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0/12/2011
林瑞源.往事不堪回首
作者: admin

马哈迪与安华之间的“是否写信向世界银行求助”的口水战,挑起人们的回忆。在欧债危机的笼罩下,重温1998年经济危机,可温故而知新。

1997年7月1日,我在香港采访“香港回归中国”的交接仪式,一片歌舞升平;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泰国、菲律宾、印尼和大马的货币接连受到国际炒家的狙击。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香港,11月韩国也陷入金融危机。

一年后,大马经济苦苦支撑,不幸爆发马哈迪与安华的权力斗争。马哈迪认为,应以降低利率及放宽银行融资,刺激消费协助企业渡过难关;而担任财长的安华倾向于使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药方,调高利率及紧缩银根,以避免通货膨胀。

1998年9月1日,政府宣布推行外汇管制措施,第二天,马哈迪革除安华的副首相及财长职,9月20日晚上安华被捕。

现在回头看,国际炒家固然可恨,但是一些国家的经济暴露弱点,包括长期依赖中短期外资贷款、经济结构失衡、经济泡沫化,才让炒家有机可乘。

在IMF的援助下,泰国、印尼和韩国,渡过了难关。既然如此,为何马哈迪视向IMF和世界银行求助为奇耻大辱?

这里面其实有很大的政治考量,一旦向IMF求助,就必须遵守IMF经济改革方案;当年调高利率,马哈迪就认为安华是特意弄糟经济,意图推翻他。

而且与巫统关系密切的企业,蒙受巨大亏损,欠下数十亿令吉的债务,若不降低贷款利率,这些企业将会倒闭,从而白费了在新经济政策下栽培土著企业家的努力。

其次是大选将在1年后举行,如果向IMF贷款,经济不知何时才能恢复元气。因此马哈迪“走险棋”、实施资金管制,大部份原因是以政治为考量。

90年代,马哈迪采取大兴土木、扩张方式来发展经济,最初是多媒体超级走廊,后来又有吉隆坡国际机场、布城行政中心、国油双峰塔、F1赛车场等等,国家许多资源就花在这些大工程上,而连续15年的财政赤字,就是从那时候开始,这样的困境和希腊等国家何其相似?

阿都拉上任后,采取停止大工程的紧缩政策,就是要减缓赤字,今天马哈迪挑战安华一起到清真寺发誓,恢复了人们的记忆。

现在欧元区国家纷纷向IMF贷款,这是犯错的代价,如果大马不要“受辱”,最好是不要重蹈覆辙,但是我们能吗?

【热点新闻:欧债危机】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