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8/08/2010
舒庆祥.采用新柔长堤无不妥
作者: admin

1924年6月28日正式通车,全长3565尺,用150余万立方码花岗石建造而成的长堤,86年来,不论中文或英巫文名称,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

其正式及官方名称最初是:Johore Causeway,华文译为柔佛长堤。最初名为柔佛长堤,那是符合当时的历史史实,因为在那个年代两地都是英国的殖民地,大家同属一家人,可以自由往来,还有当年长堤的开幕仪式,是由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基里玛爵士及柔佛苏丹依布拉欣联合主持的。

不过,后来随着两地政治地位的改变,历经离离合合,加上官方及民间,一直没有制定一个两边都可以接受的统一名称,长堤因而就出现各种各样不同的名称,尤其是中文。

著名已故报人洪丝丝,在1946年8月22日撰写的题为《马来亚战记》一文,就把长堤叫为柔佛海峡的长堤。

日军于1942年1月间攻打新加坡,败退中的英军把长堤炸毁,战后有关此役的回顾,英军总司令白思华将军的报告,林明河的中译,就把长堤称为长堤,并无冠上柔佛两字,而日本记者藤井龙树,在其所写的《新加坡沦陷前后》一文中,又把长堤称为柔佛长堤,可见当时长堤也没有一个统一的叫法。此两文都刊登在许云谯编著的《新马华人抗日史料1937-1945》一书中。

那时,还有人把长堤简称石堤。

而新柔长堤一名,最显著的例证,见于作者难先撰写的《新柔长堤的故事》一文,它是先刊登在新加坡的南方晚报,而于1962年7月1日被被收录在当年出版的《南洋文摘》第3卷第7期中。

可是,新柔长堤一名,在马松的译作《柔佛长堤开幕的那一天》中,又被改称为星柔长堤,星即星洲,新加坡早期名称之一,此文刊登在1973年4月18日的新加坡《星洲日报》。

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后,新柔长堤一名即被两地中文媒介广泛使用迄今,有两个范例可引以为证。

1998年面市的《李光耀回忆录》中译本第51页,李光耀即用新柔长堤一名,忆述他父亲那时从峇株巴辖在日军抵达之前回返新加坡的情景,其为一;2004年陶德书香楼出版的《郭鹤尧传》(安焕然、吴华、舒庆祥合着),在第51页,亦用新柔长堤一名,形容当时北撤结集的英军,慌慌张越过长堤的情况。

现今,也有人把长堤称为柔新长堤,总之,时至今日,长堤一直没有一个统一,马新两地大家都认可的名称。

而采用其最早的名称柔佛长堤,其不当之处在于:现今马新两国都是独立自主的国家,长堤为两国所共有,长堤中线即为两国的分界线,用柔佛长堤涵盖称之,既不符合两国的现状,新加坡基以维护其领土主权的利益,肯定也无法接受,这就说明前首相马哈迪建湾桥的建议,他也只能建议建到长堤中线的原因了。

因此,基以当前混淆未定的局面,在两地官方还没有坐下来,心平气和制定一个大家都可共称的长堤名称之前,只要抛开不必要的情意结,用两地华人,尤其中文媒介多年来惯性采用的名称──新柔长堤,来称呼长堤并无不妥,它既能体现长堤所在之地,亦能凸显两地深厚的历史渊源,采用新柔海峡亦然。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