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8/2014
屈颖妍.香港《主场新闻》在恐惧什么
作者: admin

网上媒体《主场新闻》结束了,老板之一蔡东豪先生在公开信写下三个结业原因:“我恐惧……我误判……我悔疚……”

排首位是恐惧:“当前政治气氛令人极度不安,多位民主派人士被跟踪、被抹黑、被翻旧帐,一股白色恐怖氛围在社会弥漫……”

说得非常对,今日香港的形势确是这样,只是人物有点混乱了。

老实说,除了近期的黑金新闻,这些年,被跟踪、被抹黑、被翻旧帐的,主要是问责官员和非泛民阵营人士,惊?未轮到你。

由梁振英的花棚、陈茂波的新界荒地、麦齐光40年前的租单、林奋强入行政会议前卖的那层楼、……以至气言“中国人要管”的成龙、为特首打气的G.E.M.、帮梁齐昕出头回敬杜汶泽一句“又恰女人”的黄秋生……事大事小,一律成为被狙击目标。参与批斗的,当然包括《主场新闻》。

《主场新闻》这个网上平台,虽有新闻之名,却无新闻之实,发表的内容,评论为主,并非报道,故立场鲜明。如果先看了报章报道,再辅以《主场新闻》的议论作甜品,问题不大。然而,今日愈来愈少人有阅报、或者阅读文字的习惯,许多人以网上评论当新闻,看一篇文章就当知天下事者,大不乏人。况且网上东西无监管,人人都可以加把嘴恣意攻击,捏造、诽谤的言论,一按钮就可传千里,当事人申诉无门,欲驳无从。

而《主场新闻》在香港媒体中一直扮演这个重要角色,以糖衣包装,掀动了香港的新文化大革命。

这方面,我倒有点第一身经验。

早前我曾在《明报》的专栏写过篇小文谈警权,因为我觉得香港警察实在太斯文,这意见跟泛民那种一直高呼“警察滥权”论调不一样,于是,文章一出,立即惹来四方攻讦,《主场新闻》更登出一篇千字鸿文,指名道姓把我来个大起底,由我20年前的记者生涯数到今日为人母,当然,还附上网民粗口烂舌、你一言我一句硬套上去的“证据”,再给转传、分享,我半生的真人物混着假故事就这样四处流传。

那位写文章的人其实跟我素未谋面,却写得像我亲密战友,她自称资深记者,但文中提及我过往一些经历,却没来访问过我,便真人真事般写得栩栩如生。这种毋须采访的批斗“新闻”,就是《主场》的主旋律,就是他们自诩要“为香港做点事”的伟大使命。

当时有朋友替我不值,问我为什么不回应,我套用蔡东豪先生今日的说法,就是──“我.恐.惧”。

我不过是写了篇个人对警权看法的文章,纯粹表达意见,没攻击任何人,却换来人家指明道姓的个人批斗,有人说我收了政府的维稳费、有人言之凿凿肯定我是梁振英打手、有人说我最懂“语言伪术”、有人叫我乖乖安坐家中相夫教子别多言、有人甚至扯到我三个女儿的家教来品评……我想起,文革时头戴尖帽的黑五类,他们说你是,你就是。

孩子惶恐问我:“妈妈,明天我们的样子会不会上报纸?”孩子此言,让我伤心,是我连累她们受恐惧的伤害。蔡东豪先生今日说:“家人因我忧虑,我伤心。”他可知道,在此之前,有多少被《主场新闻》写过评过骂过狙击过的人和他们的家人,早已伤心过了、恐惧过了。

恐惧的始作俑者,今日回头来说恐惧,真的有点啼笑皆非。

至于结业原因二:“我误判”,也让人奇怪。蔡东豪先生是个年薪过千万的企管人,也是个精明的财经分析专家,《主场新闻》摆明是一档不会赚钱的生意,两年后才说“误判”,是否有点自砸招牌呢?

至于原因三:“我悔疚”,我倒有点看法了。

蔡老板说:“对于两年来努力打拼搏的同事,我很内疚,因为大家年中无休,义无反顾地支持主场新闻的信念。”

《主场》员工拿的薪水比市值低、工作量也比外面多,员工卖的是理想,抱着为香港、为民主的信念,献出青春,到头来,上位者付你一个月代通知金,从此各走各路。倒是管理层们,却因公司成立刚满两年,他们又刚做了两年,够资格领遣散费,名利双收,机关算尽。

至于写稿的就更冤枉了,《主场新闻》所有投稿都是没稿费的,网站一关门,所有文章都被删除了,连版权都给你毁掉,一句“悔疚”,是否足矣?

(作者为香港专栏作者;本文原载香港《零传媒》)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