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9/01/2017
巴冬巴刹内的标鱼风景
作者: meewei

嘘,标鱼活动进行中,
请尽量压低声量开价…………

“5kg半──”、“5350 800”、“泥──鳅──”、“八毛──八毛”…………巴冬巴刹的格局好似一个四合院,周围被各色档口包围,和一般巴刹无异,顾客挑选,小贩开价,上午11点多,气氛还算热络。可往内走,踏入中间一块被档口包围的广场,瞬间就被鼎沸的人声震慑。

只见广场主要分成两个部份,好几个磅秤置于之间,磅秤周围是忙碌的工人不停地将渔货搬上搬下,有的则蹲在地上把海产分类。不用花多大气力,一眼就能看见场中的主角是站在渔货中心、口中以奇特语调大声念出几个单词的男子。像这样的男子有好几个,他们是不同的头盘,各自营业,整个巴刹充斥着他们此起彼落的断续单词。

巴冬渔货一从海中打捞上来就直接送到巴刹,没有经过冷藏,因此价格也比很多地方高。(图:星洲日报)

●谁卖鱼?
本地渔夫
外坡中间商
进口鱼商(印尼大批量渔货)

●谁标鱼?
巴刹鱼贩
其他小贩(有些批了货用货车载着到处卖)

●标鱼时间?
早上7点到傍晚6点左右。早上巴刹刚开市和中午时段比较多鱼,早上标的是前一晚的渔货,而中午标的是早上刚回港的渔货,因此价格较高。

●最受欢迎的鱼?
名牌鱼,包括鲳鱼、红皂、石斑、顺风等等。

●成交价最高的鱼产?
大虾。新年期间一公斤价格可以标到破百。

老板坐在场边记录和做账。(图:星洲日报)
小广场是4个头盘的工作间,大家分工合作,如流水线般卸货、分类、称重、竞标和出货。(图:星洲日报)

乱中有序的标鱼活动

“巴冬巴刹有4个头盘,他们会念出要竞标的鱼的名称,等待周围的人出价。”

许龙年这么跟我说道,他是头盘之一许茂兴的儿子。“你看,那几个人就是来标鱼的。”望向四周,人潮似乎都在各忙各的,然而仔细一看,的确能发现一些人在忙碌之余,其实正留意场内动静,一听见有合意的鱼,便走上前用手遮盖,在头盘的耳边低语,然后走开在旁等候。

接着,另一个人从人群中走到中央,也像上一个人一样,在头盘耳边低语。细细观察,左边有一位穿着短裤的,右边有一个双手交叉低头沉思,后面站着一位中年妇女盯着渔货发呆,人群中参与竞标的竟有五六人之多!

一轮出价后,头盘念出小贩名字和一组号码,而许龙年则快速在簿子上记录下。“号码就是成交价,比如一公斤15令吉,我们就会在后面加个零,其实很简单的,只是一般人听不懂。”

场边放着4张桌子,一般老板就坐在那,戴着老花眼镜在簿子上抄抄写写,时不时打开柜子,手指沾点口水就开始计算一叠钞票,以白纸包裹,写上专属号码,整卷交给送鱼员、中间商或渔夫。这是在扣除头盘佣金后,渔夫一天的收入。

在我们逗留的一个多小时之内,标鱼的动作从没断过,场面是忙碌又乱中有序的。许龙年的哥哥许泰伦是标鱼主持人,趁着空档走到桌边喝水,清清嗓子说:“今天的鱼算少了,多的时候满地都是鱼等着标!”

标鱼主持人站在场中喊出渔货名称和重量,等待买家出价。(图:星洲日报)
买家在头盘耳边出价,价高者得。(图:星洲日报)

巴冬巴刹标鱼全记录

巴冬巴刹是本地少数还保留标鱼传统的巴刹,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整个标鱼过程是如何进行的。

1.新鲜渔货送抵巴刹,头盘工人将渔货卸下。虽然巴刹和码头距离不过一二公里,但也创造了一个工作岗位──载鱼员。载鱼员往返巴刹和码头送鱼,是渔夫和头盘的连接纽带,赚取收入的同时,也让渔夫在回港后好好休息,可谓共生。当然,也有一些渔夫是亲自送鱼到巴刹的。

