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10/2017
慰藉物(三):心理篇.为什么我们会依恋慰藉物?
作者: yslee

原来,“臭臭”是一门理论。

已故儿童心理学家温尼考特(Donald Winnicott)提出“过度物件”(Transitional Object)理论。一般上婴儿在4至6个月大起,特别喜爱依偎某件物品,因为他们开始透过味觉和触觉感受外界。这个物件是婴儿认知的第一个所有物(First Possession),也是连结婴孩内在与外在世界的桥梁。对婴儿而言,它象征与母亲的亲密关系,当母亲不在身边,也能透过物件感受母亲的呵护、温暖,面对陌生外界就不会焦虑、紧张。当然,这个情况因人而异。

临床心理师刘茜婉强调:“慰藉物并不有害,而且有助于孩子接触和探索外面的世界。”小孩在大约2岁半时送到幼儿园或托儿所,离开舒适圈,陌生环境可能使他们紧张、害怕。慰藉物代表母亲的陪伴,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许多家长急着帮小孩戒掉慰藉物,告诉他们抱着抱枕、玩偶上学“丑丑”、“羞羞”,甚至强行拿走。如此一来反而会让小孩失去安全感,可能变得更孤僻、安静,不敢与同学、老师交谈。

刘茜婉认为,拥有慰藉物是自然正常的行为。如果上学不方便携带抱枕、被子、玩偶等慰藉物,家长可以透过其他替代品转移小孩的注意力,慢慢不再依赖慰藉物。有些小孩没有玩偶就不能睡午觉,还会大声哭闹。

她建议家长劝小孩:“玩偶在你睡觉时陪你一整个晚上,现在你去上学,轮到它在家休息。”又或者,给小孩小手帕等物件,暂代慰藉物来守护他,同时不断解释一些规则和界限,让他们慢慢了解哪些场合不能再依赖慰藉物。

一些育儿论坛网站常讨论,家长担心小孩过于依赖唯一一件慰藉物,因此一开始就准备两件同样款式交替使用。这种方法虽然可行,不过小孩非常依赖慰藉物的味道,如果拖太长时间才更换,味道差太远,小孩就不能接受了。

“戒掉慰藉物并没有一定的时间,除非严重影响小孩的社交和沟通能力,父母才需从旁协助戒掉慰藉物。”刘茜婉举例,一些小孩不愿与其他人沟通,只愿意和慰藉物讲话;一些四五岁的小孩也可能和“幻想朋友”(Imaginary Friend)说话。家长不必过于担心,只需多鼓励小孩多到外参加活动,与外界多交流即可。

新手父母也需要慰藉物

现今父母多为工作人士,孩子交由祖父母或保姆照顾,常常造成亲子关系疏离。

刘茜婉鼓励在职父母给小孩准备慰藉物,建立亲子连结。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小孩能透过慰藉物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她不讳言,许多心理学研究都着重母亲与小孩的关系,但技术上来说,父亲也可以给予小孩慰藉物,建立他们之间的连结。“父母也可以同时送小孩慰藉物,虽然小孩可能只选其中一个,但小孩本身会赋予慰藉物不同的意义,父母不必担心或比较。”

不仅是小孩,一些新手父母也需要慰藉物,缓解工作时对刚出生小孩的思念。刘茜婉指出,一些新手妈妈可能会带着小婴儿的袜子、手套在身上;也有家长外出公干时带着小孩的随身物,这些都代表他们与小孩的情感连结。当然,随着科技发达,小孩的照片、笑声音频或影片都可以舒缓父母在外工作的心情。

收藏人生各阶段的回忆

对成人而言,随着年龄增长,慰藉物在人生不同阶段被赋予更多意义。从小和玩伴一起玩,玩偶增添了与玩伴嬉闹的回忆;难过时窝在被窝哭泣,不顺心的事随泪水注入被子;得奖时奖杯上的彩带绑在泰迪熊上。刘茜婉说,一件在夜市买来的东西可能不到10令吉,成为慰藉物后陪伴主人一起成长,收藏人生各阶段的回忆,比一切珍贵。“就好比有些人弄丢了慰藉物,会难过一阵子,甚至哭得像失去了至亲。”

诚如趣味问卷的结果,许多人依恋慰藉物的味道、触感。刘茜婉解释,嗅觉和触觉是人类一开始感受外界的感官,慰藉物就像他们的平安符,少了它会让人觉得不安全、不自在。

慰藉物无可取代,有些人弄丢了就再也找不回相同感觉的替代品,因为人类的记忆可以保存着慰藉物给予的味道、质感及抚慰的感觉。这个感觉已经深深烙印在脑中,储存在长期记忆(Long-term Memory),就算我们失去慰藉物,那个感觉也会不时浮现。

既然慰藉物常被称为“臭臭”,还有人对它依恋至死不渝,证明这份情感无关它的外貌。一些人的慰藉物已经破损不堪,也舍不得丢弃。刘茜婉解释,人们对慰藉物的依恋在于情感记忆。就算破了,人们也会把心爱的慰藉物收好,放在柜子某个角落,意识到“它一直存在”。

同样的,刘茜婉认为成人不必特地戒掉慰藉物,因为它象征生命的过程。“不过如果结婚了,另一半不介意最好;但一些人什么事都只对‘臭臭’抒发而不与另一半分享,这样会影响到夫妻感情,就要考虑如何好好处置‘臭臭’。”

慰藉物其他功能

慰藉物多是柔软、舒服的东西,像毛茸茸的泰迪熊或棉被,能给予温暖、慰藉和抚慰的感觉。刘茜婉指出,慰藉物也常被用在救援第一线。当灾难发生时,就算伤者不是溺水或失温,救援人员也会替伤者铺盖一张被子。“被子能包裹着伤者,让他们感觉被呵护,也能感受温暖和安全感。”

【慰藉物(一):它不臭·它是最亲密的朋友】

【慰藉物(二):儿童篇·是玩伴也是睡觉的好伙伴】

【慰藉物(三):心理篇.为什么我们会依恋慰藉物?】

【 慰藉物(四):化验篇:看!细菌都藏在哪里?】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