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1/10/2017
惟诚‧经济数据与财政预算案
作者: bslim

在一般人的想像中,当今的大专生都是最不愁衣食住行的一群,因为排除一小部份需要自己赚取学费丶生活费的贫穷学生,其他的不是父母供给,就是透过教育贷款或奖学金,接受教育和应付平日开销。因为钱不是自己赚,所以这个群体不会感受到压力,再加上目前的社会是物质社会,学生消费能够比较豪爽,因而造就了学生生意好做的观点。这个想法,在过去可能是有道理的,不过若套用在近年的大专生身上,可能就有待商榷了。

近年来,我都有接到大学圈商家的反馈和学生的投诉。商家觉得大专生的生意越来越难做,有时有人潮未必代表有生意,而部份大专生就觉得自己的开销越来越难控制,有时缴了学费丶租金丶交通和水电费就所剩无几,消费必须越来越谨慎。现在的他们,也和现在的上班族一样,面对着生活成本高涨的压力,也相同感受到经济放缓的氛围,看起来,持续高企的通货膨胀,其所诱发的影响已扩大至国内各个社会阶层,令大专生也难逃可支配金额递减的窘境。

当然,如果只是影响大专生,那还好办,毕竟绝大部份的大专生尚未进入人力市场,没有直接影响国家生产力的经济链,其可支配金额的减少对整体消费市场所能够带来的冲击有限。但如果我们把大专生切换成一般的上班族,可支配收入的减少,意味着消费力的萎缩和储蓄力的放缓,这将导致货币流通困难,进而加速社会经济的放缓,形成一种“经济低迷”的现象。“低迷”两个字人人懂,但更多人却觉得“经济”太令人摸不着头脑,因为它明显地和现状有点脱节。

比如,国家银行早前宣布我国在今年上半年录得5.8%的高经济成长,政府丶执政党团一片欢呼,之後统计局也公布了零售数据,显示我国零售业在7月表现强劲,高达14.1%,是2014年3月以来的最高升幅。再比如,亚洲银行在9月的展望报告中,将大马2017年经济成长率预测修高至5.4%,而世界银行一样给面子,不久前也将经济成长预测从4.9%修高至5.2%;还比如,首相纳吉宣布我国外汇储备达4317亿令吉,在更早时还打算借由政府相关企业向美国注资140亿美元。

民众并没有直接感受到这些数据和宣布所带来的实际喜悦,所以只能冷嘲热讽,但政府不以为然,甚至还有财政部官员酸“仍在睡梦中”。明明眼前的生意就是难做;明明收支模式不变,却开始存不到钱或最终必须动用储蓄;明明四处裁员,连传统上最吃香的银行和石油公司都在裁;这些数据,并没有反映出国人所看到的,因为政府看到的“现状”是用数据堆砌而成的国家经济,而我们看到的“现状”是用社会感知,透过真金白银的参与来感受的国民经济。

当然,数据有时并不完全离地,比如准货币(Narrow Quasi-Money)数据。去年和今年的斋戒月和开斋节都刚好落在6至7月,而这佳节是传统上内需最强劲的时刻,2016年6月和7月的准货币分别跌了0.41%和0.24%,而今年则跌了0.99%和0.04%,两年累积跌幅达0.38%。在经济统计学上,准货币代表着民众的活期丶定期和外汇储蓄,是潜在消费力的指标,数字呈现跌幅代表消费者储蓄缩水。

此外,其也代表着用作储蓄的可支配收入放缓,是社会经济与消费力萎缩的警讯,其最终将直接影响我国赖以为生的内需经济。今年的跌幅和浮动远比去年高,展示着我们所看到的低迷景气,也突显出国人确实面对着入不敷出的瓶颈。所以政府现在并不能一味沉醉在亮眼的宏观数据,反之必须更深入的接触民众,在即将公布的财案中提出更宏远丶更接地气的方案。首相近日透过社交网络要求国人为财案提供意见,这是很好的,只不过,当我们看到政府一方面展示亮眼的经济数据,一方面对更有效率的行政开销,包括减少公务员和削减开销的诉求充耳不闻,而这会让国人怀疑政府在推动社会经济的诚意,更不会对财案有太多的期待和愿景。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