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03/2011
杨照.以公共精神谈公众事务
作者: admin

王阳明的“致良知学”中,特别强调“慎独”的重要。什么是“慎独”?从字面上简单解释,就是要特别留意自己一个人时候的行为。

这层意思可以用常听到的故事来说明。半夜,一辆车开在空荡荡的乡野街道上,前面路口亮了红灯,不管有没有人、有没有其他车,开到路上孤伶伶的车辆停了下来,一直停到变换成绿灯才再开走。

不会因为没有别人看到,就做不合规矩的事。这“独”,当然指的是没有别人在场,不必考虑受罚或丢脸等其他外在因素。然而王阳明的“慎独”,还有更深刻的意思。

一层是独自一人没有别人监视下,你更能理解自己的行为准则。如果在别人面前你不会做、觉得不应该做的,那为什么别人看不见时你就毫不迟疑地做呢?这中间有没有不一致之处?王阳明提醒:这是应该要审慎以待的重要问题。

还有一层,也是在将独自一人时行为与人前行为做比较时,特别容易察觉的,那就是,自己究竟真正相信什么?到底我们日常行为中有多少事出诸自己本心诚心;又有多少事,其实是为了应对、敷衍别人的眼光,外在的标准?

换句话说,王阳明的“慎独”修养不是单方向的。并不是纯粹要求我们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做事情都应该要和在人前一模一样。不,“慎独”之所“慎”,还有另一个方向,要思考:我独自一人私下所做的事,为什么不能、不敢公开地做呢?是因为那件事本身是错的?那就连私下也不该做吧!还是:事情是对的,但我碍于社会、公众压力,所以祇敢偷偷摸摸地做呢?那相对地,我们能够给自己多增添一点勇气吗?

“慎独”的观念,当然会和“隐私”有所紧张、甚至抵触,强调“慎独”的传统中国社会,隐私权相应也就不发达。然而换个方向看,“慎独”的概念,非但不是要人“独善其身”,甚至还能对于增加参与公众事务的热情,有所助益。

“君子不欺暗室”、“君子坦荡荡”指的都是一种愿意以真面貌示人、以真面貌参与公众事务的态度。在一个日益发达的网路环境里,每个人有了愈来愈多以匿名形式发表意见的空间,匿名成了常态,我们也就遇到了愈来愈严重的吊诡问题--众多对于公共事务的讨论,实则上缺乏根本的公众性、公众精神,甚至:这样对公共事务的讨论愈多,这个社会的公众精神基础就流失得愈严重。

在匿名的掩护下,一个人可以很容易立即发泄一场情绪,可以冒出极端言论,不会感受到旧式言论领域必然会有的阻力──被质疑你凭什么说这样的话,被检验你说这话的事实根据,以及你是非立场的前后一致性。习惯于匿名发言的人,同时也就很少会去问简单、根本、必要的问题;你真的相信自己的主张吗?你真的仔细想过主张的逻辑来龙去脉吗?你真的有心卫护自己的主张吗?你此时的主张和彼时的主张有矛盾吗?

如果不能有一点“慎独”的自我反省,到处流传的匿名意见,会快速侵蚀我们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一点点公共言论基础。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