究从马大开始的…………马大是你的母校…………’。”

“从哪里开始,在哪里落户”是一种有始有终的圆满;亦是一种游子归家的情怀。

马大校长提出设研究中心

此外,马大校长也主动找上陈广才,希望他能把这批珍藏留在母校,让陈广才进一步感受到马大所释放的诚意。更重要的是,马大校长主动提出,为了这批珍藏,马大计划要成立“红楼梦研究中心”。

“而‘红楼梦研究中心’其后的学术研究活动,我也会跟马大中文系、中国研究所…………等单位商讨,以推动一些实质的研究工作。”

“比如说,请学者到这边进行短期研究、演讲。我希望马大在红学研究方面有所作为。”

将数十年的珍藏裸捐,除了为它们找个安身的好归属,陈广才希望这批珍藏能在“婆家”发挥更大的影响力,对马来西亚红学研究做出贡献与推进。

将红学珍藏公有化后,他希望马来西亚能成为红学研究的重镇。他在受访时也透露,有需要的话,将计划设立“红学研究基金”,进一步推进红学研究的步伐。

由于藏书数量庞大,部分藏书还整齐排放在书房内的书架上。每本都是陈广才沉迷红学的珍品。(图:星洲日报)
陈广才边向记者解释,边翻看其中一本珍藏,像在做最后的话别。其下是已经完成装箱,预备运往马大的其中一批书。(图:星洲日报)

17日起3个周六办开讲

为配合“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开幕,将于6月17日开始连续3个周六,在马大开讲“红楼梦课程”,陈广才为此倍感兴奋。

“那是非常可喜,过去所没有的。请到一些大家比如白先勇先生来演讲,我相信这对在马来西亚推动阅读红楼梦、进入红楼梦世界很有帮助。”

陈广才也会于7月1日(开幕当天),主讲系列讲堂的最后一场讲座。红学系列讲堂由马大中文系联合星洲日报、星洲电子报、马大中文系毕业生协会、驻马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文化组、马大孔子学院、马大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一个亚洲基金会,多个单位主办。

珍藏不乏两百年历史古籍
裸捐只为推动红学

把有如无价之宝的“女儿”嫁予马大,是陈广才经过好几个月慎重思考,并获得家人同意后,所做出的决定。

其珍藏不乏两百多年历史的字画、古籍,但都一本不留、一件不留地捐出。这是一种为推动红学,而忍痛割爱的高尚情操。但他却淡然以待。

他说:“我每一本收藏都看过。60岁后,开始想怎么处理、安置这批藏书。”

“这批书我不捐出去,以后我不在的时候,它会流失。太可惜了,所以需要有继承的地方。”

“越早公有化这批藏书,就让这批藏书更有价值。我相信共享的意义更大。”

他笑说,以后我想念了,想看了,就要到马大去看它们了。

“我以后还会去看它们。”

续搜珍宝再送

其实他不只是会像父亲一样,将来不定时前往马大看“女儿”,他还向马大校长承诺,在裸捐红学珍藏后,依然像过去40年一样,继续往世界各地搜罗红学珍宝;然后,继续往马大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送珍宝。

“继续买,继续送”的承诺,让我们可预见,陈广才将陆续进一步丰富、壮大马大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

“直到有一天,我走不动,买不到了。”

要求研究中心全面开放

而他也要求马大,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需公开给全世界,不只是马来西亚人,不只是马大生。

“这是我对马大的一个要求。只是书本不能外借,除了研究生在特殊情况下,可申请外借。”

古籍确实不适合外借,即便是陈广才在向记者展示时也小心翼翼。他边翻边说:“这些几百年的书,纸张很脆弱呀。”

陈广才也在“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开幕前,与星洲日报记者前往马大图书馆,关心藏书上架的进度,同时介绍了资料中心内,特别设计以藏放古籍、文物的恒温室,为确保名贵的珍藏受保护、保存。

