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12/2010
梁文道.创业
作者: admin

近日遇到两件事却让我心绪难平,不吐不快:

第一,那天我在报纸上见到某投资银行高层告诫年轻人,劝他们不要满脑子炒楼炒股,赚快钱绝非王道。趁年少应该投资在自己身上,好好钻研一门功夫,将来才可以创业自立。

第二,我家附近有个公共屋邨,内的菜市场不大,但至少有一行“冬菇亭”,开了4家大牌档格局的食肆。上个月他们忽然歇业,原址来了几个工人挖开地面搞工程。最初我以为这只是修整水渠没多久便会恢复原貌。后来听街坊说起,才晓得原来是租约期满,发展商收回物业,打算打通它们,合四为一,推出个空间密闭装冷气的新餐厅,让人投标再租。

我想不用我多说,大家也都能看出这两件事之间的联系了吧。

我不算那几家冬菇亭大牌档的常客,但偶尔也会帮衬一下。比方说“玲姐”当家的茶餐厅,炒河炒米在方圆一里的范围内也算得是第一了,但更主要的卖点是玲姐她对动物特别友善。每回有人拖狗过来,她都立即端上一碗水给它们解渴,而且还会分几块多士给大家喂狗取乐(当然是在主人批准的前提下)。又如一对夫妇开的面档,他们最晚关门,所以有时候空腹夜里归家,我会去他们那里吃碗牛腩河加碟油菜。坦白讲,他家东西平常,可是便宜。那丈夫年纪不小了,总是拖着一条不太灵便的腿,满头大汗地斩肉下面。夜空下,我们3人无话,他们忙干活,我忙吃面,凉风正好消去一身暑热。

将来这4家小店变成一间有规模的室内餐馆,这对夫妇可有重新投标的本钱?玲姐生意一向好,说不定她能取下这个盘,但我肯定那不再会是家欢迎猫狗进来坐坐的铺子。街坊又说:“唔使审,第日实系俾左‘太刻薄’个地大集团”。我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对这个屋邨感兴趣,不过这位街坊倒是说出了今日香港人的心思。似乎每有小店结业,大家就会联想到无良发展商;每当商场大装修,大家就会预计一间连锁集团的进驻。这种猜想或者不科学,然而主观经验却现实得很。你看,那怕是蔡澜点名叫好过的地方,一回头他也找它不着了。为什么?当然是扛不住租金。回想起我小时候,去日本玩可是一件非常昂贵的活动;但今天你却很容易感到日本的“划算”。尤其吃饭,付出同样的价钱,东京绝对要比香港吃得好。为什么?答案当然还是租金。一个吃顿饭要把六成消费拿去应付租金的地方能够叫做“美食之都”吗?

那位劝人创业的银行家到底有什么毛病?在这样的时局底下有钱不炒股,岂不是叫人送死?每天逛街,我都能写一篇创业者之死的故事;每天看地产广告,我都能想像“一脉相连九龙塘”的致富之道。这就是我的香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