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11/2015
张以勒.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破窗
作者: admin

首相纳吉在东盟峰会开幕仪式致词说,今日的极端主义问题,特别是如伊斯兰国(IS)者,需要新的解决方案,单靠军事途径不足够,而必须从意识形态下手。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中庸理念。

这个判断当然正确得很,问题是,一套能够击垮极端主义的中庸意识形态,到底有什么内容?或者说,“中庸”这种最为抽像模糊、模棱两可的概念,应该怎么落实成具体的政策?

说起来也是极其简单,只不过就是一种生活于多元种族、多元宗教、多元文化的多元开放社会的待人处事之道。

首先就是思维开放,世俗与宗教须有界限分明的区别,接受这个地球本来就有许多跟自己不一样的人这项基本事实,并且你几乎每时每刻都免不了要跟这些“他者”生活在一起,没有任何个人或群体可以单独存活。

你可以尝试去改变别人,让他们变得跟你一样,但你就要有心理准备,而且也要有足够的心胸,面对对方也同样尝试来改变你。你甚至可以选择用暴力、恐吓、非法的非文明方式,去改变或消灭那些跟你不一样的人,但你就不必预期别人会用文明的方式回应。

在这种环境下,接受彼此的存在,互相尊重、互相包容,各族群的价值和信仰固然是多元的,但现实生活需要大家融合在同一个社会当中,因而“多元共融”不仅仅是一种道德理想,而是在客观现实当中保障社会秩序、生活安全的基本条件,你不喜欢这样干也得这样干。多元融合的最低要求,就是拒绝自我封闭。

“中庸是什么?”,或许是一道过于宏大、复杂的问题;“中庸不是什么?”,就相对容易回答。那中庸不是什么?中庸不是自我封闭。

中庸,要怎么落实成具体的政府政策,这也是一道好高骛远的问题。治国如烹小鲜,无为而治,这是老子的道家智慧。中庸,实际上就是一张“政府不应该做什么”的清单。

政府最不应该做的,就是自我封闭,也就是不应实施那些导致人民自我封闭、互相隔离的政策。近年来,我国中央和州级官方宗教机构,接二连三发布各种针对穆斯林群体的行为守则,禁止穆斯林参与某些活动、接触某些事物或做出某些行为,其理由不外是这类活动、事物和行为或存有“异教成份”,或可能影响穆斯林的信仰虔诚,但实际上这类活动、事物和行为并无直接抵触成文的伊斯兰教义。

这类禁令或行为守则,虽然仅对穆斯林有效,但其带来的结果,却是穆斯林的日渐自我封闭,以及跟非穆斯林日渐隔离的状态。而某些私人企业跟风落实的措施,如NSK的“清真购物推车”,将使这种封闭隔离状态进一步扩大,最终成为普遍现象。

犯罪学里有一套“破窗效应”理论,认为建筑物的破窗如果不及时修理,将导致更多窗口被破坏。其结论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即便这种现象再琐碎,如果被放任存在,就会诱使更多罪案的发生。

各种针对穆斯林群体的守则与禁令,以及由此形成的穆斯林自我封闭、与非穆斯林日渐隔离的状态,也许不会直接导致IS的出现,但却是伊斯兰极端主义的“破窗”,因为它们合理化了伊斯兰极端主义那套神权至上、敌视异教的圣战理论。

更令人担心的是,穆斯林社会的自我封闭、宗教隔离思维,已成为世界各地穆斯林社群的常态。以文莱为例,这个与马来西亚肌肤连体,穆斯林占绝对多数的国家,已落实伊斯兰刑事法,禁止基督徒公开庆祝圣诞节。

巴黎恐袭后,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布了评论文章“重新审视文明的冲突”,文终点名马来西亚,写道:强硬派伊斯兰主义正在崛起——即使在土耳其、马来西亚和孟加拉国等部份此前被视为温和穆斯林社会典范的国家也是如此。马来西亚长期被树立为成功而繁荣的多元化国家典范,然而事情正在发生变化。几十年来,来自中东阿拉伯的影响一直在侵蚀着马来西亚的伊斯兰教,用更严厉、更排他的解释取而代之。

【相关新闻请点大事件:恐袭阴霾笼罩全球】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