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10/2017
大马从菜园到餐盘 ‧ 食材现摘新鲜上桌
作者: limlc

“从菜园到餐桌”(From Farm To Table)的概念,是把从菜园采摘的菜直接送到餐厅烹煮,这是好些强调健康和安全食材的餐厅与菜园合作的方式。

但是,“大马从菜园到餐盘”(Farm To Plate Malaysia)没有自己的菜园,也没有餐厅,而是与本土菜园合作推行“菜园午餐”。

王佩君:鼓吹健康在地食物

“大马从菜园到餐盘”发起人王佩君说,成立此组织的目的,是鼓吹健康和安全来源的在地食物,并强调小农的角色和他们的重要性。

她说,她扮演的角色是与很多小农合作,让他们的菜直接送到消费人的餐盘,秉持“从菜园到餐桌”的概念。

她之前在亚太区农药行动联盟工作接触许多小农,让喜欢烹饪的她发掘到可以发挥的区块。

她说,全世界的“从菜园到餐桌”是一种社会运动,没有特定的组织,而餐厅自己跟菜园合作,也没有真正的参考准则如何实践。基本上是直接从菜园到餐厅,同时这也让消费人知道他们的食物来源。

王佩君首办成人烹饪班

王佩君也是慢食运动(Slow Food Movement)会员,她最近首办的成人烹饪班,有人特地从新加坡来参加,这给了她很大的鼓舞。

采访时,听着王佩君大略介绍“菜园午餐”使用的食材和料理,对于使用很多本土不起眼,或一般人只会传统烹煮的食材,却可百变成精致餐饮或各种酱料,让人惊喜。

过去2年,她每个月一次办儿童烹饪班,因为她说,儿童烹饪班不必有太多细节,同时主要是教育目的,灌输小孩新的概念如注意饮食比大人容易。小孩过后就可以影响家人。

客人数天前才知道菜单

王佩君说,到目前为止,虽然她只与野逸园合作(因为各种因素,包括场地或菜园主人是否有意愿及时间)“菜园午餐”,但是他们每星期一次(星期五或六,每人30令吉,70%的食材来自菜园)的“菜园午餐”,常常客满或被包场。

“菜园午餐”使用菜园现有的食材,客人不会知道他们将享用什么食物,直到数天前才知道菜单,他们也不能预料什么菜到时会收成。“菜园午餐”包括了饮料、沙拉、甜点及为糙米饭或派(Pie)的主食。除了自制的酱料,他们会使用天然或有机食材,同时没有使用精致糖。

除了“菜园午餐”,她也在野逸园举办“早餐瑜伽班”,让学员上完瑜伽后用早餐。

乐于和野逸园合作

“大马从菜园到餐盘”在2016年初成立,因为只有王佩君一个人(另一位发起人已去深造),是缓慢而扎实的走着。就如王佩君说的,有句非洲谚语说:“你要走得快,你就一个人走;你要走得远,你就跟别人一起走。”

慢食运动也是王佩君最大的动力,同时也给她带来启发如何实践“大马从菜园到餐盘”。

她在当初参与此活动时,还想像和其他“从菜园到餐桌”的负责人一般,拥有自己的烹饪学院。不过,现在她乐于跟她的野逸园(园主为雷梅诗),和另一位野逸园的合作伙伴高思敏(农产品加工制作人,制作辣椒酱、椰油、艾草茶及醋等)合作。

也制作手工皂

王佩君也制作属于护肤护发系列的手工皂,全都使用可食用的材料制作,确保对身体没有伤害。

她也到华德福学校教导烹饪,至于未来,她说,就一步一脚印看如何。

“大马从菜园到餐盘”脸书为farm2platemalaysia,网页:https://farm2platemalaysia.wordpress.com,电话:017-7251758。

这是其中一次的菜园午餐餐点。(图:星洲日报)
慢食运动给了王佩君很多脑激荡,图为王佩君与慢食运动发起人卡尔洛佩特里尼合照。(图:星洲日报)
野逸园的合作伙伴高思敏制作的天然加工农产品。(图:星洲日报)
早餐瑜伽班。(图:星洲日报)
高思敏(左)带孩子在菜园采集烹饪班的食材。(图:星洲日报)

野逸园的园主雷梅诗,为“大马从菜园到餐盘”提供了平台,“大马从菜园到餐盘”也让野逸园发挥她想走的教育路线。(图:星洲日报)
热闹的儿童烹饪班。(图:星洲日报)
王佩君制作的护肤护发系列手工皂,全都使用可食用的材料制作,确保对身体不会构成伤害。(图:星洲日报)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