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12/2013
邱立本.难忘中日的历史轨道
作者: admin

日本对东南亚总有没完成的梦。它当年以雷霆万钧的军事优势,席卷东南亚,一度改变了东南亚的权力版图,期间的恩怨情仇,日后甚至成为文学作品的重要题材。

最著名的是好莱坞在50年代拍摄的《桂河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描写英国、美国和澳洲的部队沦为日军的战俘后,被迫兴建从曼谷到仰光的泰缅铁路,但这些被俘的军官引用日内瓦国际公约,强调军官被俘后不能强迫劳动,拒绝合作,引爆了双方斗智斗勇的过程,奇峰突出,充满荡气回肠、让人惊叹的情节。

这部片子的原作是一部法国小说,作者Pierre Boulle是一位曾被日军俘虏的军官,他将自身的经验,写成了这部畅销小说,也探索人性在一个被扭曲的环境中的表现。电影由英国导演大卫.连(David Lean)主导,著名影星威廉.荷顿(William Holden)、阿历.坚尼斯(AlecGuiness)等演出,获得了1957年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电影和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成为好莱坞的经典。

半个世纪后,回顾这部电影与日本在东南亚的经验,发现战争的遗痕似已消逝,但电影所探索的权力与人性的关系,还是历历在目。军事战场的胜利者,并不是人性战场的胜利者。只有抢占道德的制高点,才可以赢得人心,超越国族的斗争。

今天中日争夺东南亚高铁系统的兴建权,也牵涉到历史论述之争。日本当年在亚洲发动战争,理论的基础就是反对白种人在亚洲的殖民政策,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1934年日本情报官员天羽英二所发表的“天羽声明”,等于就是美国门罗主义的亚洲版,强调亚洲人的亚洲,在日本的领导下,不容西方列强插手。这样的说法,当然都被中国人严加驳斥,包括毛泽东等人,就曾发表文章反驳。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当年倡导的史观,认为神州大地应该由最有实力的民族来主宰,日本就好像历史上的元朝和清朝那样,理应主导中国的命运,也为侵华的行动,提出理论的根据。

但这样的历史论述,却始终无法赢得人心,关键是日本侵略东南亚与中国,以暴力挂帅,残杀民众,只是孙中山所说的“西方霸道的鹰犬”,而不是“东方王道的干城”。东南亚华人在二战中被日军所杀害人数之多,让人触目惊心。

日本的战后论述,也一直没能抚平历史的伤痕,对二战的受害国,尤其是中韩两国,都没予道歉与赔偿,造成了至今难以弥合的裂痕,成为亚洲国际关系紧张的根源。

从今天的高铁之争,联想到中日历史论述之争。那条跨越桂河大桥的铁路,不仅是好莱坞电影的场景,也是一条历史的轨道,开往多少人的心坎里。

(读者如有意订阅《亚洲周刊》,可致电0379546152或传真0379542542查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