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3/07/2017
原区老街本质.决定城市的面貌
作者: meewei

在紫藤茶文化广场的静谧、知性空间,周奕成从文山包种茶在台北栽种的历史娓娓道来,结合了桌上的一盏清茶与演讲主题,过去茶叶出口的贸易中心──台北大稻埕。

大稻埕在台北人印象中,平时卖中药材与南北货,逢年过节摇身成为采购年货的好去处,香火鼎盛的霞海城隍庙亦吸引着众多求姻缘的人来此。原以为老的建筑随着岁月慢慢斑驳、淡出,近年来,在“世代文化创业群”的号召下,许多创意团队进驻,仿佛带来了新的源头活水,让这里朝气蓬勃、成为台北的人气观光景点。

周奕成并非来自大稻埕,却跟大稻埕有着很深的缘份。在人生的20岁到40岁,随着台湾民主化的潮流从事政治运动,在2008那年转换生涯方向,开始实践自己的创业理念。2008年,是全球经济衰退的一年,那年台湾政府发放消费券鼓励民众消费,但周奕成认为在不景气的时候,政府应做的是培养创业的能量,方能跟上经济复苏的潮流。在当今的世界经济潮流中,台湾社会创立大型企业的时机已经过去,对新世代来说,小资本的创业才是可行的方案,因此,他提倡微型创业与合作创业的型态,也成功以此带动大稻埕地区的经济。

咆哮20年代,
启迪民智、唤醒民族意识

90年代初,政府指定大稻埕为历史风貌保留区,一个街区的建筑物本身固然有历史价值,但能真正再次活络地区的唯有里面的人与行业。许多企业是从大稻埕地区起家,例如光泉、义美都是台湾人至今耳熟能详的品牌。然随着产业变迁,茶、布、南北货、戏院等许多传统产业越来越没落。为了再次活络这些传统产业,需要新的团队与新的经营方式。2010年底世代文化开创的第一栋文化街屋“小艺埕”即是一例。在小艺埕,有布艺与设计工作室“印花乐”、剧场的展演空间“思剧场”,还有自家烘焙的咖啡馆“炉锅咖啡”,以及主题人文书店“Bookstore 1920s”。

这家以1920年代为主题的书店特别有意思。1920年代,是一个理想与乐观的年代,新思潮、经典的文学、工业技术的革新让这个年代被描述为“roaring twenties”、狂骚的、咆哮的20年代。1920年代的台湾社会,蒋渭水等人创立台湾文化协会,透过演讲会、戏剧与读报社在台湾各地散播,不仅启迪民智,更唤醒了台湾人的民族意识。为了让这段历史被更多人看见,“Bookstore1920s”收藏许多以1920年代台湾社会为主题的书籍,也有一系列文学、哲学、社会思潮的书籍。

一个“艺”,
多种面向迸出文化火花

街区营造方面,“大艺埕”的概念下,陆续开始多栋街屋的创业计划,上述的小艺埕之外,还有民艺埕、众艺埕、学艺埕等共7座聚合式街屋,每栋街屋各自有不同的团队进驻,成为大稻埕一带具代表性的风貌。“艺”的涵义,取自各式各样的“艺”:艺术,工艺、技艺、农艺、民艺与茶艺。这些“艺”经过时代淘洗后,需要新团队用新方式来经营,以达到“经济振兴”。创作团队进驻历史街区后,自然能带动“文化复兴”,让这里成为艺术人的集散地,迸发出更多文化的火花。

一个地区的“Authenticity”(本质、原汁原味)是什么?每个人对该地方的记忆不尽相同,就算是在地人也不会有一致的答案。为了让街区活起来与人群互动,便必须给予其“定义与论述”。

在这里,“1920年代的大稻埕”,成为与群众对话的主题。在大稻埕藏有由浅至深的事物静待来者的玩味,不管你是观光客或是在地人、老一辈或是年轻一辈、文青或是历史学家,不同背景的人都可以发现不同层次的东西。

最一开始在大稻埕发起的“1920年代变妆游行”,人们扮成蒋渭水、林徽因,或是卓别林、可可香奈儿,任何1920年代的人物。由此逐年发展成“大稻埕国际艺术节”,除了变妆游行,更有戏剧、音乐、舞蹈、展览等各领域艺术活动在此上演,大稻埕俨然成了跨越1920年代与2020年代的时空剧场!2017年大稻埕国际艺术节将迈入第三届,周奕成期许能继续累积创作能量,吸引更多外国的艺术创作者前来,让大稻埕渐渐发展成为亚洲区的艺术与人文重镇。

台北101与信义区象征热闹繁华,是世界各地皆有的都市风景;台北的老街、夜市与台湾其他城市并无不同;松烟、华山文创园区结合了创意与文化,然承载的历史意义有限。大稻埕街区的营造,便能补足上述之处,让台北城的历史与人文特色更为彰显,丰富了台北城的内涵,使其内外兼具、更加迷人。

多元文化
丰富马来西亚

历史街区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资产,如何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来经营,是带动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环节,若创作者只靠经费补助是很难发展的。“世代文化群”的经营策略,并非靠政府的补助,而是希望引入政府的资金,成为官民合营的企业。在政策方面才能跟政府协调,而不是受制于政府。尽管微型创业并不会带来丰厚的利润,却得以更踏实地经营地方,带来的文化效应更是台湾社会的共同财富。

周奕成说:“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社会条件,唯有因地制宜,方能拟定出合适的经营对策。”谈完台湾的经验,回顾马来西亚的吉隆坡苏丹街、巴生市、新山陈旭年文化街等地,尽管风景不同,彼此经验仍可互相借鉴与启发。真正的文化,能体现一个地区的特色,美食也是一部份,但是真正的历史与文化能让一个地方显得更有层次,与来到此地的人对话,让游客每一次的收获都不同,愿意再次回访。

马来西亚已有英文通行、丰富的自然景观、多元宗教、名气响亮等各种吸引观光客的优势,然在观光发展之下,如何能兼顾发扬在地价值则是重要课题。也许台北的经验此时可以提供一些灵感与方向。

若能结合历史与文化,带动此地的文化产业,必将丰富马来西亚的观光风景,创造出不一样的马来西亚文化。

“Tea Philo哲学茶席”沙龙讲座,是由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主办,讲座概念是“以哲学、人文及艺文思潮探索社会价值”。邀请台湾杰出人物分享经验,与本地各领域人才进行交流。由“世代文化创业群”的创办人周奕成主讲的《历史街区的经济振兴与文化复兴》是系列沙龙的第一场讲座,分享他在台北大稻埕开展新经营模式的经验。此讲座由驻马来西亚台北经济文化办事处主办,从今年4月至11月间,每月一场。

周奕成:历史街区是一座城市重要的文化资产,如何以创新的商业模式来经营,是带动文化产业最重要的环节,若创作者只靠经费补助是很难发展的。(图:星洲日报)

脸书:Tea Philo哲学茶席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