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8/06/2017
许雪翠 ‧ 不合理化不合理
作者: kychia

学校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孩子每天放学回家,都会带回大大小小的故事,有同学间温馨的互助互爱,有课堂上的搞笑事儿,有课业的难题和挑战,有些时候,也会听到一些不合理的事。

比如说,中学学长以“培训成才及团体纪律”之名“罚”小学弟在烈日下在碎石路上掌上压,然后我们开始想,这究竟算不算霸凌?又,学长让个子小的学弟扛比他体重重好几倍的物件走几公里,同时不许他人施以援手,算不算霸凌?抑或是在没有证据下蓄意污衊中伤某眼中钉同学为贼,算不算霸凌?在“培养”与“霸凌”之间,谁来拉线?

近月来严重致死的校园霸凌事故,虽敲响社会警钟,但现实校园里仍存灰暗角。不只学长霸凌学弟妹,有时是大人滥权“正当霸凌”,更是不容易被发现。被霸凌者往往是人小势弱的一方,根本无法反抗,只好承受,然后“吸取教训”学会保护自己。同时,有的孩子或许会进行“传承”工作,把相同模式用到下一批人身上,如此恶性循环。

曾出席一个讲座,主讲人是资深青少年工作者,非常关注霸凌事件。记得他当时说,其实霸凌的定义很广,除了致伤他人,其实威胁、散播谣言、语言攻击、恶意排挤等等都是。这样看来,孩子在校12年,总会遇上,问题只是在于他们是霸凌者,还是被霸凌者,或是更多时候是重叠的“被霸凌也是霸凌者”?然后,有没有得到引导,克服伤害?

听到孩子在学校遭受委屈,或许不同价值观的父母会有不同的反应。仗义执言正气凛然的家长,可能就会到学校去了解与沟通;认为应该放手让孩子自己想办法去应对的会给予支持冷静观望;最怕“多多事”的自然会息事宁人,选择“合理化不合理”。当然霸凌事件可大可小,不能一以概之,只是如果是非常明显的“不合理”,却一味的说“这是理所当然、都是为孩子好”,就会导致校园霸凌文化的无法逆转。

处理霸凌考智慧

当然,重点来了,如果不想保持沉默,该如何说?何时说?图文并茂的上载到社交媒体“要红就让他红”,或让情绪化的大众来进行公审?到校长室把事情闹大要求公开道歉?得理不饶人?

不合理要如何能在不被合理化的同时又能大事化小、小事化无,达致双赢,是考智慧的。教孩子遇到不合理要勇敢争取和反抗的同时,也要能教他们内敛宽容,前进有径后退有路,也是考智慧的。如何不教出霸凌他人的孩子,更是考智慧。

霸凌他人的孩子,内心多缺安全感,通过欺凌体型或性格软弱的人来获得存在感、认同感、受欢迎程度与掌控权。同时有的是情绪教育没有做好,他们不懂得管理愤怒、受伤感、焦虑等强烈情绪而加以宣泄。当然,有的是沟通与社交障碍。

我总是简单的想,不合理当然不能被合理化,不对不公不义的当然要争取要发声,但就校园霸凌文化而言,也唯有每个家庭努力教出充满爱与关怀、有安全感、不冷漠不霸凌他人的孩子,校园霸凌事件才有治愈的希望。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