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5/11/2017
何俐萍 · 发展全人教育
作者: gkheng

往年此时,报纸的显著版面皆被小六评估考试(UPSR)成绩的相关报道所占据,各校就像在武林擂台上,来到成绩见真章的终极决斗的时刻,比的是谁的全A考生最多,谁的全科及格率最高,哪所学校成绩比起去年取得大跃进。摊开报纸,也不外乎是优秀生展示成绩单的欢愉笑容,要不就是成绩不如预期中理想的小六生低头垂眉,沮丧失落的伤心面容。

记忆犹新的是,某年小六评估考试成绩放榜,某校的校方人员在讲台上表扬优秀生,台下却有一个男孩子悲从中来,掩面抽泣的声音引起在场者的注意。翌日在各媒体的报道内容,优秀生不是报道的主角,小男孩哭得肩膀不停抖动的一幕,几乎是各报的封面照片。舆论导向怜惜小男孩是应试教育的牺牲品,在对A的盲目追逐中,首先已让学生丢失对学习的热忱,A像是负在学生身上重重的轭,脸上不再焕发光彩。

前些日子因一些事务走入某小学的校园,无论是擦肩而过或是在镜头前掠过的面孔对我而言,都是久违的活泼好动。校舍的每根柱子贴着醍醐灌顶的心灵鸡汤,我细读着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的其中一句经典语录:“在最丑的孩子身上,也有新鲜的东西”,心中油然而生,能在这所学校求学的孩子是幸福的,因为师长在追求成绩以外,时时警醒自我,每个孩子的身上都蕴藏不同的宝藏,等待被探索发觉。

本年度小六估考试放榜的前两天,教育部突下禁令,不准比较学生、学校和州属的成绩,禁止学校为优秀生庆祝,也不可奖励优秀生,若有考生获全E,校方必须向教育部解释。突如其来的禁令让校方和家长愕然且措手不及,于是年年家长陪同孩子挤在布告栏查看成绩的画面不再,校园难再见优秀生欢呼雀跃的画面,校方因为教育部的禁令而被迫封口,学生领取成绩单后各自静悄悄像是被迫憋着藏在心里的秘密。

我觉得教育部挺难为,常年累月面对教育痼疾难除的批评,但每一次的试图转变和改革仍难逃被彻底批斗的下场。优秀生就等着人生中被光荣表扬的这一刻,为何要剥夺为他们公开庆祝的权利?不公布各校排名,难道就没有竞争的存在?有学科不及格的学生,校方反倒需要书面解释,这还不是被成绩至上的思维所套牢?

该不该公开表扬和奖励优秀生,真的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可言。数年前曾有校董为了奖励最佳学生,大方奖赏一辆价值数万令吉的轿车,也被批评现金奖励的模式不应被鼓励。大部份的家长为了激励孩子考获佳绩也开出诱人的奖赏的条件,每考一科A奖赏若干奖金已是稀松平常事,奖励孩子渴望的礼物如科技产品或是全家出国旅游也已是常态。曾有马来艺人为奖励在大马教育文凭考试(SPM)获9A的孩子,送出的礼物是一般打工族这辈子只能梦里拥有的名贵轿车。适当且得体的鼓励是肯定孩子的努力,加固他们面对未来更多课业挑战的信心,但若奖励过度,反倒是模糊了学习的终极意义,曲解争取佳绩是为了换取丰厚的奖励。

同样,若不公布成绩是基于担心给成绩欠理想的孩子造成心理压力,或是避免优秀生养成高人一等的心态,则这不是应该受到推崇的做法。

教育部的决定出发点是好的,从学校到家庭应该藉着政策的改变重新做心理上的调适,过去师长埋怨应试教育让学生为了追求分数失去对学习的热忱,尔今正好是顺势改变,也灌输孩子努力学习是本份,成绩不好和个人资质有关固然是可以被接受的说法,虽说成绩不代表一切,但不代表这可以做为不需要为自己人生加油奋斗的藉口。

至于顾虑学生有压力的想法,没有考试,没有成绩的比较不代表压力就自动被挡在人生的门外,考试只是验收学习的成果,成绩让你知道自己还有没有进步的空间,适度的竞争不是十恶不赦的坏事,调适得当,压力也可以是催促你转变的动力。

教育部有改变的意愿值得赞许,但若家长的心态不改变,少了教师的积极配合,一切的努力是徒然。追求成绩不是教育的本质,发展全人教育才是长远之计。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