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2/02/2012
植建成.访林怀民有感
作者: admin

我不是云门舞集的舞迷,我甚至从没有任何买票看舞蹈演出的经验。

和大部份人一样,我向来认为舞蹈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像我这样的凡夫俗子看得懂别人的舞蹈吗?特地买票进剧场看舞蹈演出,会不会有点矫揉造作,纯粹只为了附庸风雅?

犹记得在念大学时,同寝室的室友,为了看云门的演出,省吃俭用,存了大概一个星期的零用钱,买了两张票,和女友去看舞。我是皱着眉听他诉说滔滔不绝的观后感。

直到这一次,云门舞集要来大马演出,创办人林怀民接受我所服务的电视台专访,才有机会对舞蹈有了新的认识。

林怀民在现代舞蹈世界的地位,已无需质疑,他是公认当代最重要的编舞家之一,拿过许多的艺术家奖项、荣誉博士的学位,获得《时代》杂志的选为亚洲英雄人物。

专访大师级的人物,总是让人竞竞业业。幸好林怀民随和亲切,待人诚恳,也没有叫媒体事先把问题寄上;进摄影棚之前,嘉宾照例都要打个粉底才上镜,妆化好后,林怀民离开前向化妆师微微欠身,笑着致谢。

“会不会担心大马的观众看不懂云门的舞蹈?”主持人问了准备好的问题,林问答:“噢,舞蹈不是要让人看得懂的。”

他说,每个人历练都不一样,因此对同一出舞蹈的感受也不一样,有的人可能会感到压抑,有的人可能感到舒畅,效果因人而异。“观众不需要带着‘字典’来,不需要像舞评家一样,一定要看出些什么。”他为看演出下了一个简单却精彩的定义:“看舞,是稍息,不是立正。”

对经验过填鸭式教育的人来说,我们都太习惯一切都是有“标准答案”。看一幅抽像画,大部份的人可能都会问:画家想要画什么?画家可能会回答:你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了。是的,观赏艺术作品的答案,就是没有标准答案。欣赏艺术的重点,不在于作品,而是观者内心的感受。

林怀民很懂得放空自己,年轻时四处流浪,“一次次的出走,孤独的背包旅行,看到许多山川和脸孔,见识到不同的文化”,他因此积累了阔广的创作元素,在访谈中,他侃侃而谈印度的修行者、格鲁吉亚的音乐、东方人的米。

林怀民身上富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说他们一代人相信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也该做些什么,“基于无知和愚蠢,我走进了舞蹈这一条路”,在70年代,他引领了一班年轻舞者逐梦。草创时期,一些人饿肚子,他知道后,就把大学教书的薪水放在练舞室,有需要者自取,舞者后来打工赚到钱,再填补回去。

“可以感受到林怀民的‘气场’很强。”主持人事后说。很少人物在访谈之后,会让人有一股冲动,继续搜索和他相关的资料来阅读,林怀民是少数之一。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