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7/2017
2友好研发现代种植技术.弃高薪当现代农夫
作者: jillyn

(马六甲22日讯)2名27岁的年轻人,一名原本是稽查师,一名原本是数据分析师,却先后在一年多前从舒服的冷气房出走,到阳光下锄泥挥汗种菜,接着研发室内种植技术,成为一名现代农夫。

黄仁龙与温植煜是同班同学,于公教中学毕业。黄仁龙大学毕业后,到新加坡当稽查师,享有高职高薪,却在4年后的某一天,他向上司请辞,决定回来马六甲当一名现代农夫,开创自己的事业。

二人的种植概念获得赞赏,不时受邀参展。(图:星洲日报)

温植煜念至硕士毕业,喜欢科技,在冷气房内担任数据分析师。他在空闲时,会到黄仁龙的菜园,一起锄土耕耘,这样在烈日下流着汗的活儿,倒也令他有所启发。

多层菜架,已长满待收割的蔬菜。(图:星洲日报)

他说,仁龙也有从事卖椰丝和椰粉为种植用途的生意,他当时心想,除了卖给别人,何不自己也用椰丝和椰粉来种植,他花了数月时间观察后,决定并肩与黄仁龙成为现代农夫,通过结合二人的专业知识,各自扮演角色,朝向研发现代种植技术。

不同颜色的懒人花盆,赏心悦目。(图:星洲日报)

黄仁龙:克服多变天气稳定菜价

谈起创业过程,黄仁龙说,他在数年前曾经帮一名中学朋友将蔬菜批到有机市场去卖,当时他心里就有个想法,认为蔬菜是人类的日常粮食,但是菜价常因天气与收成因素,造成价格起落不定,如果这些因素可以克服,那人人都可以买得起各种菜,甚至各种蔬菜也可以用统一的价格卖出去。

黄仁龙设计的懒人花盆,以两层方式,利用条带引水给植物,省去每天浇水的问题。(图:星洲日报)

在这段期间,他曾到巴刹帮忙派免费有机菜让人试吃,后来再以每包2令吉的统一价卖菜,当顾客吃后给予好评时,他心里有很大的满足。

甜菊叶在椰粉中蓬勃生长,也适合水耕。(图:星洲日报)

黄仁龙说,在新加坡工作上累积了经验后,他决定出来闯。当时他的请辞让上司有点惋惜,告诉他公司的门随时为他而开。当然,家人也对他放弃稳定与坚持创业有意见,但他还是到烈日下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用椰粉椰丝种成的茄子已近收成。(图:星洲日报)

起初,他到士马木租了一块地,从零开始,自己一人锄土撒种种菜,整个人都晒黑了。偶尔,朋友会来过来玩玩帮忙。虽然努力有收成,但是却敌不过天气,雨水一多,菜园就淹水,传统的种植方式,令他受挫。

看见种子萌芽,是最令人感动的事。(图:星洲日报)

用椰丝与椰粉代替泥土

因为有问题,接着就有了克服方式。黄仁龙离开了菜园,与温植煜租了一间排屋,用椰丝和椰粉代替泥土,研发“垂直种植”,在车房的空地上种菜种瓜,与伙伴温植煜二人,用PVC塑胶管搭建灌溉输送条及种植架,盖上保护网,避免虫害干扰。

这样的种植法,也有了收成。黄仁龙与温植煜说,他们接着会再搭建多层菜架,研发在有限的土地上尽用资源,提高产量。

在屋子里面,有一个他们DIY的室内种植柜,3层的柜子,底层用作撒种、中层开放式种植,上层幽闭式种植。这是一个结合科技的研发,也是温植煜的强项。

黄仁龙与温植煜亲手搭建垂直种植空间,待这次收成后,他们将在此增建多层菜架,最大限度使用土地空间。(图:星洲日报)

温植煜:室内种植不靠天吃饭

温植煜说,传统种植靠天吃饭,请工人也不容易,室内种植,自己可设定气温及养分,让种植电脑化,通过数据观察植物成长,再以收成作出提升。

他们期待有一天,拥有规模式的培育室,室内包涵不同气温的间隔,栽种不同类别的蔬菜瓜果,创造稳定收成,再以统一价出售蔬菜,让人人都能买得起各种蔬菜。

黄仁龙说,椰丝或椰粉可以取代泥土种植,而且质地轻盈,搬运很方便。

他说,椰树的用途很广,可做床褥、手工艺品,但是在本地,椰皮经常被丢弃,令他感觉资源被浪费,于是心想何不回收将它们磨成粉,取代泥土作为种植用途。

于是,他开始把椰丝和椰粉的精神发扬光大,分布到市场上售卖,获得了好评,让他深有满足感。而这份努力,也让一些单位及政府机构察觉,多次邀请他们参展。

黄仁龙和温植煜亲手做组装垂直种植架,让人可在庭院有限的空间尽情发挥。(图:星洲日报)

设计花盆方便种植

作为现代农夫,他考虑到现代人作息忙碌,于是也对有栽种的人,设计了一种方便花盆,盆中的存水,可让忙碌或经常出坡的人省却每日浇水,让养花种菜变得更方便。

黄仁龙和温植煜也考虑到现代社会土地的局限,于是设计了组装垂直种植架,方便种植爱好者在住家庭院,在有限的空间上,尽情发挥。

黄仁龙和温植煜在租来的排屋空地上,以椰粉种了各种不同的蔬菜,连稻米也有,这些菜籽,有些是朋友送的,撒下种子后,他们定时观察,如今有些已开花结果。

温植煜说,这些菜类中,以甜菊叶是他最想大量生产的,希望能帮助糖尿病人,让甜菊叶成为代糖。

黄仁龙和温植煜DIY不同功能的3层培育柜,花了二人不少心思。(图:星洲日报)

理科知识提供辅助

黄仁龙与温植煜虽然转换跑道,但这并不代表着他们拥有的学历被浪费了,知识是排除万难的基础。

他们说,不管是中学时代的理科知识,或是日后的工作经验,都对他们提供了很大的辅助。

年纪轻轻的2名现代农夫,在同一条路上,结识了不少老朋友,有些老朋友喜爱以过来人的方式与他们分享,有些曾经吃了苦的老朋友会劝他们悬崖勒马。

虽然他们每天汗流浃背。但是,他们目标坚定,规划中的梦田,只要用心耕,必能穣穣满家。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