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3/2018
人类活动破坏大自然‧30年后恐无鱼可食
作者: yflen2

(麦德林25日讯)地球是万物生灵所共享,日前发布的一项生物多样性的最新科学报告警告说,人类活动已令全球各个地区的动物及植物物种急速下降,洁净水源也大幅减少,危及粮食、食水及能源供应,人类终必自食其果:30年后人类也许无鱼可食、现有物种或有近半灭绝。要扭转局面,必须大刀阔斧改变现行做法。

法新社报道,物种减少的情况近年备受关注。

全球最后一只雄性的北非白犀牛“苏丹”上周安乐死的消息就是警钟。

来自全球各国的官员及科学界人士聚首哥伦比亚,出席联合国生物多样化会议。“跨政府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服务平台”(简称IPBES)上周五发表一份全面性的物种调查报告,是由来自100个国家的逾550位自愿参与的科学家,花超过3年时间,审视约1万份科学出版物,是2005年来最全面的生物多样性调查,只有南极区和偏远公海未在研究范围内。

4大地区动植物明显减少

报告指出,在全球4大地区,即亚太区、欧洲与中亚地区、美洲、非洲,每一区的人类活动都已令动物和植物数量明显减少,而且减少的趋势持续;这都是出于一些共同的压力,如栖息地压力、过度砍伐,恣意掠夺破坏天然资源,土地和水污染,侵略性物种增长和气候变迁。

来自尼泊尔和孟加拉的专家指出,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服务为亚太区域在1990年至2010年间取得迅速经济增长带来了贡献,但区域的生物多样性面对前所未有的威胁,从极端气候事件至海平面上升,外来物种入侵,农业活动密集化和浪费及污染增多。

报告指出,在亚太地区,如果目前的过度捕捞等情况持续,到2048年,鱼类资源就可能会耗尽。此外,人类活动也使珊瑚亦十之八九严重受损。

报告警告说:“这个令人震惊的趋势,已危害世界各地人们的经济、生计、粮食安全和生活质素。”

人类损害自己未来福祉

IPBES主席、专研大气科学的英国教授沃森说:“我们正损害自己未来的福祉。”沃森指,“生物多样性在全球各地区持续丧失。我们正令物种减少,正在损害生态系统…………假如我们若无其事‘一切照常’,生物多样性会消失得越来越快。”

以美洲来说,跟欧洲人初到新大陆定居的时候相比,现已少了31%动植物,假如人类继续予取予携,到2050年,会再有40%动植物消失。非洲一样糟糕:科学家估计已有50万平方公里土地严重损坏,植物数量持续“重大”减少,到2100年,湖泊的生产率会减少20至30%。

欧盟地区情况也绝不乐观:只有7%海洋物种算是属于“良好保育情况”。沃森警告说“假如我们继续我行我素,第六次地球大灭绝,也是第一次由人类造成的大灭绝,将是指日可待。”

由于中国与越南市场需求量增加,穿山甲已成为全球走私最多的哺乳动物。(图:互联网)

全球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亚太
●假如任何现时情况持续,鱼类资源将会在2048年耗尽
●气候改变下,到2050年,多达90%珊瑚将严重授损
●到2050年,生物多样性可能将锐减45%

欧洲与中亚
●土壤侵蚀已影响欧盟地区25%农场及中亚23%农地
●跟1990年比较,平均每人可得到的干净食水已减少15%
●超过四分之一咸水鱼类的数目正在下降
●42%已知陆生动物和植物品种,在过去10年数目减少

美洲
●只住了全球13%人口,但全球生物多样性影响来源有四分之一来自这一区
●四分之一物种面临绝种风险
●比起欧洲殖民者初到新大陆时,现在的物种已少了三分之一;到2050年,物种数量更会锐减40%

非洲
●气候变化下,非洲到2100年将失去超过一半的鸟类和哺乳动物
●约50万平方公里的土壤受严重损害,原因包括破坏树林、非永续农耕、土壤侵蚀、非洲采矿、气象变化和外来物种入侵
●非洲象由2006年有52.6万只,到2016年只剩41.5万只,即10年内锐减约111000只,跌幅逾20%。

保育 永续农业
可延缓物种灭绝

报告又指出,使用化石燃料引致气候变化,在许多地方都令到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受损。美洲报告共同撰写人赖斯说:“到2050年,即下个世代,气候改变造成的压力很可能已强如人类历来改变自然用地所造成的影响总和。”

拯救地球障碍重重。沃森说:“经济增长会持续,人口增长也会继续,可以预计对资源的需要也会继续。”但地球还未走到绝路,科学家指有可行的解决方案,包括划出更多保护区、推动永续农业等,最重要是政府、商界以至个人在做与环境相关的决定时都考虑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他呼吁:“我们可以大大拖慢情况恶化速度。一切还未太迟。”

IPBES在2010年成立,负责评估全球生物多样性状况与自然资源,并向决策者提供科学资讯咨询。IPBES目前有129个成员国。

指2020提升至17%仍不足够
专家倡保育一半陆地

生物多样性响警号如何办?英国《卫报》报道,最直接方法是保育大地,全球目前15%陆地和7%海洋留作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公约》定下2020年将两比率提升至17%和10%;但有专家提倡保育一半陆地才足够。

保护区要成功,需顾及人口发展需要。非洲为保护大象和犀牛,助猎杀为生的居民转型推动野生旅游,让他们理解与动物共存更有好处;农民牲畜被野兽吃掉,就作合理补贴。

野生物种栖息地大减,一大原因是辟地养牲畜、种大豆和棕油树等。所以,人们应用消费表态,选择永续产品、少用含棕油的产品、少吃牛肉等,都有助保存生物的栖息地。

另一当务之急是在研究方面,有需要加快分析追踪出现生物灭绝的地区,以机器自动辨别生物及以实时DNA排序,以及设立公开基因数据库,分享地球所有动植物和单细胞资料。

澳洲柏斯以南的哈梅林湾日前传出鲸鱼集体搁浅事件,有150多头短肢领航鲸不幸搁浅,但只有5头鲸鱼成功游回海中。天生灵敏的鲸鱼为何会搁浅,一直是专家们猜不透的谜。(图:法新社)

澳洲逾150领航鲸搁浅仅5幸存

澳洲西南部海岸日前惊见逾150头“短鳍领航鲸”(Short-finned pilot whales)搁浅,相关单位经过数日全力救援后,只5只领航鲸幸存。、澳洲西南部的哈梅林湾的海滩,上周五惊见鲸鱼大规模搁浅,超过150只短肢领航鲸搁浅在沙滩上和浅滩中,相关单位得知后迅速动员志愿者和兽医动员前来抢救,但只有6只幸存者被送回大海,其中有1只再度搁浅,不得不安乐死。

西澳州公园管理局指出,短鳍领航鲸也曾在1984年及1991年在当地发生大规模搁浅,由于尸体可能吸引的鲨鱼前来觅食,该处海滩已经暂时关闭,禁止民众下水,这些领航鲸每头重量1至4吨之间,现场近150头尸体的处理令相关单位感到棘手。

短鳍领航鲸主要栖息在热带和亚热带水域,喜欢群居很少会单独出没,牠们的群落约有10至30只,有些甚至多达60只,但超过100头的状况较少见,虽然牠们的行为较接近鲸鱼,但却是属于海豚科。

至于为何会发生鲸鱼集体搁浅,目前还无法确定,但专家研判,可能与当地海湾形状有关。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