2.分类称重。一般上渔夫在海上已将渔货包好,方便运送。而头盘工人则将海鲜分类称重,然后将重量记录在该船的账号下。渔夫船上没有磅秤,直到此时才会知道今天捕了多少鱼。重量直接影响收入,因此渔夫和头盘之间需要有足够的信任。


3.标鱼。主持人将要竞标的鱼放在场中,接着念出鱼的名称和重量,等待买家出价。一般上,巴刹刚开市时,买家会根据前一天的价格“试水温”,例如昨天A鱼最后成交价是17令吉1公斤,今天第一次竞标A鱼时,买家也会出价17令吉。若另一个买家出价17令吉50仙,鱼被标走了,下一次买家们会自动调整出价。一些巴刹的标鱼会标上好几轮才得标,而巴冬巴刹只标一轮,意即买家们在头盘耳边出价一轮后,头盘会宣布由价高者得,不会第二次喊价。若买家出价相同,则会以丢硬币的方式决定渔货卖给谁。


4.成交,记录。渔货成功被标走后,头盘分别将成交海鲜种类和价格纪录在买家(小贩)和卖家(渔民)的账号下。小贩买了什么鱼、买了多少公斤,全都清清楚楚,一个月结账一次;渔夫们今天卖了什么鱼,卖了多少公斤,也有凭有据,有者当天结算,有者两个星期结算一次。

5.付款。一艘船的渔货全部标出去后,头盘以电脑计算总成交额,扣除佣金后,将所得以现金方式支付给载鱼员或渔夫本人,并附上明细,让渔夫清楚知道今天的收入如何。右为许龙年,左为许泰伦。

6.卖鱼。来标鱼的一般上是巴刹里的小贩,鱼标了就马上在档口卖。巴冬渔船均为当天来回,意即从大海到餐盘,最快只要半天时间,因此无需经过冷藏,绝对新鲜。另外,小贩也会接到餐馆大量订单,将标到的渔货储存起来,到累积预订数量后才交给餐馆。

7.巴冬渔货以新鲜闻名,因此标鱼价格较很多地方来得高,加上巴刹营业时间较长,也吸引到一些外坡中间商(如笨珍、峇株巴辖、马六甲)将渔货送来巴冬巴刹竞标。

有钱大家一起赚
的头盘人生哲学

头盘无须出海,不用跟顾客讨价还价,拍卖后直接抽佣,作为中间人看起来似乎很好赚,但其实头盘成本高,非一般人担当得起。头盘将鱼卖给小贩,小贩一般一个月清一次账;头盘从渔夫手上批鱼,则是两个星期甚至每日结账。一艘船渔货少时,几十公斤的鱼能卖得好几百令吉,丰收时上千甚至几千令吉也是家常便饭。不管是几百还是数千,头盘都要气定神闲地从抽屉里把钱拿出来,马虎不得。

那是不是有钱就能在一个巴刹里做头盘?除了钱,要做头盘还需要一点实力。

头盘的实力来自于供货量,有稳定质优的渔获,生意自然好。一般上,头盘会贷款给渔夫购买渔船,自此渔夫的所有渔获都只能交由这个头盘竞标,偿还完贷款之后才能恢复自由身。除了维持和渔民的这层关系,头盘在巴刹内也得站得住脚,小贩信服了,愿意和头盘做生意了,才能将渔货顺利标出去。

巴冬只是个小渔村,渔船只是三四人的规模,渔货一次也就几百公斤,甚少上吨,因此鱼量也不高。捕鱼的是本地人,标鱼的是本地人,买鱼的基本上也是本地人。虽说产业不大,但鱼产从海里到食客手中,就经过了渔夫、载鱼员、头盘、小贩、餐馆,甚至一些中间商的手。

“13kg半──”、“5460 650”、“Senangin(午鱼)──”…………两个小时过去,工人还在忙碌地进出渔货,主持人流着大汗标鱼,标鱼声此起彼落,不曾停歇。从外人眼中看似巴刹老大的头盘,其实也只是整条产业链的一环。

在这个小小的渔村,不管是在海上、路上还是在巴刹为鱼忙,流出的汗水都是为了三餐温饱。只有你好我才好,就如许龙年说的,“钱要大家一起赚,不要一个人赚到完!”有钱一起赚,你信我,我信你,这或许就是巴冬巴刹人潮兴旺、生生不息的真正原因。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