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09/2018
郭慧娟:把悲伤降至最低.谈生死不勉强不急躁
作者: limlc

(雪兰莪.八打灵再也6日讯)台湾生死学专家兼台湾死亡咖啡馆发起人郭慧娟认为,殡葬自主观念是对一个人最高的尊重,让每一个人有自主权安排身后事。

她在主讲由富贵集团主办、星洲日报作为媒体伙伴的“身后事我做主(嘱),如何温馨与家人谈生死”讲座会时表示,华人社会避谈死亡这件事,但当死亡面临时,却会出现慌张及不知所措的情况。

人害怕失去避谈生死

“当亲人逝世后,我们花很多时间在磨合大家的想法和意见及平复紧张的心情,在一片混乱中办完丧事,然后要度过悲伤的日子。”

她说,死亡是大自然的规律,任何年纪都会死亡,如果我们愿意谈生死,就能把悲伤及遗憾降至最低。

“在我们的潜意识里,把死亡打了一个大叉,一旦靠近就会躲避,久而久之就不会去碰触它,但即使我们不谈生死,死亡还是会发生。”

她说,由于我们有4种恐惧的心理,即害怕失落、害怕失去、死后的未知、害怕死前受折磨及责任未了,让我们对死亡感到恐惧。

她提醒大家,家庭成员谈生死时要保持不勉强、不急躁、不打断、不拒听及不随便的心,让家人从不说到愿意说、不看到愿意看及不听到愿意听。

鼓励写下对身后事想法

郭慧娟表示,面对死亡是有层次的,我们必须先了解什么是死亡,较后再对死亡做出评估,最会再跟家人谈生死,才能得到善终。

“善终这条路不容易,同时也不是每个人都这么幸运可以走。由于我们对生命的迷思,不懂要怎样谈生死,但只要我们改变原有的态度,跨过谈生死的疆界,你会发现其实并不难。”

她说,死亡是要练习和准备的,她鼓励大家把自己对身后事的想法写下来。她说,由于生命无常,面对死亡就是要好好活;死亡也是一种提醒,提醒我们生命有尽头,要我们活在当下及惜福。

“我们要活在当下,对生命的态度要认真,让生命不留遗憾及圆满。”

她认为,及时道爱、及时道谢、及时道歉、及时道别、及时和解及圆梦是最实在的事。她建议大家每天给家人一个拥抱及对他们说出“我爱你”。

她说,礼俗的框往往使丧礼未能圆满,但她却认为生前沟通胜于死后打圣杯询问。

“随时代变迁,不好的礼俗也应该要改变,但我们不是反传统,也不是说传统礼俗不好,而是要让死亡变得更温暖。”

她说,她于2013年起在台湾举办超过300场死亡咖啡馆活动,与超过1万名参与者在有主题性的情况下,喝咖啡轻松谈生死。

学会关怀临终病人

郭慧娟说,除了死亡,临终关怀也是重要的一环;很多人不知要如何面对临终病人,其实他们并不是不敢面对临终病人,而是不敢面对死亡。

“他们是我们生命的导师,我们不要让他孤独经历生病的过程。我们必须站在他们的角度和立场去关怀。”

她认为,全民都必须懂得临终关怀,同时也必须教导下一代。“我们不能剥夺小孩学习临终关怀及面对生死的机会。”

郭慧娟说,每个人都有自主权安排身后事,愿意面对生死的人,可将遗憾及悲伤减至最低。(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