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23/05/2018
麦麦 ‧ 正义可以少点代价
作者: kychia

3年前的炎夏,北京火车站前的道路,两名粗壮的北方汉子强拖一名吼叫、几近崩溃的女子上车。当时大约深夜4点,我在路旁一边观望这一幕,一边期盼着出租车的出现。

来往车辆的灯光照得我眼睛刺疼,加上刚从天津奔波回来,沉重的行李压得我喘不过气,我只想快点回宿舍。不久,粗暴的东北口音消失了,那名女子被拖上了一辆黑色的无车牌汽车扬长而去…………那一夜,我如愿在破晓前安全地搭上了出租车,然而那名女子没有,我的愧疚感随着太阳的逐渐升起愈发强烈。是的,那一段将近一分钟的拉扯没有唤起我的勇敢,我对自己很失望。躺在床上,我难以入眠,为什么我连拿起手机拍照的这点意识都没有?我告诉自己,如果还有下一次,我会不一样。

我重视正义感,即使它带来的可能是极重的代价。回到马来西亚后,我才发现这并非是所有人的共识。是这样的,邻居家的中年男子喜欢趁隔壁屋主出门时,用水泼他家的狗,并常以此为乐,窃笑的表情让人不寒而栗。狗的躁动和哀嚎声好几次引起了我的注意,我以言语劝阻,无奈遭遇一连串的恐吓与辱骂。虽然如此,我并不意外于他恼羞成怒的反应,我惊讶的反而是家人对我的评价。“想不到你一个小女孩敢做出这种招惹他人的事,他发疯你就尝到代价”,母亲语气不满地说。

我的脑海的确浮现了若干个所谓的“代价”。为此恐惧是人之常情,但我更恐惧的是价值观的扭曲,它会使你羞愧于你所做的正确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你的挺身而出将使你异于群众。与此同时,我们却矛盾地享受他人正义带来的美好结果。第一个在公车上不给白人让座的美国黑人、第一群要走出厨房却被视为女巫的女人,以及在会议桌上第一把澄清同性恋不等于爱滋病的声音,哪一个在当下不颤抖?直到今天,无数正义而又游走在安全边缘的记者、政客、作家们,哪一个不危险?更何况我面对的,仅是小事小恶。

最扭曲的莫过于我们面对类似事情时,先思考的不是怎么保护勇敢的人,而是袖手旁观,甚至认为他们理所当然承受当中的“代价”。其实只要不沉默,挺身而出的人就可以少一些风险。话说回来,被欺负时你敢嚷嚷吗?不敢,因为沉默风气的养成,你也有份。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