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1/10/2016
黄裕斌‧ 母校‧ 后门
作者: kychia

每回从市区驱车到位于万福路的妈妈家,都会绕过一座不知名的交通岛,交通岛中央有个小坡,坡上有所已经废置的幼儿园,交通岛的一侧是古晋中华小学第一校的正门,另一侧则有一排小店,夜间常有人驻足吃“乐乐”、锯牛扒。每次经过这座交通岛,我总会习惯性地往那排小店望去。店的后面围着一道米色的矮墙,矮墙后面立着我中四、中五的课室。矮墙中间有个校徽,校徽两旁有两扇不知在什么时候已经被校方深锁的学校后门。

我上中学那几年,出入都靠学校后门。

学校后门对学生对父母来说可谓是一扇“方便之门”。与在山坡上的学校大门相比,位于坡底下的后门为学子们省下了不少的脚底功夫。还有,上学校正门的马提斯路是单向道,单是接一个学生停15秒,那条长龙也够排到两公里外的蓄水池公园里去了。学校后门大开“方便之门”,车流量暴增,其实也拥堵,放学前的学校后门,也出现车龙,那些廿四孝父母,更是提早半小时就来霸位子,然后或在车子里阅报,或在车外与其他家长闲话家常。一般上,自放学钟声响起后约莫10分钟,就会有人来锁校门,车龙也随着校门上锁,跟着就散了,后门外顿然静寂了起来,仿佛从来就没有热闹喧嚣过的一副模样。

去年母校趁着新校舍落成办回校日之际,我刚好身在都城,错过了回母校转一转的机会。朋友利易特别绕到后门,拍了几张照片上载脸书,看了之后,心中感慨万分。后来才知道新的学校后门已经改建在别处,当年我们经常进出的后门,不晓得何时早已深锁,也不再有学子们踢踏踢踏上学、下课的脚步声,矮墙外更是早经风霜,米黄色的漆也早已剥落,新校舍的色彩艳丽与这道矮墙的外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道矮墙,这座母校后门,在这次的大翻新过程中被遗忘了。那时,看到照片后,就在线上和利易相互吐槽了几句,过后因为各有各忙,便没再提起,也不了了之。

上周与老朋友小聚,谈到学校后门重新粉刷了,内心激动不已。赶紧将经过新旧对比的照片上载脸书昭告天下,才发现原来这面墙、这座母校后门留给许多晋中学子好多美好回忆。还记得以前中四、五理科班的课室最靠近学校后门,每天早上总会倚在栏杆上看巡查员们在后门站岗。我总是说啊,都是同学嘛,相煎何太急,迟到一两分钟,只要老师没看见,就赶紧让学生进来吧!还有校方要检查是否指甲过长、彩甲、袜子是否过短之类的,也是挺麻烦的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就得了嘛!但是,学校的巡查员就是那么尽责,每天风雨不改的,就伫立在学校后门,仿如门神一般,偶尔遇上几位学生对他们呼呼喝喝表示不满,也从不妥协,一身正气。当然,凡事都还是会有例外,考试期间的巡查员们也会难得糊涂,大发慈悲,或许都有考试症侯群,在后门站岗时都会捧著书猛背猛啃的,对陆续进门的同学也视而不见。

学校后门旁是科学楼,共4层楼高,底楼除了厕所,就是一个开放式的活动空间。过去的文学营、生活营都会在这空间设立大本营。我常和友人就站在学校后门旁的这小空间里办活动,每回要搬用具到学校,或临时去买东西都是从后门窜进窜出,方便快捷。好几次在学校办生活营过夜,父母送夜宵、送寒衣,都是透过后门的铁条之间递送进来。有些同学忘了带书、带作业,父母也都会选择从后门递进来,省去了走前门的许多繁文缛节,又要和老师打交道,又要填写一大堆的记录之类的。有朋友说,那时候血气方刚,一言不合,就挑衅对方放学后“后门”见!不过很多时候并不见得就是开打,吵吵几句,就喝杯冰可乐去了!有些还真的打了起来,不过都是在校门外,许多好兄弟都是在这里打过才成为好友的!母校的后门有许多我们青春的印记,也刻有不少我们青春的叛逆!谁说回忆都带着创伤?学校后门带给我们的回忆,每当忆起时,都让我们发出会心一笑。

如今,离开母校也接近20年了,学校起了不少的变化。校名一改再改,学生人数比我们那时期少了近一千人,历经火神眷顾而新校舍重建等,可喜的是,母校师生都一步一脚印地挺了过来。学校后门翻新,于我而言只是让我重温青涩的学子时代的美好,其实更为重要的是,每一次的翻新都应该意味着为学校带来一番新的气象,带来又一次质的飞跃。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