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5/07/2018
陈日佳‧马华败选自有原因
作者: bslim

1969年的大选对于当时仅能赢得1国1州议席的马华来说是一个大灾难。1974年首相敦拉萨与中国正式建交后在3个月内马上宣布大选。当时铺天盖地的马中建交宣传让马华在大选中轻易的从所竞选的23个国会议席中赢得19席。

在经历308和505大选“悬崖式”惨败后,马华曾经有一段时间除了355法令修正案以外,几乎没有任何课题可以回应当时的民联。

但是,在纳吉为了解决一马公司问题而开始采取亲中态度后,马华希望1974年年的历史重演。

在过去几年,马华积极配合华团拉拢中国的关系,并与中国共产党建立更紧密的关系。但是马华并不愿意面对自己脱离民意的事实,也一厢情愿的认为华社会把大马和中国关系,中资凌驾于日常生活压力和国内政治乱象。

例如,马华学习中共设立党校。这原本是一个很好的开始,毕竟党员必须要了解党的理念和服从党的领导才能提高士气,为党卖力。但是大马和中国的政治环境并不一样。

中共讲求资源平等分配和政治专权但是马华却是由一班“头家”与商人所成立;前者左倾而后者属于右派马华在过去掌权期间掌握大量资源,坊间一早就把加入马华视为捞取利益的机会,谁会去真正了解马华党的理念而且中国只有共产党,加上媒体和网络封锁,洗脑政治教育易如反掌;相反的我国资讯开放,党校教育的成效时时刻刻受到挑战。

第二,马华一直认为中国即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加上华社的民族情结,因此大力推动与中国贸易及配合“一带一路”必定有利大马,殊不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首先,华社由于受不同源流教育影响,整体上并不完全倾向于认同中国及“一带一路”。而即使是在华文教育为主流的华人圈子内,也有亲中与亲台之分。非亲中派认同“一带一路”主要的隐藏目的在于解决中国国内的产能过剩和争取外国天然资源。大选时,不少马华候选人公开把中资视为“财神爷”,但是却忘了民间另一句谚语──请神容易送神难。

而且,当中资与政治丑闻扯上关系,就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经济问题。

以东海岸铁路计划为例,纳吉政府并未通过公开招标而直接把计划交给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就已经引起不少争议。此外,经济学家都不约而同地批评这项计划不符合经济效益,而且破坏环境。战略学家则认为一条贯穿大马半岛心脏的铁路竟然交给外国也不符合国家利益。再加上坊间把这个铁路计划与纳吉政府偿还一马公司债务挂钩,其形象已经大打折扣。

在过去数年,马华积极的与某些华团合作推动榴梿出口已经引起不满。例如去年我国出口榴梿到中国,虽然为一小群园主和果商带来外快,但是却因为昂贵价格引起不少本地人不满。这种情绪在马来社会更为常见。在现在这个榴梿季节,我身边马来同胞朋友仍有同样怨言。

最后,我们来看选战。大选前的宣传从内容,包装,演讲方式,选民心态民调等等都必须要专业人士操刀。以美国总统选举为例,候选人身后往往有多个专业公关,宣传和民调组织各司其职助选。

本地政党或许没有大量资源,但是却能从有经验者学习。

最近,坊间有传闻指马华在509大选的宣传策略并非由该党宣传局或是智库学院主导,而是由来自中国的大学学者所组成的顾问团。如果这项传闻属实,难怪马华败选。这些学者不了解大马华社对马华的观感和不满,甚至没有参与过大选竞选的经验,试问要如何有效打宣传战?

马华的竞选标语“给力马华”被破为“给力马哈迪与安华”,但是马华却无法对应就是最佳例子。

1974年的那场选举,华社很多人在中国有亲人,有人视中国为“祖国”;在2018年,只有少数包括华团领导人在内的华人嘴边仍挂着中国是“祖籍国” 1980年代以后出世的年轻人认同马来西亚“是我淌血的土地”(Tanah tumpahnya darahku),脑海里想的是自由的普世价值观。

马华抱着1974年年的亲中思维打2018年的自由平等选战,自然败选。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