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9/2016
【框里·框外】谢林霖·放弃容易忘记难
作者: niki

踏入这一片厂地,最吸引人的不是70年代漂亮的铁花,或是毗邻的咖啡厅,而是一个很坚持的信念,留住的这一块地就是见证。

余丽水从中国福建漂洋过海而来,1938年在马六甲开始了洛阳印务局(The Royal Press)。洛阳印务局曾经是马六甲最有名的印务局,铅字库里有十万多个单一字母铅字块,可印出4种语言:中文丶英文丶马来文和印度文,有各自的字母库。当然铅字库的核心是中文区,有6000个不同的字模,供印车票丶传单丶标签丶喜帖丶学校作业本,还有标志等不同排版的需求。

活字印刷是一种印刷方法,使用可以移动的木刻字丶金属或胶泥字块,用来取代传统的抄写,或是无法重复使用的雕版印刷。最早大约在1045年间由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这个技术在与毕升同时代的沈括着作《梦溪笔谈》中有详细的记载。

在活字印刷里,捡字师傅是一门专业,从众多铅字块里寻找需要用到的字,一次要排上几千个字,秘诀就是从部首开始,碰到冷僻字,不是临时用胶泥刻印,就是得用上超过一个铅字块来凑,费时费事,这和我们敲键盘的方便确实不可同日而语。

近百年过去,电脑的软件功能越来越齐全,字体丶排版的过程都简化了,洛阳印务局的活字传奇是不是也告一段落?放弃应该是最容易的事。


可租用的空间任你天马行空。(图:作者提供)


建筑还没有完全开放,一角有一个简单的历史说明和印刷机展示。(图:作者提供)


从厂房延伸出来的结构造就了另一个饮食空间。(图:作者提供)

传承前人生命体验显扬家族文化

可是洛阳印务局的第三代余孙伟选择了不忘记。他开始了家族历史的书写,最初竟是因为连自己的华文姓名都不会写,而更在意了自己的根。除了把鸡场街的老店转换为印刷文化博物馆,还硬是把孟沙近两万平方尺的黄金土地的发展给打住,这位40不出头的小伙子,在意的是家族的文化历史传承。

这条路不太容易走,余孙伟选择了共生的途径。清楚知道活版印刷已经不再是商业海量印刷的主导,今天的他勇敢走出来,在大众面前分享他结合社会丶文化和营运的理想,要把这个空间建立在一套价值观之上──一套吸引对的人过来的价值观。他说:“我要建立的其中一个价值观,就是‘献身於工艺’(dedication tocraft)。”(摘自Chan Wei See文章。)没有很大的财务支持,他着手写计划书向相关机构申请经援,2015年获得森那美(Sime Darby)资助未来3年开设全国首家印务博物馆的经费。通过品牌的打造来得到更多回响,制造自己理想的磁场,吸引对的人丶对的事来这里共同激荡。

他很认真的做着一件事:想把这一个家族事业定位在工艺传承催化者的位置上。在某一个角度上看来,这就是一件教育的工作,不谄媚於市场推销,而是认真的执行一个对的方向,不走捷径,不取巧。一位年轻人可以了解得如此清楚,是很难得的。

踏入这一片厂地,最吸引人的不是70年代漂亮的铁花,或是毗邻的咖啡厅,而是一个很坚持的信念,留住的这一块地就是见证。(Royal Press访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2HjssRSguQ)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