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14/08/2018
何国忠 ‧ 【书法与文】孤鸿海上来
作者: kychia

与其说我在读一首诗,不如说我沉湎在自己的旧时光阴,想着读诗的情景。我父亲书读得不多,除了武侠小说以外,他拥有的书只有《唐诗三百首》和《今古奇观》。我念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他去书店领取所订购的《武侠春秋》月刊,顺便买下的。

我不知道他为何买这两部书。父亲只爱看小说,我估计他看完上中下的《今古奇观》,至于小小一本《唐诗三百首》,我只看他翻过几回。他买的书随处放,谁要翻要看都行。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基本上是放羊吃草,可以说完全不管。我没有和他谈过这两部书的内容。我的阅读经验是囫囵吞枣,家里有什么书就翻什么书,那是我的读书回忆。《唐诗三百首》的第一首诗是张九龄的〈感遇〉: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

侧见双翠鸟,巢在三珠树。

矫矫珍木巅,得无金丸惧?

美服患人指,高明逼神恶。

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

先将这首诗用白话说一次。一只鸿雁自海上而来,飞过水池却不敢一望。从旁看到两只羽毛华美的翠鸟,在珍贵的三珠树上栖息。孤鸿心想如此显眼之处,难道就不怕金弹丸的射击吗?的确,身穿亮丽的衣服,随时都得提防旁人指指点点,至于居高位之人,因为逼近神明,若出差错更容易被责怪。我幸运已经远离人群,在苍茫无际的天空遨游,射鸟的人对我如何可能再起企图心呢?

张九龄以宰相之尊遭人陷害。几乎每个讲评此诗的人都说,〈感遇〉是他被贬为荆州刺史时的感触。若说其心里没有泛起涟漪当然不可信,但他毕竟见过大风大浪,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此诗之可取处在于作者没有抱怨旁人,没有激愤之语,以孤鸿和翠鸟的故事讲人生的风云变化,官场升贬的规律。

翠鸟对比孤鸿,一得意,一孤高。一在光芒处,一在苍茫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居高位者肯定是别人垂涎的目标,若不克制锋芒,更易引人厌恶。至于步入暗淡者,也有得益处,孤鸿将没入于苍茫无际的大荒之中,猎人无从寻其踪迹。一句“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将我们带到幽渺的情境,诗之所以让人回味也在此。

最近整理旧有思绪,勾起了不少趣事。我小学五年级开始阅读只有文字,没有漫画或图片的书籍。但是受父亲的影响,读得最多的还是武侠小说。偶尔翻阅较有“水平”的《唐诗三百首》,旋即放下,最终还是回到江湖世界。可是这一翻一放,却也读了不少律诗绝句。诗短易读,不会耗神。

当然不能漏了张九龄的这首〈感遇〉《唐诗三百首》中它排第一首。我曾经下决心要从第一首开始读完全书,最终因为没有毅力作罢。恰恰在有无毅力之间,第一首诗〈感遇〉也就读了无数次,一段小五到初中的岁月就这样离我远去,最后能够背张九龄的〈感遇〉也就不稀奇了。

历史中的张九龄好评如潮,他有远见有看法,为人正直,勇于谏言,曾在玄宗面前直接点出安禄山的野心。只可惜天子不听,安史之乱终于在他去世后发生。他栽培过孟浩然和王维。最让我念念不忘的是时人形容他“风度翩翩”,有才有识有格加之长相俊美的人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当然值得我们多加一笔。

〈感遇〉作于张九龄去世前4年,那年他58岁。若以诗论,他已经把政治权位看作是浮云。“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让我心有戚戚焉。孤鸿经历过海上的惊涛骇浪,与其说不敢看水池,不如说不愿拘泥于水池的世界和风波。若已看到人生更高的格局,水池仿佛是俗世中的自己。

走过便算,再望一回,就勾起更多红尘事。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