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9/12/2011
陈清音.继续加油吧!星洲日报
作者: admin

读了12月2日星洲日报《言路》版曾毓林的文章〈《南洋商报》定能重新擦亮品牌〉之后,身为星洲日报的长期读者,想对他文中提到的“一家报纸能否吸引读者……”给予一些个人反馈。(笔者无意卷入任何是非,亦不是拿任何华文报作比较,特此声明。)

笔者从80年代开始看《星洲日报》,除了间中因到国外留学没看,至今也超过25年了,可算是长期读者了吧?身为星洲日报的其中一个长期读者,笔者对星洲日报这些年来的表现与成绩有以下的一些回馈:

1.报导立场不偏不倚──星洲日报向来持抱着不偏不倚的立场,从不会偏向政府。笔者若没记错的话(若记错了,请纠正),在80年代,星洲日报曾一度因报导立场公正而被令停刊近6个月,直到1988年4月8日才复刊。此外,2008年大选之前,星洲日报北马区高级记者陈云清更因一句话而在内安法令下“被保护”了18小时。相信读者们对此事还有印象吧?星洲日报如果不是坚持着一定的立场,以上的事件应该不会发生。

2.注重道德及文化培养──星洲日报有固定的版位刊登有关佛教,基督教及天主教文章,兼顾到不同宗教信仰的读者,这是可喜的。在鼓励及培养文化事业上,星洲日报更扮演了开创的角色,每两年举办“花踪”活动,除了邀请海内外著名作家前来讲座,更以“花踪文学奖”发掘及鼓励了不少有素质的作家或写作人。在扶贫济弱方面,星洲日报亦起带头作用,扮演了积极的角色,鼓励及让读者们有机会参与善举,培养及发挥无边界爱心;譬如领养中国、缅甸、印尼和柬埔寨家境贫寒的学生,发动救济面临灾难的国家等等。

3.编辑和读者/作者的沟通反应──随着资讯的发达,发觉到星洲日报的编者们与读者或作者有不错的互动,譬如《星云》版的编者们在收到读者电子邮寄稿件之后会善意的通知投稿者文章合用与否。这举动和大多数国际学术刊物的编者们一样,让投稿者知道稿件是否合用而不必“痴痴”的等,这是值得表扬的。

《言路》版设“沟通平台”栏,让读者们抒写心中的感受与看法之外,编者们的办事效率及爱心也是令读者感动的。请原谅笔者指名道姓举例,张立德就是其中一个好编者。在此请容许笔者以个人经历为例,8月笔者曾投了篇稿给《言路》版,不久后接到张先生的电子邮件,通知笔者的文稿不适合言论版,但张先生同时也建议笔者把文章投给《星云》版。内容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然而对笔者却是意义重大,此举在他也许是小事,却让笔者感受到一个编者对写稿者的尊重与关心,当初除了向他说声谢谢,也没多写什么。直到10月底,笔者读了张先生在《放舟深处》版写的一篇文章后,才胆敢写了封电子邮件给他。笔者当然明白编者们都有自己的编辑原则与水准,更不想有“奉承”之嫌,所以也表明了个人的立场,即文章不达水准不被录用,决不质疑编者的能力。一个编者能让读者信任,并省察自己的不足,何尝不是他的成功!

4.有素质的评论──《言路》版的几个专栏,如郑丁贤、林明华、林瑞源等人的评论文章写出了许多人的心声;他们的专栏道尽了许多人想说又不敢说或不会说的社会事实,在抨击“黑暗”,鼓励光明之余,的确给了读者们很多深思及学习的机会。这些,都是星洲日报的成功之处。继续加油吧!星洲日报。(寄自南京师大)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