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4/08/2018
雅蒙 ‧ 【学友追忆少年梦完结篇】太极的两仪
作者: kychia

■《学 生 周 报》

也许这样说也是恰当的──母体友联社的理想:自由民主概念就似太极,衍生两仪:《学生周报》与学友会。它们就像双生兄弟,形影不离的姊妹。

这里先说先诞生的《学生周报》。友联社于1951年在香港成立,创办人是史诚之、燕归来、徐东滨、陈思明。1952年出版《中国学生周报》。

与较后的《儿童乐园》一样,《中国学生周报》最大的市场是南洋“星马”。后来香港继续出版《中国学生周报》,友联另行于1956年在新加坡出版星马版《学生周报》。于1958年编辑出版迁移到吉隆坡,一直到《学生周报》于1984年停刊。

自己最先接触到的《学生周报》,是在新加坡编辑印行的,每本售价“叻币一角”。印象最深的是它的封面,每期都是供学生参加的有奖益智问答。录取多少中奖者就不记得了,只知道奖金是叻币5元。每个月还有一个奖金更丰富的益智问答游戏,不时有奖学金益智比赛等等。

几乎同时友联在马来亚出版了全盘马来亚化的《蕉风》月刊。《学生周报》与《蕉风》培养了不少早期的大马本土作家,以及报人。

学生文艺刊物销路向来不理想,《学生周报》却创立过奇迹,60年代中改版,封面版的文艺专题有图有文有歌,风靡读者,它一度每期销量近8万份。

《学生周报》的文章风格,可以说对本土文风影响巨大。它于1973年改版为月刊,1977年再改半月刊,1984年结束。当时的编辑部年轻朋友较后创立了几乎同样风格的《椰子屋》,继续影响年轻作者。

■学 友 会

学友会是友联成立的学生健康活动团体。它早在我国未独立就成立了。最初它的名称是读者作者通讯员。在我国各大城镇都有活动中心,友联同人几乎每个月巡访指导。较后正式命名为“学友会”,这是一个全面由学生主持大局的学生课外活动团体。

我很小就参加马六甲学友会。以马六甲学友会为例,它每年都举行一个游艺晚会,从排练舞蹈到音乐服装布景都由学生一手包办,其他的向警方登记手续租借礼堂售票等等,也由学生自行负责,让学生从实际的活动中学习独立自主。

马六甲学友会以舞蹈知名,这是因为有一位多才多艺的学友柯荣添先生。随后吉隆坡学友会总会如果受到官方邀请在官方活动贡献舞蹈,也是由马六甲学友会舞蹈组表演。

记得有两年,马六甲有一个全甲校际与学生团体的舞蹈表演比赛晚会,马六甲学友会次次都获得冠军。那时学友会贡献的舞蹈就已经全盘马来西亚化,舞蹈名称就叫“快乐的马来西亚”,包括马来民族舞、印度舞、华族舞,最后是三大民族的快乐共歌共舞,这样的理念不拿舞蹈冠军才怪了。

学友会有一个活动会所,面积相当宽广。学友会培养学生自立自主能力,里面有多个活动小组。

还有一个开放给外人学习的打字班(那时的中学生找工作的必修技能),收费是象征式的廉宜。

马六甲学友会活动相当蓬勃,每个月有文娱晚会,略备茶点,欢迎学生参加,节目相当多姿多彩。马六甲昔日学友的凝聚力相当强,举办过多次旧日学友团聚,至今也时有盛会。

它也有一个小型图书馆,这是当年最先吸引我到学友会的主因。在这里我读到许多好书。它也有每个月更换的壁报,编排新颖美观,都是年轻学生的活点子。无可否认,《学生周报》与学友会影响了自己日后写作的道路。

友联出版社每年学校长假都会举办一个生活营,是一个学生学习领导能力的团体活动,通常都长达半个月至3个星期,最常举办的地点是在金马仑高原。

每年也有一个为期较短的野餐会,大概长达一个星期,一般是在波德申海滨或八打灵举办。生活营与野餐会的收费都是象征式的,参加过的人都会记得意义深长的〈生活营歌〉。

生活营与野餐会的活动很多,有演讲比赛、辩论比赛、歌唱比赛、敏才演讲比赛(出台五分钟前才给题目)、游艺晚会比赛、天才比赛。“强迫性”的参加,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信能力,尤其是出台演说的能力。

《学生周报》的读者与作者可能不知道学友会,但学友会的成员则一定知道《学生周报》。每个星期一,就等待最新的《学生周报》到来。60年代末,每期仍然售价3角。

学友会初期的活动中心不少,吉隆坡、太平、怡保、江沙、文冬、槟城、马六甲、麻坡、新山等地都有,较后渐渐收缩。

学友会在513事件一年后结束。法例限定聚会人数。学友会时常都有十几廿个年轻学生在场,为了学生的安全,学友会结束活动。

友联领导姚拓先生喜欢他年轻时一首文艺歌〈花非花〉,歌词就是白居易写的:“…………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这时不由得低回。”

多才多艺的编舞奇才柯荣添近照。(陈隆升提供)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