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09/2009
乡镇走透透:经历水灾、火灾及被列黑区.瓜拉沙哇人情味重
作者: admin

瓜拉沙哇(Kuala Sawah)简介
地点:芙蓉通往晏斗途中的市镇,离芙蓉约18公里
面积:市镇占地约6依格
人口:大街及花园住宅区有逾千名华裔,若概括瓜拉沙哇范围(包括甘榜),华巫人口则参半

瓜拉沙哇,是一个生命力顽强的市镇,它经历逾百年岁月变迁,以及多年的水灾冲击后,仍屹立不倒。

虽然如此,她也处于矛盾困境,尽管四周的屋业发展兴旺,居民却认为房屋销售量或就业机会没有明显增加,令这个小镇的前景像雾又像花。

早前常受水灾侵蚀

百年以来,瓜拉沙哇早前不断受到水灾的侵蚀,令居民蒙受一次又一次的伤害,最严重的一次要算1971年的全国大水灾,连续7天不停的雨水几乎把它变成水乡。

当年,忽大忽小的雨势导致当地约75%地区变成汪洋,一些低洼地区水位更逼近屋顶,当地的大桥也被冲断,水位在大约两天后才逐渐退去。

据悉,该镇不远处的宁宜河是造成水灾的主因,由于河流阻塞,令该镇每年平均都会发生三四次的水灾。然而,在经过当局疏通后,近几年来已没有发生严重的水灾。

瓜拉沙哇由三大民族组成,各族各自占据不同的地点,华人集中在市区,马来人在甘榜,花园住宅区则以印度人为主。

这个市镇有一条主要街道,两旁以现代式的商店为主,附近也保留一些旧式木板屋或商店,虽然产生对比,却感觉融洽,也成为不同年代的象征。

与其他新村或城镇一样,瓜拉沙哇面对华裔青年外流的问题,但由于当地有多个花园住宅区,吸引附近居民定居,所以,人口仍保持一定的水平。

曾被列为黑区

瓜拉沙哇曾在紧急状态时期被列为黑区,许多邻近的华裔住户都被迁往该处,如今,当地居民多以华语交谈,只有在遇到同乡时才用福建话。

此外,当地的华裔居民也以务农为主,其中大部分从事油棕业。

瓜拉沙哇VS瓜拉沙花

Kuala Sawah应该被译成瓜拉沙“哇”,还是瓜拉沙“花”?

居民说,当地过去一直使用瓜拉沙“花”的译音,但是,不知怎么地,报章却突然改用瓜拉沙“哇”,令当地居民大感不解,虽然如此,大多数居民仍坚持使用感觉上较好的瓜拉沙花。

吴公山庙惨遭偷窃

拥有超过80年历史的吴公山,原是私人建设的庙宇,虽然没有公开膜拜,却有不少福建人前往上香,神诞时也上演布袋戏;五六年前,该庙才正式由理事会接管。

该庙被接管后曾进行数次装修,但几年前却发生爆窃案,庙内的吴公像、铜钟及香炉等有历史价值的物品被偷走。

观音亭名气远传

观音亭面积逾1依格,是当地最大、最豪华及有名气的寺庙。

虽然它的历史不比吴公山悠久,只有约15年,却因为在兴建初期,基于创办者人面广,吸引许多有地位的人士协助,才令该庙名气远传。

新民华小搬迁无数次

瓜拉沙哇新民华小于1938年成立初期,是设在一间店内,学生只有十人左右,然而,由于水灾问题及其他因素,该校搬了无数次。

2000年8月4日,当地再次发生大水灾,并殃及该校,为了一劳永逸解决问题,校方决定搬至地势较高的现址,新校舍在2004年竣工,2005年正式开课。

新民华小的学生人数在60年代达到逾200人,近几年维持在130人左右,华裔生占逾90%,其余是马来及印度学生。

火灾吞毁6店屋

1991年7月14日凌晨约4时,镇内的一排木板店屋被大火烧毁,是该镇开埠以来最严重的火灾。

该排店屋的住屋、杂货店、公市及树胶店等6间店屋都被夷为平地,损失惨重,所幸没有人命伤亡。

火灾地点是当地相当“旺盛”的地点之一,然而,基于地契等复杂问题,该地至今仍未重建。

居民的话

●颜比(75岁):住宅区不尽理想

瓜拉沙哇大街的治安还算好,花园住宅区却不尽理想。

我希望这里有所发展,但似乎办不到,因为附近兴建的屋地卖不出,这儿也有就业机会及待遇的问题。

●陈文富(48岁):生活悠闲

瓜拉沙为哇是个人情味浓烈的地区,居民互相认识,朋友也多,我喜欢这里悠闲的生活。

我的孩子虽然还小,但他们长大后是否留在这里还是往外发展,就由他们自己去决定。

●彭俊潮(20岁):爱好平静生活

我在这里帮忙父亲打理店务,我大多数朋友都还留在这里,只有少数朋友到外发展。

虽然这里的娱乐不多,但我不介意,因为我在这里长大,也喜欢这里的平静生活。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