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3/02/2017
黄晓玲 ‧ 陪她的一段路
作者: kychia

几番思量,还是辞去了补习老师的工作。

3年前,邻居林女士问我可否为她女儿补习华文时,因和她女儿颇投缘,我不加思索就答应了。

于是,每个星期四傍晚,下班后,就去敲她家门。

开门的是小女孩的母亲。她恳切的欢迎,与安静坐在书桌一角,老神在在的孩子,成了强烈对比。

孩子抬头望我的眼神复杂,有抗拒,有厌恶,就是看不出一个7岁小孩应有的笑颜。她面前摊开一本作业,问答题的括弧边,有用铅笔涂鸦的火柴人。

我想起女孩母亲对我说的一番话:“这孩子跟我说过不喜欢补习,可是自己又摸不到读书的门路,语文课总是不及格。学校上补习班时又不专心、打瞌睡。这次我想以一对一的教学方法,改善她的懒散。”

我在女孩的旁边坐下。她的母亲问:“怎不叫老师?”她嗫嚅半晌才说出:“阿姨,老师。”在她眼中,隔壁阿姨突然摇身变成补习老师,似乎是极不可思议的事。连带地,对我的态度也较以往冷淡生疏起来。

这是我始料未及的事。你无法教导一个关闭心扉的孩子,如果她不让你走进内心世界,你所谓的教化也只能沦为空泛、虚无的论述。

半年下来,她表现得极不合作;功课只做一半,其余的交白卷。不管我怎样软哄硬施,她无动于衷。每当要上课,她不是藉故上厕所,就是佯装不舒服的模样。

被拆穿西洋镜后,一脸漠然坐在桌前,状似在听课,其实早已神游太虚。两小时的补习,就像我和她之间的拉锯煎熬,彼此都是输家。

有一次,孩子的母亲交给我一支藤条,“如果她再不听话,就用这个吧。”我摇头说不必。眼前这个用心良苦的母亲,纵使嘴里不说,内心也在为孩子节节败退的成绩苦恼。我想尽方法,试图力挽狂澜,但只退不进的成绩,确实反映了我的教导方式是错误的。

让她主动学习

我参考教师朋友的意见:“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所谓爱的教育,不是宠溺,而是去发掘孩子的闪亮点,然后顺其天份去培养。”

我被一言惊醒。如果我继续沿用死板、单调的课程,去引导一个对语文不感兴趣的孩子,无疑是耗费心机。

一天,我从书局买了数册绘本。原本是侄女的生日礼物,却在给孩子补习时,灵光乍现,取出其中一册绘本,故意在她面前翻阅起来。

第一次,她斜眼看我,不动声色。到了第二、第三次,她再也忍不住了,怯怯地小声提出:“我想看看,可以吗?”我说没问题。她津津有味地翻阅绘本,遇到不懂的生字竟会发问,那对知识的渴求,使我仿佛看见一束微弱的光从紧闭的门隙里传出来;原来,孩子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厌恶枯燥的阅读方式。

接下来,我搜出更多私藏的绘本,鼓励她多读。让她循序渐进地学习,让她去发现,阅读和书写不是苦刑,而是快乐。孩子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自由发挥想像力,例如,续写绘本里的故事,甚至把绘本里的主角画下,然后,再把课本里的习题融入其中,激发她内在的热情去吸收新事物。

3年后,林女士大惑不解地问我:“孩子的成绩进步了。可是我不懂你为什么不教了呢?”

其实,自始至终,我和孩子都没有放弃过。当确定了孩子能够掌握自己的学习后,我就功成身退了。

尤其是换了一份工作后,时间不仅变得紧迫,有时还会影响补习的品质,既然如此,倒不如把补习的时间还给孩子,让她主动学习,胜过填鸭式的教育。

最重要的是,孩子并没因我的离去而放弃多读多写,反而每个周末都来我家借阅绘本和书籍。

所以,虽然卸下了补习老师的身份,我仍心怀感激,陪孩子的这一段路,看见创意和想像的火花,不断不断地绽放,并延续下去。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