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12/2012
麦翔.从庄希泉到林连玉
作者: admin

独中复兴40年,今年全国出现了前所未有新景象,新生爆满,或增班或增聘教师。其次,华教今年进入百年华诞的第6个年头,从居首的吉隆坡尊孔独中(1906)至今年霹雳金宝培元和柔佛麻坡中化不下10所。百年华诞与欣欣向荣有何联系?本文要说明的是贯穿百年的生命线及其意义。

话说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来亚胶锡经济迅猛发展,华人人口迅速增长;大小城镇以两个锡矿区巴生河流域与近打河流域为中心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公路、铁路、电讯现代设施纵横其间,从南到北形成网络。现代华校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经政治火把点燃,便应运而生。这个政治因素便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对华校的影响。华校是本土现代经济与中华文明相结合的产物。

漫漫华校百年史有两个转折,一是20世纪头10年的新旧转折,从封建旧书塾转化为现代华校;二是50年代独立前夕由侨民学校转变为公民学校。庄希泉是前一转折的概括性代表人物,林连玉则是后一转折的代表人物。浏览华教百年史,深藏于压迫之后的是民主主义这条主线。

现代华校的创办,一般说,与维新、民主时潮直接间接有关。庄希泉是新加坡百货商,因应反对首个《1920年学校注册条例》而登上华教的舞台。中国封建王朝是早期华教人物反对的对象;庄希泉则是第一波华教运动的领导人,反对主要的是英殖民统治者。第一波运动与殖民地总督的会谈中喊出“人民要开口”的口号,它不但是一场华教斗争,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华社反殖的政治斗争,带有强烈的本地色彩。

在斗争中得到锻炼与提升的华教与民主精神,中经1930年新型社运,及其嗣后推动的华社反法西斯斗争(抗日运动),民主之花在华校大绽放。此阶段主导力量的士工农商群众与领袖人物以及价值观与华校有密切的渊源。至关重要的是,浴血战胜日本军国主义的华人(及各族人民)在战火中萌发了“抗日卫马”的意识,为战后独立前夕转化为公民教育准备了必要的思想条件。

战后我国走上了种族主义轨道,华教机智地区别“马来亚化”与“马来化”两个本质不同的挑战,接受前者,严拒后者,公民教育得以不失时的实现过渡。这种与时并进、勇于接受挑战的表现,是新型社运意识的折射,是以林连玉为首的一代华教运动里程碑性的贡献。这里应当着重指出的是,以“不受压迫,反对压迫;不怕牺牲,避免牺牲”为核心价值观的林连玉精神,概括了从庄希泉以来华教在本土奋斗的经验,是华教(乃至于华社)的宝贵精神财富。林连玉主张“合法、合理、坚决态度”行动原则;70年代复兴运动勇于团结自救的精神;林晃升时期突出人权思维,进一步充实扩大了实践,给我们留下1980年代两波参政的教训与经验。眼前,华教高潮迭起,正在验证“策略乃实现立场政策的决定因素”的道理。

综上所述,华教历代先贤用血汗锻造了植根于华教内部的主线—民主主义。民主主义是在中华文化的园圃上孕育与发展的。马来西亚的中华文化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我国与别国不同,多元民族与文化拥有自己的个性,它与国家的共性辩证地融合。语文并不仅仅是工具那么简单,失去话语权,就失去传统与权力。历史也是如此。不知道昨天,你就失去传统赋予你在今天的使命与权力,更无从创新。这就是每年举办华教节之意义所在。

(2012年华教节特稿)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