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10/2017
何俐萍·谁最欢喜谁最忧
作者: chong0723

教育部事隔了17年,终于下令从明年1月1日起严格执行小学一至三年级禁止使用作业簿的措施。

早在2000年已颁布的“小学作业簿使用指南”通令,为何一再被漠视?拖拉了17年,终于决定拍板禁用,这17年是受到多大的阻力?这确实是有趣,也是应该被探讨的问题。

这一回,教育部副部长张盛闻代表教育部宣布必将严格执行通令,这个举措本来应当受到校方和家长的欢迎,校长职工会率先表达忧虑:不用作业簿,教师怎么教?不用作业簿,不管是抄写或复印都涉及侵犯版权,家长可能对此有意见。个人觉得,家长可能有意见,才是问题中最大的问题。

报载,张盛闻提到,他自去年起,前后作出了12次提醒。显然,副部长苦口婆心的劝告起不了丁点的作用,小学生书包太重,作业簿太多的问题是提了又提,隔三差五又被提出并放大讨论,只是无止境的商议,永远没有一个可以让各方放心和接受的解决方面。问题出在哪里?心态不改变,依然被成绩至上的思维捆绑,书商不会因为教育部的通令而怨叹财路被切断,因为只要市场的需要依旧在,供应必然仍是源源不断。

谈了17年的老问题为何不能有个彻底的了断,即使在教育大蓝图下,积极倡导推动高思维教育,各式各样让人眼花缭乱的作业簿在市场上仍稳占一席之地,在成绩主宰前途的迷思中,教师必须把追求绩效的压力转嫁到学生的身上,大量地提供额外作业,固然可以有助加深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强化学生的吸收能力,但长此以往,学生个个都被训练成做习题的机器,除非个人主动学习的意愿超强,否则久而久之必然觉得学习枯燥又索然无味。而靠着反复作习题当训练,也可能让学生失去探索新知的好奇心,更别说具备创意和创新的能力。

学生若能无须做大量的习题,不必日日被沉甸甸的书包压弯脊椎,他们当然会是最开心,也是最大的受益者。但在当前大马的教育制度仍无法迎来彻底巅覆和翻转的契机,写不完的作业,背着可能比自己的体重还要更重的书包,恐怕依然是他们童年生活,挥之不去的梦魇。

在大马,虽然有不少家长愿意放手让孩子度过无压力的学习生涯、着重品德而不看中成绩,愿意让孩子以在家自学的方式快乐学习,但比起期望孩子品德和成绩兼备,担忧孩子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因成绩不如人而被远抛在起跑线上的家长,仍然占了最大的比例。当禁用作业簿的通令再被重炒,最开心的是期望美梦成真的学生,最忐忑和惶恐不安的永远是在意孩子跟不上学习步伐的家长。

学习本是快乐的,但不妨从你身边家有就读小学孩子的亲友作个小小的非正式统计,有多少孩子夜已深还揉着疲累的眼睛在奋笔写作业,有多少孩子在睡梦中还喃喃呓语:“xx功课明天要交了…………”。倘若你的孩子对老师夺命催魂式的催促交作业或唠叨叮咛某某科目分数太低的施压仍能不动如山,我要恭喜你的孩子有视压力如无物的能耐。只是,这类的孩子在师长的刻板印象里,肯定是朽木不可雕!

校长职工会担忧触及版权的问题,是其次的问题,倒是把教育的沉痾宿疾再次摊在阳光下。

“没有作业簿,学生如何打发时间?”“家长可能转而纷纷把孩子送到补习中心”、“教师已经身兼多职,哪来多余的时间出题?”心态不改恋,带着老旧的思维谈解决方案,谈什么教育改革,向芬兰教育学习等,终究还是一场梦。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