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01/2011
刘镇东.以底层民众为治理核心
作者: admin

国阵的经济哲学和治理思维只谈成长不谈分配。

首相纳吉推出的经济转型计划,无疑延续了过去马哈迪经济学的理路。这计划一味追求第一世界的物质建设,却不愿摒弃第三世界的思维。关键的问题是,它乐观地假设资本的注入将可以挽救马来西亚走出经济困顿,却忽略了其他生产元素(如劳力、土地、技术)的成长,更不谈如何公平分配的问题。

去年11月,世界银行发表关于马来西亚发展的报告书,透露出惊人且忧心的数据∶(一)马来西亚贫富差距指数是亚洲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甚至与拉丁美洲相近。底层40%人口仅获得总收入的14.3%,而最顶端的20%人口则赚取了总收入的一半。(二)薪资低廉,66%制造业和建筑业的正式经济劳工,每月只依靠900令吉过活。(三)庞大的非正式经济领域,35%户主被归类为自雇的非正式劳工。(四)此外,家庭负债攀升,几近国民生产总值的77%。

结果,至今仍有很多人仅能勉强糊口地生活。打工仔一边卖命工作,一边必须忍受劳工政策过时的迷思,误以为为了保住工作就得压低薪资。在非正式经济领域的自雇人士,像无所不在的流动小贩、深受巨型购物商场冲击的传统零售商,以及德士司机,宁可忍受缺乏经济保障的自雇工作。

这原因很简单,在正式经济的工作,工字不出头,难以保证生存的基本条件,反而经常陷入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例如,他们被迫采用Court Mammoth等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同时每月还得偿还汽车贷款和不断飙升的房价。

既有的选举制度对乡村选民的偏好,加上政府各种经济规划,一再忽略经济困顿的城市低收入群体。而且,许多青年都市贫穷和低收入户群体尚未登记成为选民。但是,年轻的城市中下阶层最终仍将影响选举成绩并改变政局。

在霹雳州政府政变瓦解以前,民联服务的5个州属曾一度治理过马来西亚六成人口。尽管处处受到刁难,在过去3年中,民联至少在(跨)州政府的权限范围内,陆续推出各种政策与政见,整体上也提出全国政纲(如共同纲领、民联议程)。在这个节骨眼上,民联经济政策的哲学基础,就是要以六成底层民众为治理核心。

如同我过去文章一再念兹在兹的,我们需要观念上的典范转移。分配和成长不是相互排斥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两组概念。民联倡议要提供较亲民的公共财,来改善马来西亚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其中最浅显易懂又迫切的方法,就是以终结收费站为目标,逐步“收购”大大小小的收费站;重新调配发给独立发电业者的津贴,善用在其他更急迫的需求上;惟有破除国能对光纤干线的垄断,人民才能享用廉价有效的宽频服务。

此外,民联认为要照顾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群体,还必须拟定和执行以人为本的公共交通制度,可负担且尊重生命的医疗照护体系,以及居者有其屋的房屋政策。当然,民联承诺必须执行最低工资政策,才能够避免马来西亚滞守在低收入、低技术、低生产力的恶性循环之中。

民联致力关注的是一致连贯的整体性经济政策。这些替代性的经济政策将会主宰着当前政治辩论的关键,以及下届大选成败,更决定了六成底层人口和他们下一代的未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