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Newsletter 活动
01/09/2018
邱立本·华人英文作家的文字传奇
作者: bslim

如果说英文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语言,那么全球人口最多的中华民族,因缘际会,总有一些知识分子转而用英文创作,更显得如虎添翼。尤其是那些母语不是英文,而是后来掌握这门外语的华人作家,更可以开拓在这两个世界的读者群,发挥左右逢源的优势。林语堂就是著名的例子,中西兼修,赢得了两个世界的掌声,也开创了文字世界的传奇。

其实过去百年间,用英文写作的中国人还不少,特别是那些在异国漂泊中,靠英文写作糊口的知识分子,都找到一些吸引英语读者的题材。像30年代的熊式一撰写剧本《王宝钏》,在英国舞台演出,红极一时。50年代黎锦扬的《花鼓歌》曾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后来成为百老汇的剧本,在美国舞台上掀起了热潮。

作家毛翔青(Timothy Mo)父亲是香港人,母亲是英国人。他在香港长大,10岁时就到英国生活,牛津大学毕业。他写的《Monkey King》、《Sour Sweet》在英语文坛上获奖;《Sour Sweet》后来还拍成电影。

文革后一些留美的中国大陆知识分子在异乡转用英语写作,也取得非凡的成就。原名金雪飞的哈金(HaJin)写了不少获奖的小说,大多有关文革的经历,但最受文坛赞赏的还是他写朝鲜战争的《战废品》(WarTrash),写出那些在韩战中背叛中共的志愿军战俘,如何在人性的战场中面对更险恶的战争,赢得西方文坛的好评。

当然,也有一些作家尝试另辟蹊径。毕业于华东师大、本来是研究英国诗人T.S.艾略特的裘小龙(QiuXiaolong)却以侦探推理小说晋身英语文坛,他写的ChenCao侦探小说描述他如何侦破离奇复杂的命案,似乎要彰显中国人的智慧,在异国脱颖而出。

这次在《疯狂亚洲富豪》中广受全球瞩目的新加坡作家关凯文(Kevin Kwan),也是有中华文化的背景。他小时候在狮城念英华小学,11岁就移民到美国德州,大学毕业后,也在纽约工作多年,写英文行云流水,但他的骨子里还是忘不了文化中华的底蕴,忘不了他在牛车水吃的肉骨茶与海南鸡饭,午夜梦回,他开始写作,就写下了华人的传奇,也写出了3本畅销书与一部好莱坞的卖座电影。

尽管他们的文化背景是中国的,但英文是他们进入全球化的载体。当年的林语堂,写《京华烟云》(Moment in Peking),用英语来写出战乱沧桑的中华民族悲欢离合;今天的关凯文,用英语来写出告别贫穷、正在快速崛起的中国,如何与长期在神州大地之外的华人豪门巨室互动,各显奇谋,也让全球的英语读者,一窥全球华人的思想模式与价值观。从扑克到麻将,从西点到水饺,不仅承载了舌尖上的文化品味,也传递了一种逐渐向西方主流社会蔓延的生活方式。

这也是英文世界与文化中华的联姻,让灵感的碎片穿梭于两种文字与文化之间,在2018年的高温暑热中,带来如沐春风的美学启示。

分享到:
热门话题:
更多新闻