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1/05/2011
杨邦尼.古城的旧与新
作者: admin

自2008年7月,槟城乔治市和马六甲古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三年来,两座老城先后接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闯红灯”的关切:区内建筑物高度,燕屋林立等等。古城历史建筑的皱摺、纹理和地貌,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尴尬:一边是沧桑,失修,颓塌的老屋;另一边更多了呛俗和华丽的新修店屋,牌坊,大红灯笼高挂的舞台。

趁假日,和友人驱车赴古城,刚下高速公路,就一路拥塞到城区,花了近两个小时。世遗地位带来了车潮,人潮和钱潮,而古城狭窄的道路,停车位难求,开车进入古城,噩梦一场。

古城核心区只有148公顷,小到只在几条街圈起的范围,马六甲河将古城一分为二,河左岸从打铁街、鸡场街到荷兰街之间,这里有各族群的会馆、庙宇、教堂和清真寺等等。河右岸,各历史时期的建筑,碉堡,城墙,墓园,红屋。如果说河左岸是百姓家,河右岸就是官府,两岸见证古城的历史嬗变,不管是500年前的,或是近百年的。

古城的尴尬还在于,在地居民和外来旅客所理解的古城,前者是自古、自小生活的,少则10年,长则一辈子;后者是观光客,半日游,或两天一夜配套的,究竟哪个才是正真的古城真貌,谁对古城的认识、理解有话语权。或者,无论是在地居民或匆匆旅客,其实看到的古城都不是原来的古城,暴露各自的洞见和偏见。

文化建筑工作者张集强日前(5月24日)来到地理学家“讲古堂”,以〈城市的记忆与旅游〉为题,正好切中了作为在地人的记忆和生活,以及旅游之间关系。世遗的光环,究竟是让古城获得哪些更好的维护,还是带来负面的毁坏,建筑与文化的古城,如何迎接旅游与商业的新城。或者,商业与旅游凌驾本来就已颓败的老建筑,旧街区。

古城在地人对于张集强引了部落客的一句“一些外国旅客在旅游马六甲后,把马六甲说得一文不值”很不以为意,“对马六甲下如此严重评语,伤害了很多忠贞马六甲人的感受”。凸显的正是在地人和旅客本来就是带着有色眼镜张看。有许多旅客对古城惊艳不已,同时又不乏旅客对古城败兴而归的例子。

古城500年历史面貌和旅客一天半日的行程,就只好是走马看花,问题是如何让各国旅客既能多看几个景点,又能对古城的前世今生留下深刻印象,甚至重游。这就需要在地人、文化人、旅游业者和官方,描摹一幅古城纵深历史人文的图景。换句话说,在地人和旅客其实是可以为古城打造一个既是生活的,又是旅游的古城,套用台北故宫的标语:old is new。

在古城住上一天,或一年半载,不是重点。而是古城的旧如何呼唤新,千万不要让新的埋葬旧的,就像在古城区硬要辟建一座簇新的世遗公园,哎!覆水难收。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