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30/05/2017
美味自己带(一)·便当幸福回归
作者: niki

生活中的幸福感,往往是从吃穿住用这些细微小事构成的,而美食的幸福感,是来自每一份食物中吃到用心的感动。

手作便当,是妈妈的味道,是太太的用心,也是爱自己的表现。试问有多少个人,愿意每天花时间为自己做一份美观又健康的便当?尽管外食便利,却远远比不上打开便当盒的一瞬间,那种难以言喻的喜悦和快乐;也比不上自己选择的新鲜食材料理,自己为自己的健康把关。

近年来健康意识抬头,加上经济不景气,许多人减少外食,开始重返便当族行列。仔细观察周遭的人,不管是上课的小孩,工作的白领阶级,手里又拎起了便当盒。

便当,又回到生活里了。

便当回归万岁!

【最爱做的日常便当】

❶日式:寿司/饭团。容易制作,也适合各种造型。

❷西式:汉堡/三文治。小孩子喜欢吃,而且也方便吃。

❸中式:各种炖汤/炒菜。比较健康,配于油腻的炸鸡时,菜烫一下就好。

日式饭团组合非常适合制作成便当。(图:星洲日报)

便当,来自母亲的爱心与用心

“我的母亲过去是胶工,每一天不管多早起身,她都会准备食物给我们带去学校。

自然而然的,在我有了孩子以后也自觉的,要给他们准备好吃的食物。”————林碧秋

每个有孩子的妈妈,最注重也最烦恼的,就是孩子的健康。即使每天都追着时间跑,但顾虑到健康与营养均衡的问题,每一天都亲手为孩子准备食物。

《妈咪宝贝》杂志主编林碧秋就是这样的事业女性,家庭和工作两头跑,可她为两个孩子准备的便当却不曾缺席过。

每天清晨6点,天一亮就起身准备两个孩子的早餐与便当当午餐,顺便煲了晚餐要喝的汤。

便当日日不同款,饭盒造型多变,做足超过5年。

这样的习惯早在大儿子尚幼的时候就养成了。亲自做饭,一开始是为了掌握孩子的饮食习惯,知道他们吃进肚子里是什么食物。

“自己准备便当有很多好处,最重要的一件事是————你清楚知道孩子吃了什么会引发敏感;今天的尿液和粪便带有红色,是因为吃了红肉火龙果。”

她经常在脸书上分享自己制作的便当,很多人好奇问她,“你这么忙碌,哪来时间准备便当呢?”她笑言,只要前一天准备得宜,隔天早上做便当一点也不慌忙。

临睡前,先把菜切好,泡好煲汤的药材,或把肉类解冻。第二日把肉切了就可以直接丢进锅里煲。煲汤的同时便可以炒个菜,或制作沙拉,或寿司,或汉堡。

小时候的理想便当

到林碧秋家里访问的时候,只见她动作娴熟、厨艺精湛,一两下子就把3个不同口味和造型的便当做好了。

日式寿司便当、西式汉堡加沙拉、中式炒青菜炸鸡与药材汤。每一样料理配搭巧妙,色味俱全且“脆软兼施”。巧变料理,除了是打开孩子胃口,也是林碧秋发挥创意的地方。

“早期为大儿子准备的时候,还不懂得享受做便当的乐趣。做久了就会觉得闷,想做一些特别的,便开始花心思做一些可爱的图案设计。”

我发现她特别重视食物之间的分割,用矽胶分隔盒把不同食物分开,避免食物的油或汤汁彼此沾染,以保存便当各种菜色独立的味道。即使饭菜摆在一起,菜汁也不会将饭泡软。

她说,小时候带的饭盒,是将所有饭菜摆在一起。下课拿出来吃的时候感觉都混在一起了,口感不佳,“那时候心想,如果可以的话,我会把饭隔开,鱼肉怎么处理,菜又如何处理。”

小时候的“理想便当”,如今成了她现在给小孩子做的便当。

便当让孩子学习分享

有便当吃的孩子,往往羡慕到食堂购买食品的孩子,这乃是人之常情。

就读一年级的大儿子曾经问她,可不可以给他零用钱,让他在食堂买东西吃。林碧秋明白孩子的心情,毕竟学校里的同学是一个小小圈子,彼此会互相影响和羡慕。可她又知道儿子的自制能力到哪里,担心他买的都是零食、不健康的食物。

为了不剥夺他学习用钱买东西的过程,她想到一个折衷的方法,那就是下午留校参与课外活动的时候,才让他在食堂买午餐。

“他其实也有一班朋友带便当。彼此之间会交换食物,或是别人想吃他的寿司。这算是一种分享吧!”她后来发现,交给保姆看顾的3岁小儿子,也已经懂得和其他小孩交换东西吃呢。

便当让我疏解压力

只见林碧秋耐着性子,用牙签在芝士刮出一个小圈圈,放在饭团上,又用紫菜贴出瓢虫的形状。一个好吃又好看的创意便当便完成了。

她做便当,一方面是为了孩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自己爱煮,享受准备便当的过程。其中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发挥各种创意和巧思。

其实食物都是大同小异,只是在外形加分,让它看起来不一样。天天带着不同的便当去上课,同学都很羡慕。

“用不完的芋头,切丝拿去炸,让我从中意外学会了制作小孩子的健康零食。”

做便当,更是她用来纾解压力的方式。“做这个我可以很专注,全程投入,不会想很多东西。”

当然,不是每天都会把便当做得很漂亮;便当好不好看,视心情而定。有时候孩子不太舒服,或自己太忙碌,可能就煮个营养粥给孩子。

对她来说,虽然生活忙碌,亲手做出配色鲜艳又营养满分的美味料理,听到孩子们惊喜的欢呼声,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感到欣慰呢?

更多内容,请点击:

【美味自己带(一)·便当幸福回归】

【美味自己带(二)·给先生最美味最温暖的便当】

【美味自己带(三)·移工的便当·盛满家乡味】

【美味自己带(四)·书写便当里的饭香味】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