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7/08/2018
鲁肃伯 ‧ 那么近,那么远?
作者: kychia

我在新山苏丹依不拉欣街(旧称海皮路)做事。

每天打开门,芳邻新加坡就在眼前。对岸的景,雄伟壮观。高耸入云的关闸、兀兰新镇的组屋尽收眼底。

俗语说远亲不如近邻,过去新加坡与新山关系密切,如胶似漆,五相照应。不分彼此。如今事过境迁,总有相隔重山的感觉。

短短一道长堤进出都挤满车辆,等候通关的人潮大排长龙。见首不见尾、耗时三两小时是常有的事,既是那么近,又是那么远。回燱五六十年代未分家时期,分居两地的人想来就来;想回就回,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新加坡人到马来亚(当时大马尚未成立)说是去州府仔;新加坡到半岛边城————新山,说是去惹呀坡(新山旧名)。

新山人到新加坡说是去实叻坡(新加坡旧名);新山人过去新加坡说是去老山田半。

每年农历正月廿一,新加坡人到新山作客小住。看“营老爷”游神,天凑热闹。清明节回乡给祖先上香祭拜。年头到年尾,往来频密。

当年在新山中小学执教鞭的教师还不少呢?记忆中,我的小学老师有杨月音、王兰花、罗德兴;中学老师黄守坚、施一般、林金耀等都是住在新加坡,却在新山播种教育下一代,每天往返两地,从不言累。

在火热的年代,我们曾成群结伴跑到新加坡戏院,追看中国影片(联邦禁片)如《泰山南北》《五朵金花》《女篮五号》《刘三姐》等等。我们还感受过新加坡在籍学生穿着校服、背著书包躲进戏院,当见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炸成功画面出现在银幕时起立欢呼,欢喜若狂的气氛。

过去家庭主妇走在夕阳里,沿着长堤走到老山田畔兀兰逛夜市,买些价廉物美的进口水果、中国罐头,大包小包再步行回家。

这些美好的回忆,已成过去。今日两地人民虽一如既往,奔波于新柔长堤、振林山第二通道。新山人到新加坡工作找生活,图的是新币高汇率,赖以改善家人的生活。新加坡人频频入境新山,除了添油吃喝玩乐,应有尽有。

大家都聚焦在既得利益,重经济。相比过去,少了血浓于水的兄弟情、芳邻意,味道比水还稀还淡呢。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