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0/05/2016
言衷.教师鞭打学生理所当然?
作者: admin

迩来数起教师鞭打学生的新闻广为争议;社媒则不时流传校园霸凌视频。民众难免会把两个课题联系挂钩,疑惑丛生:是否有必要动辄鞭打?老师鞭打学生的标准是什么?殴斗视频中围观学生众多,为何不通知校方?所以,是否有必要恢复藤鞭教育?

校园问题每经媒体报道,民众理应藉此集思广益,同时秉持以大众利益为依归的心态处理纠纷。然而,这些年校园问题所引发的争议,部份民众似乎只把问责矛头瞄准涉及事件的教师,间接导致一般民众误解教师专业,不是教书匠,就是和体罚教育挂钩的嗜打成狂形象;还有信仰大量作业的填鸭式教育。

虽然教育部通令明确说明“鞭打学生是最后一个解决纪律问题的选择”,且不得公开鞭打,仅限大过且获得校长授权的教师才有权力鞭打男生手掌心和臀部。然而,教师明目驾凌条例,不当体罚学生时有所闻。既然一般民众都倾向信仰爱心教育,就得先了解实施爱心教育除了耗时、费神、费力,效果更受社会文化和家庭教育影响。那么,请问多少家长面对校园纪律问题时,不是选择明哲保身?

要塑造良好的校风,惩罚和辅导是并行的;不能重惩罚轻辅导。惩罚及时、严厉,合法合情合理;辅导因材施教,对症下药。现实情势岂能容许你单从辅导角度慢慢来,导致校风恶化,一发不可收拾。若然,你的孩子是否愿意成为不良校风,如霸凌事件的下一个受害者?请例举一个当今世上实施纯爱心教育而能成功塑造良好校风的例子?须知,古今任何伟大的教学理论都必需建立在先有良好的校风。如果单一方程式可以解决校园纪律问题,所有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别忘了,现今已经不是五、六十年代;而是尖端科技的无国界时代。

那么,教师应如何厘清该不该鞭打或体罚?

鞭不鞭打的考量是整体利益先于个人利益,即是以全体学生的利益为依归。因此,考量的范畴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法治精神,教育学生其行为所衍生的影响层面。然而,现今一些校园纪律的核心价值是什么?轻重不分、专挑软柿子,学生不都看在眼里吗?能不潜移默化吗?青少年受教的关键是师者受其尊重;成效的关键是说道理的人,而非人说的道理。

学生若有小过,诸如懒散不完成功课、忘记携带读物,根据其个性酌量轻罚,因材施教,使其行为不致影响其他同学,但实在没有必要重力且重复鞭打。当教师不当体罚学生引起争议时,家长和民众如果要求有关教师自我反省,实属情理之中,但手段不宜过于激烈。请大家想想,过于激烈的问责方式,将衍生其他教师明哲保身,事事有做就算,到时校园将会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作者是教育工作者、青少年辅导义工,拥有13年纪律教师经验)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