即将开幕的“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设有舒适的阅读空间。陈广才向潘碧华(右)、马大中文系研究生庄诗慧(左起)、马大图书馆助理罗立勤,介绍其中一套珍藏。(图:星洲日报)

大学开始入迷
聊《红》如话家常

陈广才自中学时期接触中国四大名著,那时最感兴趣的是《水浒传》,直至大学到马大修读中文系,才为《红楼梦》着迷,并开始投入红学研究。更在大三以《红楼梦》后四十回作为毕业论文题目。

“红楼梦是中国小说发展史的顶峰,至今没有其他作品能出其右。”

“就算是四大名著的另外三本小说,都是‘有所本’,比如说书人的说本,而不像《红楼梦》是百分百的创作。当然《红楼梦》有作者家世的影子在里面,但却不是在有所本的基础上写作。”

“而且其他小说的格局、规模也没《红楼梦》那么大,内容、语言、人物关系的错综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

陈广才聊起《红楼梦》,就好像话家常般,信手拈来就是一段又一段地如数家珍。

住家如红学私人图书馆

当天的专访是在他家的厨房进行。那间堪称红学私人图书馆的公寓,由客厅、书房,甚至厨房相连的饭厅都摆满红学典籍。而他现在正看着的《脂砚斋甲戌重评石头记》就揭开放在饭桌“书海”的正中央。

因要将藏书移到马大,陈广才花了好长一段时间亲手一本一本地整理,装箱。就好像亲自跟每本珍藏话别一样。

走进他的公寓,仿佛也见证了他送别藏书的一幕幕。就好像为要出嫁的女儿办嫁妆般,一箱箱地亲自打点。

客厅的地上,有落地窗的那一边,近十本书躺在地上日光浴。他说:“前几天书房漏水,弄湿了几本书,好心疼。希望晒晒太阳,书本还能保存。”

陈广才说,红学之所以迷人,是因著作者留下了很多问号、很多空间,让后人继续研究。他形容,《红楼梦》是世界文坛的一块瑰宝,它既风靡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也吸引了许许多多各国文学爱好者的目光;既被译成多国文字,也涌现各种评论与探讨论著。

“红楼梦是本文化大书,当你从里面吸取无穷无尽的文化养分,就加强了中华文化的底蕴。中华民族,不管是海峡两岸四地或海外华人都有很强的韧力,自强不息的精神,其实文化底蕴是最大力量。”

“对我而言,爱上红学最大的受益,是面对任何问题,都能从容地思考,去寻找答案;对很多事情看得较淡薄,不会太执著,太在乎名利。”

为找资料搭火车到新

陈广才迷上《红楼梦》的那年代,中国古典小说并非中文系主修科,发现红学之美是他大二那年与《红楼梦》在马大图书馆的一次偶然碰撞,自此坠入红网。

“我最疯狂时,曾一个人搭火车到新加坡南大、新大找资料。这跟上课没关系,是自发性的。”

“那时候马大中文系没有专研红学的教授,那时候研究红学好寂寞呀。”

而今国内很多大学的中文系都开办了研究《红楼梦》的课程,而陈广才无私裸捐红学珍藏,成立了“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也将造福这一代研究红学的大马人,不需要再像当年的他那样,跨国找资料。

满意珍藏“新家”有空要来排书

6月9日,陈广才和本报记者前往马大,看着已经上架的部份书籍,他眼神中透著欣慰的光芒。还说,待有空要亲自来“排书”。

“红楼梦研究资料中心”内,除了丰富藏品,还设有灯光、装潢舒适的阅读空间、备有电脑的工作室和古籍收藏恒温室。

他尤其满意,资料中心特别为原版线装书设计的书柜,让多年来的珍藏能有个“舒适”的新家。

欲报名红楼梦课程:
FB搜寻:马大中文系大学堂:红楼梦课程
电话:03-7967 5651/011-3789 4733
(星期一至五 ,早上9时至下午5时)
电邮:[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