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6/09/2017
【古晋笔记】蔡羽·藏在老课本和流水账簿里的苏州码
作者: niki

街坊递来一本珍藏至今的初小算术老课本,泛黄的纸张,破损的边角,我小心接过翻阅。这是新加坡中华书局在1956年3月出版的算术课本,封面注明经由“教育部审定”,而且是“南洋版”,定价为叻币6角。

特别吸引我的是第38页的数码对照表和习题,那是早年民间商场上惯用的苏州码子,乃一套商业明码,至今在一些老字号的流水账簿里还可见,许多中年或更长一辈的商家还懂得应用。苏州码子登入课本成为教材,可略窥这套码子在当年的通用程度。

苏州码子产生於中国的苏州,因此得名,也叫草码丶花码丶番仔码丶商码等,是早期中国通行的商业数字。苏州码据知脱胎於中国古代的“算筹”,那是早於春秋战国时代的计算系统。到了明代,苏州码子已经发展为完整的数码,在当时的商业圈子被作为暗码使用。再到清末民初,苏州码子已经成为民间广泛使用的明码,後来也被官方采用。

早期的流水账簿里都以苏州码记账。(感谢沈云豹先生提供账本。)

苏州码子对应於汉字“一丶二丶三丶四丶五丶六丶七丶八丶九丶十”,写成“〡丶〢丶〣丶〤丶〥丶亠丶〧丶〨丶〩丶十”。至於“O”则与汉字通用。另有“二十”写成“廿”;三十写成“卅”等。记得小学时即常见人们写“廿”或“卅”,当时不明所以,原来这就是苏州码。

苏州码子应用起来还有一些规则,比如遇上竖笔划的码时,为了避免混淆,会采取竖横相邻的做法,比如“一二三”会写成“〡二〣”。又比如用在标明数字时,为了区分十进位丶百进位或千进位等,会在数码下边注明“十”丶“百”丶“千”等。同时,下方还会注明量词单位,如“元”丶“尺”丶“寸”等。

苏州码子虽然在商场上广泛应用,但其用途不止如此,在旧时的公文丶契约丶官帖丶私钞丶当票甚至庙堂宗祠或墓碑上,只要有涉及数字书写的部份,都留下了苏州码子的痕迹。苏州码之所以盛行,推测与其便於速写,也容易记住有关。再加上早年教育不普及,文盲多,苏州码要比起汉字更容易掌握。

然而随着现代银行的兴起,带来了阿拉伯数字,加上横式书写取代传统竖写流行起来後,苏州码子逐步被淘汰。而计算机丶打印价码机等的出现,更令苏州码子乏人问津,年轻一代基本上不再使用。我走了好些老店,在货架上已经找不到苏州码子的踪迹,要找的话得跟老板商量,翻开厚旧的流水账簿,才能看见那些密密麻麻的老苏州码。

蒙亚答街的沈云豹先生应允,借阅其流水账簿,他说:“这本账簿也只是我们内部记录用,对外开出的单据也用阿拉伯数字了。”

1956年3月新加坡中华书局出版的初小算术课本。(感谢陈美金女士提供课本。)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